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成书於明初洪熙乙巳(公元1425年),是现存早的琴曲专集。书中所收六十四首琴曲是编者从当时『琴谱数家所裁者千有馀曲』中精选出来的,其中颇有一些歷史上很有影响的名作。由於古代音乐不如其它文物那样便於保存,许多古曲不是失传了,就是面目全非。所以古琴谱中保存的古曲,被唐人认为『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古曲是总结前人音乐创作经验,探索传统音乐规律所不可缺少的依据。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 《神奇秘谱(套装共3册)》全书共分三卷。上卷称《太古神品》,收十六首作品。编者认为这些『乃太古之操,昔人不传之秘』,他有意从当时传曲中选择了歷史价值较高酌『太古』传谱。如《广陵散》是
《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清高宗弘历敕命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全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希堂之得名,源于乾隆珍藏的三件晋代书法名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此三帖被乾隆视为希世之宝,特于故宫养心殿内辟三希堂珍藏。乾隆十二年,高宗命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等人,将其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的法书编次成卷,并亲自作序,命人摹勒上石。三希堂三帖自然首当其冲被收入,其余法书亦皆出自皇府,故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省称《三希堂法帖》。原刻石现仍完好,藏于今北京市北海公园阅古楼内。 《三希堂法帖》共三十二卷,收入魏晋南北朝至明代的法书计一百三十五家三百四十余种,包括魏晋南北朝五家,隋唐五代十一家,宋代六十九家,金代一家,元代
本书以图文相辅相成的形式,实录了完颜麟庆所至所闻的各地山川、古迹、风土、民俗、风俗、河防、水利、盐务等具体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道光年间广阔的社会风貌。
《四书手读》又名《郑板桥四子书真迹》,为郑燮手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全文的书法真迹,不仅向人们展示了郑氏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而且《四书》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经典书,对激励后人成才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芥子园画谱》,又称《画传》。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 芥子园 ,并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故成书出版之时,即以此园名之。此画谱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本辑精选通行底本,延请专家校注,配以双色版画诠释文章内容,延展文章意境;从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古圣先贤智慧,使传世典藏存世弥久。
本作品对古代碑帖的形制和流变、碑帖的传拓技法、碑帖的装潢与保护、碑帖的艺术价值、碑帖的鉴藏知识、碑帖的经济价值与市场情况等方面做了精到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解。该书体例完备,系统性强,内容翔实,图版丰富,是赵海明先生长期对碑帖研究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
内容提要 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 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永久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为重大。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坎坷人竹。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文化界、教界没有人不知道弘一法师。他的音乐和书法作品如同他洁如霜雪的人格,早已家喻户晓。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讲求『文以载道』、『文如其一』、『字如其人』,崇尚人品和书画作品的同一性,认为『人品高,则书画作品所表现的
《孙家潭艺踪》分上、下两卷。上卷:创作篇.包括“书法篆刻”、“紫砂铭壶”两部分,精选孙家潭书法、篆刻、自书自刻紫砂铭壶等创作作品近170件,由著名评论家张树天作点评或解析.便于读者在观赏作品的同时对作品深入了解,作一点新的尝试;下卷:收藏篇,包括“古印今观”、“文玩清供”和“银锭流霞”三部分。“古印今观”是继孙家潭古印藏品集《大风堂古印举》出版之后,以新人藏再次补充编印,收入历代古玺印百余方。书中同时收录的还有其多年来与当代古印学专家、学者往来信函原件,以及他本人近年来研考古玺印手札共计80余件。“文玩清供”部分以战国带钩、汉代酒器、宋元符牌、明清香炉、花钱、文玩等藏品为主,以图片添加说明文字作相关介绍。“银锭流霞”部分以明清两代遗存银锭实物结合货币发展历史、银锭上抑压的戳记作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李弘主编的、董其昌绘画的《山水册页(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山水册页(2)》为丛书之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管理就是效益,管理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是企业成功的条件。企业的竞争成功与否,首先表现在管理体制上。 作为一家企业,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特别是在时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当中。基于管理理念的重要,本书从近现代的西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行为科学家和企业家那里撷取了18则经典的管理定律,并结合一些时效性、现实性比较强的案例,把它们奉献给广大的管理实践者和管理学者,以期对他们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有所助益和启迪。
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中华传世名画》,按照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分类模式,以时间为主线,选取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绘画作品,配以简要的作者简介和艺术赏析,采取传统的编撰装帧模式,结合现代印刷工艺,向普通大众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画、欣赏中国画的平台。
《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无双谱名人传》又名《南陵无双谱》,刊刻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绘者从汉代至宋1400多年间,挑选了40位广为称道的名人,如项羽、苏武、诸葛亮等,绘成绣像并题诗文。《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无双谱名人传》题为《无双谱名人传》,人物、小传独立,采用一图一传一诗,并附《四十画像赞》,便于读者赏图读文。该书绘画者是擅长人物画创作的绍兴人金古良,镌刻者朱圭为康熙时期的御殿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