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 百家讲坛 《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 原文 译文 点评 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古书隐楼藏书》,共十四卷,作者为清代著名道士闵一得。全书共收录丹书三十余种,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为作者注释前人经典著作,如《 阴符经玄解正义 》等;一类为作者自撰,如《 管窥 编》等;一类为引用他人著作,如《玄谭全集》等。本书以儒释之精华,诠释道家之玄妙,句句经典,字字矶珠,是研究明清道教内丹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 本此整理出版的《古书隐楼藏书》,以1994年巴蜀书社出版的《藏外道书》中所收录的影印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以保持原本原貌为原则,对原书不删节,不改动。原书繁体竖排,现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范文澜(1893 1969),字仲沄,浙江绍兴人。著名史学家,被誉为 新史学宗师 。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群经概论》《正史考略》等。
【内容简介】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征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而成的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汇编而成,全书总计五十多万字。是中国历史上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 四库全书 。 该书曾随唐朝的灭亡而一度在中国失传达千年之久。所幸的是该书被日本的遣唐使带回国后被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宝典,从而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90年代该书被重新引入国内得以整理出版。习仲勋同志曾为该书亲自题词,同志经常阅读和引用该书,马英九把该书作为礼品赠送给台湾地区的民意代表,净空法师也撰文倾力推荐该书。这是一部当今国人了解国学的入门书,学人的案头
本书是一部简明精要的《老子》新读本,由四部分构成:老子简历,《老子》章读(本书主体),《老子》整理本,《史记》老子事迹钩沉。《老子》一书思想深刻,充满智慧和哲思。考虑到传世王弼本的历史影响,本书文本仍以王弼本为底本,文字歧义难解处参以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楚简本;同时参考北大藏西汉竹书本、河上公本、傅奕本,使得《老子》一书的样貌基本清晰明了了。希望没有强大文言文基础的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该整理本,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
曾国藩写的家书,在他生前已由其家人部分刊行。光绪五年,在他的门生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主持下,精心编校成了权威的一版《曾文正公家书》,交由湖南传忠书局刻印。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录了曾国藩30岁以后写给长辈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统记录了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等各方面的金玉良言。全书编校周全,制作精良,被公认为权威的曾国藩家书版本。此后刊行的各种家书,基本都是依据此刻本翻刻或排印。 本次出版的简体横排版,就是以传忠书局刻印的这一版《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在编校上完全遵从了原版体例和文本。 原版并未收全曾国藩的家书。今次在原版基础上,根据前人搜集整理,增补了《旧本未刊家书补编》398封,和同为李氏兄弟主持编校的两卷本《曾文正公家训》两部分内容。全套书收全曾国藩的家书1305封,完整呈现曾国藩修
本书为曾运乾著,周秉钧整理。曾运乾先生逝世后,留下了大量《诗经》讲稿、眉批和笔记,本书即据以排比整理。书中讲解了《诗经》二百四十多篇,约为《诗经》总数的十分之八。曾运乾先生广采毛《传》、郑《笺》、朱熹《诗集传》以及清代戴震、王念孙、王引之、陈奂、胡承珙、马瑞辰、魏源、王先谦等诸家之说,博取众长,参以己意。曾运乾先生长于音韵、训诂,说《诗》以阐明训诂为基础,又善于阐发诗意,解释精审,常常发前人之未发,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该书为(明)汤宾尹精遴,(明)朱之蕃详注,(明)龚三益摭评,于万历年间,由建阳余氏家族自新斋余绍崖出版。内容为《战国策》(十二战国)史文的评、选、注,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全书为一册,四卷。一卷:西周7篇、东周2篇、秦28篇、计37篇;二卷:齐29篇、楚14篇、计43篇;三卷:赵28篇、魏14篇、计42篇;四卷:魏11篇、韩11篇、燕13篇、宋1篇、卫3篇、中山1篇,计40篇,共计162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四声猿》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创作的一组杂剧,包含四部杂剧,其一《狂鼓史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凰得凤》: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此为明末书坊大城斋刊本,内含版画四幅。
《南华经句解》,又称《南华全经分章句解》,共四卷,明陈荣选所撰。全书顺文作解,并加圈点眉批,部分题下有解题,其解题、注解、眉批,多节录于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等书,亦多有自出己见者。其所录眉批大多较为精炼,且偏重于艺术技巧分析,对理解《庄子》之艺术特征多有启发。此外,全书亦注重阐明庄子义理,申发庄子思想,且重视以庄解庄,能摆脱林希逸之以儒解庄倾向及陆西星等人之以佛教、道教思想解庄之影响。
《啸堂集古录》二卷,是由中国宋代时期、金石学家王俅所作的一本关于商周以来青铜器及印、镜铭文的书籍,成书约后于《宣和博古图》。全书著录商、周、秦、汉以来的青铜器及印、镜铭文345器。上卷为铭文摹本,下卷附协释文。铭文间有删节脱漏,尤以镜鉴为甚。还收录了《滕公墓铭》之类伪器,但摹刻较精,有研究价值。
《离骚图》,顺治二年( 1645)刻本。系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从为《离骚》《九歌》《天问》等篇目所作插图,含《离骚》一图,《九歌》九图,《天问》五十四图。《九歌图》人物形象 诡奇生动 ,在构图和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兼有李公麟、张渥、陈洪绶诸家想象丰富、生动传神的特点,同时也 夷考记载 ,深刻领会屈原诗歌的内在精神,独多创新之处。与上述画家同类题材的画作相比,多有不同之处。*典型的地方是云从不满意于前辈画家对屈原某些诗歌的艺术表现,如前人画 山鬼 ,容貌怪异,形同古代发多而乱、形丑凶恶的神像蒙倛。对此他很不赞同,感叹 写山鬼如蒙(棋)〔倛〕者,谬矣 ,于是深入领会《九歌 山鬼》的精神实质,将山鬼描绘成年轻貌美的女子,使之 含睇宜笑 ,力图合于原作的本意。再如画《国殇》,不取将士英勇与敌厮杀场景,而独绘
《南华真经新传》体例略仿郭象注本,而更加简约其词,标示大意,不琐屑诠释文句。内七篇注之较详,外十五篇、杂十一篇注之较简,最后附《拾遗》一卷以发挥未尽之意。其诠释《庄子》,大体以庄释庄,注重义理,时有新意,虽重在以道为宗,而间有会通儒佛之言。对于理解《庄子》的思想主旨和深刻寓意,以及更为系统整理地把握《庄子》文本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点校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参校清《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年浙江书局刊本、宋陈碧虚《庄子阙误》等。
《榕坛问业》十八卷,是黄道周居家时讲学内容的记录,多为答弟子问。黄道周于崇祯五年(1632)回石养山守墓,是年讲学于漳浦之北山。崇祯七年入郡就芝山正学堂为讲舍,至次年冬以原官召用,方停止讲学。此书前十六卷为崇祯七年至八年间讲学的内容。卷十七为罢讲回乡后于崇祯九年答友人问难之词,卷十八为其嘱弟子代答同年蒋德璟之言。每卷分载所编弟子姓名,卷之前后,黄道周缀以题识。全书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所论于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尤其关于五经,弟子所问颇多,问答多有独到见解,且多经世济民之论。本次以台湾藏明崇祯刻本为底本、乾隆本、四库本作为参校本进行整理,凡底本、参校本文字异同处,皆出校记。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研究编,收录作者研究明清徽州日记的*成果,内容涉及徽州乡土社会、徽州地区发生的战事、徽州商人的活动和徽州名人的事迹等。下编为资料编,收录《曹应星日记》《复堂日记》《习登日记》等十部,或为稿本,或为抄本,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秦楼月》为 清康熙文喜堂刻本,线装二册。此书经吴梅、王立承递藏,有吴梅小楷题跋半页,王立承小楷题跋一页,钤印多枚。木刻插图 7幅,清代康熙时期画家 顾云臣 绘美人图《二分明月女子小照》一幅,鲍承勋、鲍天锡父子二人所制版画六福。版画场景宏大,人物众多,所绘山石、草木、城楼、云霓皆纤毫毕现,风神独具。书籍天头刻有小字批语,亦庄亦谐,系清代戏剧大家李渔(笠翁)批语。 此书系清人朱素臣编次的传奇,该传奇故事来自吴绮所创的曲子,主要讲山东莱阳书生吕贯旅居苏州,去拜访八拜之交的袁皓,途经虎丘凭吊唐代名妓真娘之墓,看到妓女陈素素写的凭吊唐代妓女真娘的词,为之倾倒。但是素素被山贼劫入山寨,吕生通过刘将军,袁皓,义仆 许秀的帮助,与素素终成眷属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对李商隐无题诗进行编年解析的专著。李商隐无题诗千余年来广受读者喜爱,但因种种原因,这些诗索解困难,言人人殊,许多说法和结论陷于穿凿附会,难以令人信服。本书是作者在数十年研究李商隐诗的基础上,不凭臆测而以实证的方式系统解读无题诗的一次尝试,力图为部分扑朔迷离的诗篇得一确解。全书列93题,疏解李诗109首,论点清晰,论据充足,诸多疏解探赜发隐,体现出求真创新的活力?。本书主旨,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分前后两个时期,早期《无题》诗数量较少,中心人物是他的妻子王氏,后期《无题》诗是写于唐会昌、大中年间的作品,数量颇多,是李商隐诗作中的精华,而中心人物是当时所谓李党领袖李德裕,以《海客》为分水岭,《无题》诗的主题也由闺情转向政治、理想和命运。
《翠微先生北征录》十二卷,宋华岳撰,采用元抄本为底本。是中国宋代重要的兵书之一。其中蕴含的军事装备思想,对于今天加强军事装备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红拂记》根据唐传奇《虬髯客传》、孟棨《本事诗》中乐昌公主破镜重圆两个故事改编而成,戏剧以李靖在长安谒见隋朝司空杨素开始,杨素家伎红拂倾慕李靖,随之私奔,途中结识豪侠虬髯客张志坚,后同至太原,通过刘文静会见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见李世民器宇不凡,知不能匹敌,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辅佐李世民成就帝业。书前有虬髯客传和版画十二幅,版画为明代木刻版画中的精品。此本为明末吴兴凌玄洲校刻朱墨套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