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四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中国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红楼梦》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不仅在于它精巧的结构、精熟的语言、精彩的人物,更在于蕴含其中的悲剧意识。贾、王、史、薛的没落是家族之悲,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是爱情之悲,大观园的 众芳 凋零是人生之悲。因为撕碎了美好,所以感人至深,悲剧的魅力正在于此。 《西游记》 从《大唐西域记》到《西游记》,吴承恩骋想象于笔端,融民间传说、话本、戏剧于一炉,构建了一个神魔世界,开启
新编的《历代 笔记小说大观》必须具备代表性、实用性、准确性、美观大方、经济方便的特点。从此出发,本丛书共收200种左中的笔记小说,上起汉魏(间亦收入或以为属秦汉之前的作品),下迄清末,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明清笔记小说大观》分批出版,分为若干册9每册约60奎80万字。所收笔记小说从内容上来说偏重于记事、记人之作。但汉魏六朝,存世笔记小说不多,因此无论是志怪还是志人,尽可能地多收一些。唐宋以后,传奇小说渐多,一些名篇名著,购求比较容易,一般少收。此外、丛书如《太平广记》之类、部头过大的著作、汇集摘抄旧文与已收笔记小说内容多重复者和纯学术性的笔记不收。 收入本丛书的各种笔记小说以作者生活年代为次序排列。每种笔记小说前由校点者撰写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着。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慨,今人有探幽访胜之思。在印刷装帧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粹綫装书的踪迹愈来愈难寻觅,给倾慕传统的读书人带来了不少惆怅和遗憾。《小窗幽纪》*早刻本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本。一九三五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 国学珍本文库 ,*辑收录《小窗幽纪》,世称 国学珍本文库本 。现以乾隆三十五年问心齐为底本,参考国学珍本文库本,精心校点,以宣纸精印,出版古色香的线装本。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通常所说的脂本,是《脂砚斋评石头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如今行世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代红学界公认的有三个脂本,即通常说的 甲戌本 、 己卯本 、 庚辰本 。三个脂本名字都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三个脂本,是新红学派研究红学的基础。胡适以来延至今日的新红学,所有重要的观点、论证都是从这三个脂本得来的。无三脂本,当然就没有至今已有八九十年的红学。可以说,三脂本是新红学的生命线,命根子,崇拜的图腾。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 脂评 或 脂批 ,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 脂本 。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被后人广为称颂。
昆城是一个镇子,镇子是一个江湖。江湖上总是人物飘动,险事暗生。作品写了昆城的人与事,时间跨度数十年,其中既有不一样的爱恨和生死,也有背尸工、酒徒、失独老人等奇异人物,但更多的是呈现人们平常生活中的独特内心。一个江南小镇,演出着众生世相。 《昆城记(钟求是自选集)》辑录了作家钟求是的十一篇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抢先发售于《收获》《人民文学》《当代》《十月》等刊物。
本书是迄今为止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红楼梦》的校订本。 本书与通行印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从中窥见曹雪芹生前创作这部小说的早期原貌,并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红颜知己”脂砚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余条珍贵批语。这是打开《红楼梦》迷宫的一把钥匙! 本书所据底本,是目前发现的11种《红楼梦》指评本中产生年代最早、保存原貌最真切、残缺也较多、但却是最珍贵的一年,由胡适先生1927年发现收藏,现藏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今据1961年台湾首次面市的影印本校点排印,并悉数收录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关此本的各种资料。 本书自2000年十二月出版问世以来,曾经四次修订,八次重印。此为第五次修订之新版,增补了一些新的珍贵图片,及附录资料。
卞藏脂本红楼梦与庚辰本对照发现,它保留着脂本所独有的部分回前诗,保留着脂本所独有的少量回前评,保留着脂本所特有的一些批语及类似自白的文字。经冯其庸等专家从文字内容、纸张的材质及保存现状分析,本书应抄于清嘉庆前期。另外,此残抄本与其他脂本相比,在总目的文字、回目的抄写方式,以及正文的个别文字中,都具有自己的特异之处。此本虽然仅残存十回,但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近几十年来《红楼梦》资料的又一重大发现。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集中体现了他作诗尚性灵的主张。正文共十六卷,补遗十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自刻本为底本,参校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