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目前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脂砚斋这个名字更是与《红楼梦》密不可分,从他的评语中可以看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他们就是同一个人,有的认为脂砚斋是书中史湘云的原型,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的亲友。无论脂砚斋是什么人,他对《红楼梦》所作的批评,则的确是给本来已经精彩无比的大
本书是白石老人的口述史, “不掩饰, 不玩弄笔调, 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 ”充满乡土气息, 耐人回味。书后精选白石老人木雕、书画等作品八十余件, 呈现老人一生多彩的艺术面貌。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礼记·孝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净土三经》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清谈”的风貌。《世说新语》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对后世小说的
本书是迄今为止外首次出版的甲戌本《红楼梦》的校订本。 本书与通行印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从中窥见曹雪芹生前创作这部小说的早期原貌,并可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红颜知己”脂砚斋在甲戌原稿本上留下的1600余条珍贵批语。这是打开《红楼梦》迷宫的一把钥匙! 本书所据底本,是目前发现的11种《红楼梦》指评本中产生年代最早、保存原貌最真切、残缺也较多、但却是最珍贵的一年,由胡适先生1927年发现收藏,现藏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今据1961年台湾首次面市的影印本校点排印,并悉数收录了原底本及影印本上有关此本的各种资料。 本书自2000年12月初版问世以来,曾经三次修订,七次重印。此为第四次修订之新版。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本书
廉者,清也;俭也;敛也,自检敛也;国之大本也。管仲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刘向《说苑杂言》日:“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远容而名彰也。”王夫之《读通鉴论》日:“夫为政者,廉以洁己,慈以爱民,尽其在己者而已”, 吴中苏文,工于丹青,矢志为古圣贤作像赞。历时四年余,浸于古籍,探颐索隐,集古之良臣二百人,编绘而成《丽廉集》,为其传神立传以标鉴戒。内有勇于革新者如商鞅、晁错、王安石等;敢于诤言者如周吕、魏征等;严于律己者如公仪休、李离等;清正为民者如包拯、海瑞等;父母官之出典召父《信臣》杜母《诗》;两袖清风于谦;一钱太守刘宠、二不尚书范景文三汤巡抚三汤斌、四知大夫杨震……皆为国为民之臣。不惟为古代循臣之楷模,今日为官者亦有可效而法之处。《酣廉集》形神皆肖,辞约
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的故事环境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他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辛酸悲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偃蹇惨痛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理想角度观照,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在情节曲折和环境奇幻,还是在人物遭遇和场景迷离等角度品赏,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晴谴责小说之一,是清代小说家吴趼人的代表作。自1903年始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连载,于1909年完成,共一百零八回。小说以“九死一生”为主角,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把20年来的所见所闻贯穿起来,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这部小说涉及的社会范围非常广,上自部堂督抚、贪官污吏,下至讼棍劣绅、奸商钱虏、洋奴买办、江湖术士、洋场才子等,反映了中法战后中国官场、商场、以及洋场的无数怪现状,揭露了晚晴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黑暗现实,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晴谴责小说之一,是清代小说家吴趼人的代表作。自1903年始在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连载,于1909年完成,共一百零八回。小说以“九死一生”为主角,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把20年来的所见所闻贯穿起来,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这部小说涉及的社会范围非常广,上自部堂督抚、贪官污吏,下至讼棍劣绅、奸商钱虏、洋奴买办、江湖术士、洋场才子等,反映了中法战后中国官场、商场、以及洋场的无数怪现状,揭露了晚晴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黑暗现实,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
本书是白石老人的口述史, “不掩饰, 不玩弄笔调, 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 ”充满乡土气息, 耐人回味。书后精选白石老人木雕、书画等作品八十余件, 呈现老人一生多彩的艺术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