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是元曲家中的杰出代表。本书选取关汉卿最的悲剧《窦娥冤》(全本),代表性的喜剧《救风尘》(全本),及《单刀会》、《望江亭》、《谢天香》、《玉镜台》等作品的一些单折进行译注。为方便读者,在每出译文之前另拟“人物表”。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学林出版社于1995年12月出版的一套大型选本,包括《中华古诗观止》《中华古文观止》《中华古词观止》《中华古曲观止》共四部。1996年,本丛书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在这套丛书出版二十年之际,学林出版社决定在原书的基础上做增补校订,重新出版。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本丛书的版式也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注释从尾注改为脚注;以作者为纲,以作品为目,按朝代分体,依序排列,每篇都附以题记。然后,将原来部的丛书重新排列成二十四本,元杂剧观止编委会编写的《元杂剧观止》为其中的一本。
一、本编收錄南戲研究资料的年代自明代始,迄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以專著为主,并包括評點、序跋、尺牘、筆記、詩詞曲等多種理論形態。雜著、文集中有關南戲的論述則單獨輯出,評點本則擇其中獨立成段、評述精當者輯出。另南曲九宫正始雖是一部曲譜,但编者在所收錄的範曲後多有評注,故本编對其中所收錄的南戲曲文及相關評注也予以輯錄。 二、所收資料按作者立目,并附一作者小傳,簡要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迹、著述及版本來源。若為單篇曲話,則在文末注明版本來源。 三、所收資料以時代先後排列,若作者生年不詳,則按其大致年代排列,大體可以看出各個時期南戲研究的發展概况與成就。 四、所收資料有不同版本者,採用原刻本或經前人校訏遇的善本為底本,各版本間不作逐字逐句的校勘,重要異文則出校,校記採用卷末注。 五
《元曲三百首》是阅读、欣赏、学习元曲的理想读本,所选曲作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而且,特设的说明、注释、曲解、曲评等栏目进一步解说作品,有助于读者感受作品的意境,深入理解作品。同时,配以精美图片,曲意于画意交相呼应,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熏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
本书以专题形式撰写,共有近百题,并按各专题内容的相关性大致分为“元曲历史”、“元曲文本”、“元曲语言”、“元曲民谷”四章。首章是对迷雾重重的元曲历史问题的清理,次章是对丰富多彩的元曲作品艺术的赏析,三章是对颇费猜详的元曲语言奥妙的识读,末章是对生动鲜活的元曲民情风俗的考察。这四章,努力融历史学、文本学、语言学、民俗学为一体也就是从四个不同角度切入元曲,对这进行从里到外、面面惧观的立体式解读。将实证资料与活泼趣味结合起来,在评述诸观点的同时又努力给出个人的见解,此乃本书的追求。 本书更多是向着大众而来、为大众写作的,并不意味着就此降低学术要求和学术品格。元曲艺术,博大精深;元曲研究,道路宽广。
本书之出版是为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古代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部较完备的曾瑞散曲集。元明清均无曾瑞散曲专集行世;建国前,已故曲家卢前曾辑曾氏散曲小令十首、套数十六套传世,名日诗洒余音;一九五八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陈乃干先生的元人小冷集中辑曾氏小令八十余首,大大超过卢氏所辑,惜体例所限,不及套数;一九六四年中华书局出版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其中辑曾氏小令九十五首,套数十七套,是目前所看到的最为完备的本子。因有校无注,一般读者阅读尚有困难。
本书以专题形式撰写,共有近百题,并按各专题内容的相关性大致分为“元曲历史”、“元曲文本”、“元曲语言”、“元曲民谷”四章。首章是对迷雾重重的元曲历史问题的清理,次章是对丰富多彩的元曲作品艺术的赏析,三章是对颇费猜详的元曲语言奥妙的识读,末章是对生动鲜活的元曲民情风俗的考察。这四章,努力融历史学、文本学、语言学、民俗学为一体也就是从四个不同角度切入元曲,对这进行从里到外、面面惧观的立体式解读。将实证资料与活泼趣味结合起来,在评述诸观点的同时又努力给出个人的见解,此乃本书的追求。 本书更多是向着大众而来、为大众写作的,并不意味着就此降低学术要求和学术品格。元曲艺术,博大精深;元曲研究,道路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