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现存曹端的所有学术论著、文集和明清以来有关研究资料。曹端生活在明朝初期,曾任山西霍州、蒲州学正二十余年,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理学家,《明史》本传称“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其学术务求躬行实践,以静存为要,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点和无神论倾向。其理学思想,继承了宋代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的理论,并有所发展,尤其推崇朱熹。文章中还收集了曹端对家庭、教育子女方面的论述和古代著名格言,体现了曹端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正统道德观念。研究资料中有传记、年谱及序跋等,是研究曹端思想比较适用的一部书。
《瓯香馆集》由[清]恽寿平著,杨晶点校
本书共八卷,为清人黄鸿藻模仿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所作的一部记录传闻逸事的笔记,对广东地区的天文地理、灾异、风俗民情、人物与传说等多有记载与考辨,内容丰富驳杂。
《海隐书屋》四种包括《海隐书屋诗稿》一卷、《海隐杂记》二卷、《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一卷、《祖茔讼案》不分卷。清人胡嗣超撰,手稿本。胡嗣超身历清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四朝,此间正值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海隐书屋诗稿》为作者诗歌集,共留诗132首,诗风古朴。《海隐杂记》共记事约423条,内容为作者生活在京城以及游幕见 闻。《海隐书屋名胜纪游集》主要内容为对前人著作进行征引改编及个人游记。《祖茔讼案》主要记录了道光年间清常州府武进县胡氏宗族内部围绕祖茔盗葬以及醮赘、冒姓等问题展 开的诉讼案。
《民革前辈与上海解放》由民革上海市委会编
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
《旅谭》是晚清岭南名士汪瑔刊行于光绪十一年的笔记体著作。汪瑔为晚清广东“三大名幕”之一,他早年辅佐旗人五福,曾入广东布政使俊达、广东巡抚裕宽幕,历佐两广总督刘坤一、曾国荃、张树声办理洋务,所处位置能见识中外,故《旅谭》搜辑的历代掌故,足补史阙;所录之美国宪法少有中译本,弥足珍贵。汪瑔与叶衍兰、沈世良并称晚清词坛“粤东三家”,书中重心还在评点诗词作品,也有记录道咸同光时期的文坛动态,存录该时期诗词作品的吉光片羽。同时屡见汪瑔的读书心得,尤具入粤“浙派人”之文风。本书为后人了解历代掌故和晚清文坛逸闻提供了窗口。
《旅谭》是晚清岭南名士汪瑔刊行于光绪十一年的笔记体著作。汪瑔为晚清广东“三大名幕”之一,他早年辅佐旗人五福,曾入广东布政使俊达、广东巡抚裕宽幕,历佐两广总督刘坤一、曾国荃、张树声办理洋务,所处位置能见识中外,故《旅谭》搜辑的历代掌故,足补史阙;所录之美国宪法少有中译本,弥足珍贵。汪瑔与叶衍兰、沈世良并称晚清词坛“粤东三家”,书中重心还在评点诗词作品,也有记录道咸同光时期的文坛动态,存录该时期诗词作品的吉光片羽。同时屡见汪瑔的读书心得,尤具入粤“浙派人”之文风。本书为后人了解历代掌故和晚清文坛逸闻提供了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