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莲生集(精)》是“浙江文丛”系列之一。项鸿祚(一七九八——一八三六》,原名继章,後改名廷纪,又名鸿祚,字莲生,浙江钱塘人。项家世业盐笑,至莲生时已渐落。莲生幼失怙,性湛然,嗜读书,曾中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举人,再试春闱,不第。卒时年仅三十八岁。莲生《忆云词》饮誉晚清词坛,李佳《左庵词话》称其“能入宋人之室”.谭献《箧中词》则认为“杭州填词,为姜、张所缚……百年来,屈指惟项莲生有真气耳”,并将其与纳兰性德、蒋春霖并列为“一百年中,分鼎三足”的经典词人。 莲生诗文,久未获见,致使很多人认为他专力填词,并无诗文集传世。其实,莲生有清稿本《小墨林诗钞》《小墨林襍着》存世,现藏於扬州市图书馆。 本次结集,便是对《小墨林诗钞》《小墨林襍着》和《忆云词》的全面整理,并附有资料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糅合儒、释、道精神内涵,总结前人生活经验,传授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哲学智慧,为你解答生命中的种种困惑与疑难: 受了委屈怎么办? 结交朋友应把握哪些分寸? 家庭产生矛盾如何调解?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人生隘口,怎么做出明智的选择? 【齐白石插画日课版】配以齐白石的小品画,以"一日一课,修身立德""吾日三省吾身"为出发点,借用【日课】形式从图、文两方面来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意境与精神追求。 本版文字以明觉迷居士汪乾初校本、清常州天宁寺沙门清镕校本为底本,参校月旦堂《喜咏轩丛书 戊编》刻本,精选365条语录,力求还原《菜根谭》面貌,保证其文字的准确。
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又名《处事修养篇》,是“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糅合儒、释、道精神内涵,总结前人生活经验,传授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哲学智慧。 《菜根谭(齐白石插画日课版)(精)》配以齐白石的小品画,以“一日一课,修身立德”“吾日三省吾身”为出发点,借用【日课】形式从图、文两方面来展现中国古典文化的典雅意境与精神追求。 本版文字以清常州天宁寺沙门清镕校本和明觉迷居士汪乾初校本为底本,参校月旦堂《喜咏轩丛书·戊编》刻本,精选365条语录,力求还原《菜根谭》面貌,保证其文字的准确。
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一书中,收录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一百多首,其网罗宏富,展现了历代乐府诗的发展风貌和流变轨迹。并对其讲解,出注,皆以其深厚相关的研究为依据,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乐府诗艺术魅力的经典读本。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後避太子允扔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性德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史,尤好填词,并以填词名世。康熙十五年(二六七六)成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循迁至一等。多次随扈出巡,并曾奉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他生於顺治十一年(二六五五),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二六八五),年仅三十一岁。 ????《饮水词》就是这位清初词人的词集。其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本书为该词集笺校本。
《乐府雅词》二卷,宋曾慥造辑。 据陆三强《曾慥三考》考证,曾慥字端伯,别号至游居士、至游子,泉州晋江人,北宋末年任仓部员外郎 ,入南宋后任户部员外朗、江西转运判官、湖北兼京西路转运副使、太府少卿总领京湖财赋、太府卿总领湖广江西财赋、知虔州、荆南、夔州、庐州,绍兴二十五年辞世。一生著作甚多,人们常用的是搜辑了大量唐实人杂记小说的《类说》和这部《乐府雅词》。
《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共选唐、五代、宋词人141人(无名氏未计)的小令词323首,金、元曲家64人(无名氏未计)的散曲小令176首,合计作家205人,小令499首。一般每首一篇赏析文章为一个词条,少数词条包括几首或一组作品。《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各词条对作品的赏析,吸收、借鉴了前人及当代人研究之成果,力求准确实在,亦尊重各撰稿人的独特见解。对作品理解有分歧者,文中予以说明,但不展开争鸣。《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正文后附有作家小传,书前附有宋元人书画作品若干幅。
本书收录作者十七篇论文,考证吴梅村一生中几个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订正以往年谱的乖误,提出了研究吴梅村的总体观点,并评价了“梅村体”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当时“娄东诗派”的影响。通过实证,又证明了《鹿樵纪闻》不是吴梅村的作品。最后又将没有收入《梅村集》与《梅村家藏稿》的佚诗四十九首、佚文二十五篇录于后,并附有相关考证文字。
近之译经者,多尚汉学,而或拘泥之过,往往穿插附会,不近人情。惟高(垂阝)王文简公经义述开一编,解释经语,务求心之所安;而经传释词十卷,纯从虚字体会,所以通古今之钟,洵深于汉学而不关于汉学者饮。
本书是关于古籍整理方面一部非常实用的教材类读物。作者黄永年根据自已多年从事古籍整理的经验以及古籍整理自身在方法、工序、相关知识上的特点,将全书分为八章阐述,包括:底本、影印、校勘、辑佚、标点、注译、索引、其他,涵盖了古籍整理的各个方面。全书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也有一些理论上的总结,系统性强,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文笔娴雅流畅,通俗易懂。尤适合于文献学专业的青年友们入门之用,对于与古籍整理有关的学科研究人员也有很朋的辅导作用。
浪迹丛谈是清代后期名臣梁章钜(17751849)的著作。清代学者梁章钜晚年创作了《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笔记,其中的山水笔记内容注重实证考据,风格古朴平实,与张岱的山水小品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由此可见乾嘉学风对梁氏的影响。《浪迹丛谈续谈三谈》由梁章钜所著,供相关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