《岭南中医药文库 典籍系列:岭南卫生方》集宋元以前岭南地区多发之瘴疟研究之大成,其内容是对《黄帝内经》关于 因地治宜 学说的继承与发扬。书中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等方面,提出瘴疠与伤寒、温病的区别,早于吴又可的《温疫论》三百余年,在对岭南流行性传染病的认识和诊治上有很大的进步,也给宋元之后甘温补元、扶正治瘴以启示。
《岭南中医药文库·典籍系列:伤寒论近言》是岭南地区较早的专门论述《伤寒论》的医著,在伤寒方面,何氏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同样感寒后,会表现出不同的症型。六经次第是从其行于躯壳之浅深划分。传经次序,只是大概而已,不可拘泥。治疗时,亦当遵循此原则,但见某经脉证,即治某经。伤寒六经,包括足经和手经。六经皆有经病和腑病。治疗大法以驱邪为要。否认喻昌的“三纲鼎力”说。反对“伏气温病说”。怀疑经典。认为《内经》未必出于岐黄,可能为后人托名所为。根据天津医药技术情报站藏清乾隆六十年乐只堂刻本影印。
全书以叶天士《温热论》为底本,汇辑各家注解,并附有杨氏致力于温热病临床研究的医案。
全书介绍朱氏临床证治心得体会,按病证类分为时疫、痉症、吐泻、霍乱、疟疾、痢疾、白喉、百日咳、肺痈、肺痿、虚劳、吐血、水肿、反胃、痹症、妇女经闭、子宫脱垂、小儿疳症、小儿蛔虫等篇章,并附医案三十二则。
南宋周守忠纂辑的《养生类纂》是一部综合性养生著作,系汇集一百三十余种古籍中有关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而成,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归类编次条理清晰,颇便使用。上卷分为养生、天文、地理、人事四部,下卷分为毛兽、鳞介、米谷、果实、菜蔬、草木、服饵七部,共十一部。今约请专家,精选底本,选录各部中养生价值的文段,加以注译、点评、插图,校勘精审,翻译晓畅,注释详尽准确,点评独到,插图精美。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被历代医学家称为“医学之宗”。它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此书虽托名黄帝所作,实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跟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全书十八卷,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它包含了中医的主要学说,涉及养生学、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解剖学知识、针灸知识,还包括地理、哲学、天文学、心理学、季候、风水、历法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是李可批注版,内有李可读此书的心得体会,以批注的形式展现出来。全书是左季云根据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所列的113方(原缺一方)将其按照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五苓散类等分为12章,并将有关加减各方附入各大类下。每一处方下详列本方的适应证、禁忌证、药物作用、汤药服法、预后等,并详述有关近似处方的鉴别方法。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在校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李可批注版,内有李可读此书的心得体会,以批注的形式展现出来。全书是左季云根据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所列的113方(原缺一方)将其按照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五苓散类等分为12章,并将有关加减各方附入各大类下。每一处方下详列本方的适应证、禁忌证、药物作用、汤药服法、预后等,并详述有关近似处方的鉴别方法。可供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在校师生和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柳选四家医案》乃清代龙砂派名家柳宝诒选辑当时江南名医尤在泾、曹仁伯、王旭高、张仲华四位大家的医案,并且柳氏于每案之后加注按语,评述恰当,但稍嫌疏略而厥旨未畅。除详细记录诊方药外,尚精阐医理,尤其一按两评,高屋建瓴,各舒己见,赞同存异,似临名医会诊。新予评述者以自己多年临床经验与学术素养参入其间,阅后更能使读者耳目一新,服务于临床,裨益匪浅。此书,思维灵动、辨证精密、用药奇特、文字优美,阅后获益良多,是难得的医案佳作。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被历代医学家称为“医学之宗”。它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此书虽托名黄帝所作,实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跟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全书十八卷,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它包含了中医的主要学说,涉及养生学、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解剖学知识、针灸知识,还包括地理、哲学、天文学、心理学、季候、风水、历法等方面的内容。
《图解中国茶经》一书是“图说天下?典藏中国”中的一种。此书是在中国茶文化研究空前繁荣、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出版的一部新“茶经”。每章别出心裁地以唐朝陆羽的《茶经》引文开篇,分为“茶源篇”、“茶类篇”、“名茶篇”、“茶具篇”等。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厚,可读性、欣赏性、实用性强,是一部很好的茶文化普及类图书,也是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的一部工具书。
本书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四门临床课程涉及的病证方药,采用歌诀的形式分别将病证分型、方剂、药物组成融为一体进行编写。每个病证以歌诀为主,每首歌诀包括病证分型和对应方剂,凡是歌诀中涉及的方剂都编有序号,并在歌诀下方按序号列出了方剂名称和出处,其次列出方歌和药物组成。这样每个病证的分型、方剂及来源、药物组成都一目了然,统摄于歌诀之中。 每科歌诀之后,笔者编写了该科的临床用药法要,主要是针对病机、治法、选药组方,条分缕析,示人以法,便于临床加减用药,可与相关歌诀相互参照。 该书纲目编排及病种序列与相关教材目录基本一致,学习时参照教科书上的分型和临床表现理解记诵,将有助于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书执简驭繁,歌诀朗朗上口,方便记忆,不易混淆。
《医法圆通》是郑钦安的“火神三书”之一,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全书分为四卷。书中论述了各种杂病的阴阳虚实,经方、时方的辩证应用要点,非常符合临床实际。全书主旨在于指出用药最主要的是辩证要有阴阳虚实的实据,并强调重视阳气。本书对每个章节都加以解析,方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医法圆通》这本书严谨科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特别适合广大中医爱好者及中医临床医生阅读参考。
全书介绍朱氏临床证治心得体会,按病证类分为时疫、痉症、吐泻、霍乱、疟疾、痢疾、白喉、百日咳、肺痈、肺痿、虚劳、吐血、水肿、反胃、痹症、妇女经闭、子宫脱垂、小儿疳症、小儿蛔虫等篇章,并附医案三十二则。
本书选取了近400种药材,几乎囊括了古书《本草纲目》中所有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药方,翔实严谨地为读者展现了古书的精华,力图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文化,从而生活得更加精彩。
南宋周守忠纂辑的《养生类纂》是一部综合性养生著作,系汇集一百三十余种古籍中有关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而成,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归类编次条理清晰,颇便使用。上卷分为养生、天文、地理、人事四部,下卷分为毛兽、鳞介、米谷、果实、菜蔬、草木、服饵七部,共十一部。今约请专家,精选底本,选录各部中养生价值的文段,加以注译、点评、插图,校勘精审,翻译晓畅,注释详尽准确,点评独到,插图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