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理学家、文学家,其诗独具个性,号为 诚斋体 ,历来受人重视。也正因其诗名太盛,以致掩盖了他的文名。事实上,其散文亦颇值得关注,数量众多,各体兼备,集中地体现了唐宋古文的优秀传统。其中一些序跋、尺牍、书札等散文小品,展示了宋人高雅精致的生活情趣,文辞雅洁,精巧灵动。 南宋词人姜夔曾这样说杨万里: 翰墨场中老斫轮,真能一笔扫千军。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优美的山水是杨万里小品文的重要内容。他宦游天涯,到处寻芳览胜,游山玩水。日常处理公事之余, 吏散庭空,即携一便面,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 ,何等惬意。 闲暇时光,他似乎把日子也过成了诗。通过小品文,作者描绘了一幅幅精致的富含诗意的古代文人日常生活图景。《水月亭记》中少年书生清纯洒脱, 每清夜读书倦甚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包含20篇,总计约500章。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注译》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总编纂之一孙钦善先生所著,在历代《论语》研究的基础上,集合其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方面,涵盖字词的语文解读、名物典制等内容考实以及义理辨析三个层次,同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法,求得三个层次的准确解释,阐明孔子的思想及有关文本的原意,一本书还原《论语》的真义。
陆游从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起,由山阴出发,至十月底抵达夔州上任,途经二十余府州军,全程五千余里,历时一百五十七天。范成大自淳熙四年(1177)年五月由成都启程,至十月到达苏州,全程七千余里,用时八十九天。 二人皆以日记体,写下沿途风貌、人文、交游、古迹,和前人作品中相关的内容。各以目的地命名,陆游称《入蜀记》;而范成大归吴,取“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句,称“吴船录”。
本书是一本日记体笔记,记载清同治四年正月至光绪五年十月,作者游幕广州、肇庆、钦州、合浦、廉州等地的见闻,涉及当地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文人逸事等,于了解晚清广东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俞氏在粤西时间较长,且历经数地,对粤西观察描绘较为深入。俞氏也多次寓居广州,与粤地文人学者多有交往酬唱,包括陈恭尹、梁佩兰、黎简、冯敏昌、张维屏等。故本书中也记载了不少俞氏的诗文作品和他对其他文人作品的介绍点评。书中对近代广州之史事、中越边境匪患的记述,以及书中收录的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介绍、反映德国历史的“骚体诗”,也为读者管窥清末知识分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中外冲突的态度提供一扇窗口。
调鼎集是清代中期的烹饪书,据手抄本整理出版。该书以扬州菜系为主,从日常小菜腌制到宫廷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收荤素菜肴两千种、茶点果品一千类,将烹调、制作、摆设方法,分条一一讲析明白,实为我国古代烹饪艺术集大成的巨著。本书是原著的注译本,主要包括原文、注释、译文、延伸阅读、名家杂谈等几个版块,完美重现中国古代珍馐美味及烹制法则,直观解读物性为上、适口为珍的饮食艺术。
苏轼的文中有*真实的人间情。他敬重自己的师长,《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的字里行间是为天下叹息身为老成大臣的欧阳修的离开,更深的意思则在为欧阳修明哲保身而喜,虽为骈体,读来却觉得有古文之风,潇洒自然。《记与欧公语》中,却又不失谐趣。《答秦太虚书》写家常琐事,平直动人,他宽慰他的学生秦观,虽 廪入既绝,人口不少 ,但终究 胸中都无一事 。他爱他的朋友们,赤壁下、石钟山中、黄山上、安国寺内,都有他们一起谈文、写字、作画、唱词、喝酒的经历。 苏轼一生中*为重要的情感依靠来自家人,他们往往因日常的琐碎生活入文。他会自得于妻子王闰之不仅能诊断出牛的病症,还能够对症下药;自嘲于收获大麦后吃大麦时的 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 ;欣然于和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爬山看瀑布、观火烧云、看山月。而弟弟苏辙往往是他
《中华活页文选》分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成人版四种版本。三个学生版聘请著名的中小学教育专家主持编写,突出思想性、实用性,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记忆,有直接帮助。既注重积极配合广大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又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适合学生阅读。
《论语》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包含20篇,总计约500章。主要围绕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之间的对话展开,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注译》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儒藏》总编纂之一孙钦善先生所著,在历代《论语》研究的基础上,集合其多年讲授和研究《论语》的成果,对《论语》全书作了注释和今译。在注释方面,涵盖字词的语文解读、名物典制等内容考实以及义理辨析三个层次,同时注意用材料互证,特别是以《论语》前后互证的方法,求得三个层次的准确解释,阐明孔子的思想及有关文本的原意,一本书还原《论语》的真义。
《古籍整理识小录》,书名脱胎于清代王夫之《识小录》,从小问题见大章程。先是从经学到历史文献学展开总论,高屋建瓴;接着标点校勘、版本目录、考正三卷,拣择习见的经史文献中的上述课题,分而详述之,学养丰厚又不至曲高和寡,再加一章书评卷,可使初学者得以窥文献学之门径。
中国古代的巴蜀神话,拥有着奇诡的想像和多样化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神话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扬雄、李白、杜甫、苏轼等,其作品无一不受巴蜀神话的影响。《巴蜀神话文献辑纂》为学术性的资料长编。所辑资料为经、史、子、集、丛及四川各地方志中的古代文献摘录,编辑体例上将其按时代先后和类别分类排列,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巴蜀神话研究的文献资料。这项工作也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没有做过,为巴蜀神话研究的基础文献。
此书10卷,前5卷题为《杂记》。记述仙道异事、民间奇闻,宣扬人生寿夭、官位爵禄乃前知前定:谶语、经文、梦境、道术的灵验神效,多属荒诞无稽之谈。但从中可以了解宋时士大夫的迷信观念及民间习俗。其中也偶有可资参考的史料,如卷四“宗威愍政事”条所记靖康之变后开封物价涨跌情况等。卷六为《东坡事实》,所引诗、文,往往是苏轼诗文集中所没有的,多为辑佚者所取。卷七为《诗词事略》或杂记唐人及本朝人诗词轶事,以本朝为详;或订正前人诗句中错误。卷八、卷九为《杂书琴事》(《墨说》附)、《记砚》,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卷十为《记丹药》,则颇有不经之语。此书最初刊入《宝颜堂秘笈》,仅5卷;后毛晋得全本,复收入《津逮秘书》中。但《津逮秘书》本于第9卷仍缺一页,故以后出的《学津讨原》本为最全。卢文□有《春渚纪闻补阙》
阅读诗歌,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从而实现对心灵和品质的提升。为了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果,本书还设置了注释、赏析等栏目,将难理解的字句作解释,扫除阅读障碍,对经典名篇的内容与主旨进行传统解析,间或增补一些史实或诗文旧事,有利于读者更深入地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是一本古典诗词爱好者的枕边书,可作囊中之宝、案上之珍。
二十世纪以来,陶诗注本甚多,《陶渊明集笺注》广收众本校勘文字,吸取旧注诠解本文,斟酌史实考订编年,点评赏析探索诗心。别有会心,时出新见,堪称陶渊明诗文注解集大成之作。书后附诸家序跋。袁行霈编著的《陶渊明集笺注》为繁体字本《陶渊明集笺注》的简体横排本,收入“中华国学文库”丛书。 本书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鼻祖晋陶渊明全部诗文辞赋作品的笺注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末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是陶集注本中的集成之作。
本书是清代两部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的合集。 作者都是天花藏主人,当时即有合刻本刊行。《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描写清正统年间,才子苏友白和白红玉,卢梦梨几经曲折,终于团圆的爱情故事。小说坚持婚姻自主,敢于追求理想爱情的主题,对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影响深远。 本书在1921年译成德文时改题作《两个表姊妹》,后又有英、俄、法多种译本,在欧洲产生过较广泛影响。《平山冷燕》系天花藏主人继《玉娇梨》之后的作品。小说以才女山黛因赋《白燕》诗,奉旨征试天下才子,引出与才了燕白颔之间,以及另一对才女冷绛雪与才子平如衡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以显扬女子才能为主题,对后期小说较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