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哈森是位有定力、有追求的翻译家、评论家,因为她心里有草原的广袤和高山的壮阔。为了优选限度地勘探人心灵的绚烂与深邃,她再一次选择翻译诗歌。译诗是文学上很困难的事情,况且她翻译的是风格差异很大的多位蒙古国诗人的诗歌,而唯其困难、艰险,哈森从中品尝到的收获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是巨大的。我们读到的诗作情绪盎然,富于韵律美与语言美,向我们打开了一扇扇蒙古国诗歌的多彩之窗,让人们看到了译者的丰沛才情与可贵追求。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范成大的论文不断出现,内容涉及到范成大的生平、思想和诗、文、书法等多个方面。然而,很少有人触碰他的词作,此为一大缺陷。另外,研究体系有待完善,更多的资料有待整理挖掘,这也说明对范成大的研究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此次所精选的范成大的作品,以富寿荪标校《范石湖集》(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1版)、孔凡礼辑编《范成大佚著辑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为底本,参校以吴之振等编选的《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至2000年版),唐圭璋主编的《全宋词》(中华书局1956年版),曾枣庄、刘琳主编的《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等本子。为方便读
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大唐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而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八○七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阳县主簿 ”。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潯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曆(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个门类,十三卷,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要用前事作为鉴戒。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作“唐新语。”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本书将《大唐新语》进
此《虞初》一书,汤临川称为小说家之“珍珠船”,点校之以传世,洵有取尔也。独是原本所撰述,尽摭唐人轶事,唐以后无闻焉,临川续之,合为十二卷。其间调笑滑稽,离奇诡异,无不引人着胜,究亦简帙无多,搜采未广,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后志》之辑,需之岁月,始可成书,先以《虞初新志》授梓问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诚所谓“古有而今不必无,古无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无、竞为事之所有者,读之令人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夫岂强笑不欢,强哭不戚,饾饤补缀之稗官小说,可同日语哉!学士大夫酬应之余,伊吾之暇,取是篇而浏览之,匪惟涤烦祛倦,抑且纵横俯仰,开拓心胸,具达观而发旷怀也已。康熙癸亥新秋,心斋张潮撰。
《四库全书总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历来为学者推重。然书成众家之手,错误亦在所不免,如版本著录方面,擅改书名、卷数、版本等。作者方面,人名、字号、时代、籍贯、生平等,著录多失。书籍内容方面,书籍之介绍、考据与评价,也有许多问题。自成书以来,王太岳、余嘉锡、胡玉缙、崔富章、李裕民、杜泽逊、杨武泉等一批前辈学者,皆有辩证考订。王勇著的《四库提要丛订》参阅前人研究成果,新订《总目》错误四百余条,以为学术研究之一助。
《书学捷要》竭力探求古法,发挥前贤诸多论著之旨,详加阐释深难之论,辨析陈陈相因之说,独树心得。上卷辑录“用笔”“执笔”“学书攻苦”“学书感会”等四篇,俱摘引前人论书之语,又提纲挈领,间加疏证,如作者不信“永字八法”为崔(瑗)、锺(繇)、卫(瑾)、王(羲之)等相授之说,颇具卓识。 《书学拾遗》一卷,书论。是书短短几千言,将历代关于执笔、用笔之法分而述之,详加解析。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 。
本次出版,《穆天子传》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明正统《道藏》本整理译注;《燕丹子》据《平津馆丛书》本整理译注。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重现小说原有的行文魅力。在原文各卷前皆配有题解,略述该卷要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穆天子传燕丹子译注》由王天海译注。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 安身立业 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这本书是清朝王永彬 于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一经堂 完成,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全书分为221则,以 安身立业 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 立德、立功、立言 皆以 立业 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竹书纪年》是载录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范祥雍订补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精)》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全宋笔记(第6编·3)(繁体竖排版)》系统整理点校,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 《全宋笔记(第六编)(三)》内容为宋人笔记是中国古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宋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化价值。对现存宋人笔记进行系统整理点校,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每种宋人笔记均撰写一篇有学术价值的前言。
苏轼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艺术家之一,其题跋文字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重要着作,理论价值和赏鉴价值兼具。《东坡题跋》是苏轼书画题跋作品的汇编,由晚明著名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编定,共九卷,完整反映了苏氏的艺术见解,对于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