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辞典》为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之一种,共收录172篇古文,分为作品、注释、鉴赏三部分。每篇古文的鉴赏文字在1000字左右,篇幅较长的篇目则控制在2000字以内,务求行文简练,达意为主。鉴赏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诗中疑难词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亦可单独标出,视情况而定。注释主要包括难懂字词、名物、典故等,注释务求明白晓畅,简洁易懂。本书收有与所收古文内容相关的插图,冀图从另一侧面反映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与时代风貌。附录部分收录了古文体知识简介,供读者参考使用。此为第二版,在 版基础上对原文、字词、释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修订。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久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中华诗文鉴赏辞典类图书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赏的图书。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诗经》算起的三千多年诗史中,名家辈出,璨若群星;佳作纷呈,争奇斗艳,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学习、赏析古典诗词是代代国人乐此不疲的幸事。我社组织的这套鉴赏类丛书,部头稍小,选目更精,辞赏文字更注重原作内容的串讲,少一些枯燥无味的考据,在解释清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再引导读者进行艺术欣赏。此为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读者定位为大、中学生及古典诗词爱好者。
《元曲鉴赏辞典》是 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丛书之一种,所选作品大都为散曲和杂剧中久为传诵的曲子。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举凡四时风光、男女情爱、旅愁乡思、人生况味、隐逸情趣、感时怀古等,均有名作入选。所选作品手法多样,风格各异。全书编撰体例分为原曲、作者简介、注释、鉴赏及插图。其中, 作者简介 力求言简意赅。 注释 疏通曲义,求其简洁准确。 鉴赏 文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优美精当,有助于读者掌握原曲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作者长期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功底深厚,在鉴赏曲子时,尤其注意发掘原曲的意境及主人公的思想情绪,借以引起今人的共鸣,同时还恰当地援引一些意境相同的诗词与之对照,以便加深对曲意的理解。 插图 以视觉形象与曲境交相辉映,触发读者的通感。此为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一朵奇葩,它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与唐诗并称双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以 通行的朱孝臧选编《宋词三百首》为底本,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300首宋词精选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鉴赏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附精美插图,图文并貌,有助于读者全面领略唐宋诗之美。此为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在唐宋词目前,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如此全方位、大尺度的出位与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徐鱿《词苑丛谈》引)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为通行既久、已成习套的词体开出新境,使词的创作摆脱羁绊,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带来了宋词繁荣发达、多姿多态的昌盛局面。
相遇总是太美。至情如纳兰者,倾其一生,苦苦诉说,却不脱离殇二字。《楚辞》中云: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人的生命存在,从未永恒,总也无法越过这个平常的字眼。然而我们还有相知,一如三百年后,我们与纳兰结缘,听他,懂他??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以 词曲理论家任中敏先生编选的《元曲三百首》为底本,卷帙选目一仍其旧。共收元代曲作家102家(含无名氏35家),元曲共计330首,其中小令310首,套数20套。本书遵照任中敏《元曲三百首》的选目编排次序,包括曲作家小传、曲作原文以及鉴赏文字等。每首曲作的鉴赏文字在1000字左右,篇幅较长的篇目则控制在2000字以内,务求行文简练,达意为主。鉴赏大致包括如下内容: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诗中疑难词句,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亦可单独标出,视情况而定。注释主要包括难懂字词、名物、典故等,注释务求明白晓畅,简洁易懂。每位元曲作家附一二百字的小传,主要介绍生卒年、籍贯、生平事迹、主要作品等,注重吸收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本书收有与所收曲内容相关的插图,冀图从另一侧面反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而终生不被重用,发为歌词,悲壮激越。施议对撰的《辛弃疾词选评》将辛词按人生阶段分为四部分,以作品为例证,剖析体制,剖露心迹,展示其人其词之面目及本色,以生平叙述统领名
本书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难脱“花间”之风。国亡被俘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其后期词作的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以后苏、辛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并成为词目前承前启后的大家,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煜词集(附:李璟词集 冯延巳词集)》备搜李煜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书后另附有南唐另外两位词人李璟和冯延巳的词集。
唐诗是我国文学 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 流行而家喻户晓的唐诗选本,是中国古典诗歌 好的入门书。《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以此为底本,赏析内容包括作品背景、内容讲析、艺术特色、后世影响等,行文简练,达意为主;诗中疑难词句、名物、典故等,一般在赏析文章中略作解释,明白晓畅,简洁易懂。附录部分有诗人小传、近体诗的格律常识等。此为第二版,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本来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爱情又是文学艺术里永恒的主题,这是人所共识,用不着多说的。但是爱情之于每一个人,却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情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不一。性德的爱情生活和他的爱情词又当如何呢?黄天骥先生在《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里用“玫瑰色和灰色”加以形容和概括。不错,性德一生的爱情生活以及他的爱情词篇正是如此,失意多于得意,眼泪多于欢乐,悲凄伤感,幽怨苦多。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广博的学识、开朗的胸襟,写出了大量辉煌的诗、文、词,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真实经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苏轼词内容广阔,气魄雄伟,语言朴素,一反过去绮罗香泽及离情别绪的局限,是宋词空前的划时代的革新,也是宋词进一步的发展。本书备搜苏轼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和系年,为读者欣赏苏轼词提供了较多的方便。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代后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擅长诗文,又精于丹青书法。他二十一岁时曾补个了诸生,后来便不再追求功名。初时隐居于小昆山,双亲亡故后,他又山居于东佘山上。每日专心于经史子弟,对稗官野史、佛禅道说以至方术技艺的考校无不严谨。因其名重,明政府曾多次征召,陈继儒均托词坚辞,以布衣而终老。其一生著述颇多,有《眉公全集》编成。 《小窗幽记》是陈继儒读史论经之余,摘句节段编成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生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的俗谚。语者则或自儒、释、道之教,或为达贵官贾、寒清隐上下九流。陈继儒按“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字结卷原则,将所收集的各家妙言巧句分编成十二卷,藉
本书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作者精选的三百首宋词作品,注释力求简明,疏通词义;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力求译者文化优美畅达,尽量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品析则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阐释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其词风格妍婉,语近情遥,能曲折尽人意,有“婉约之宗”之称;其诗则跌岩昭彰,气格不凡。李清照把人生轨迹和情感经历融入创作之中,无论是咏叹日常生活的欢乐感伤,还是抒发动乱时期的家国之慨,都涌动着一腔真情,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书系“国学典藏”丛书之一种,备搜李清照诗词作品、《词论》及古人的精彩评论,辅以简明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李清照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其词风格妍婉,语近情遥,能曲折尽人意,有“婉约之宗”之称;其诗则跌岩昭彰,气格不凡。李清照把人生轨迹和情感经历融入创作之中,无论是咏叹日常生活的欢乐感伤,还是抒发动乱时期的家国之慨,都涌动着一腔真情,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本书系“国学典藏”丛书之一种,备搜李清照诗词作品、《词论》及古人的精彩评论,辅以简明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李清照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自《人间词话》1908年首次公开发表至今,已恰好是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在文字数量上已远远超出只有了了数千字的《人间词话》本身。如果有好事者对此作一统计对比,想来一定会给人以震撼、惊愕的戏剧效果,这倒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间词话》的精深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仍然会继续下去,仍然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这样的进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具备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一文中,陈寅恪曾这样写道:“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了解,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文学遗产璀璨宏富,佳作琳琅满目。唐诗、宋词毫无疑问是中国古韵文中耀眼的瑰宝,引起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浓厚兴趣。有鉴于此,本书即以宋词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宋词有关的本事、逸闻及学术问题。 此书在重点关注宋代词人词作的同时,还用了一定的篇幅探讨宋词中颇为重要的风格流派及其相关的词学理论问题,当然也注意到研读宋词所必须浏览和精读的有关书目。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希望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词书总集、合集与别集,以及词学理论方面的一些著作,分清主次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但愿此书能为读者诸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迪,是作者之莫大荣幸。
上疆村民于1924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本书以上疆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词牌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