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部伟大的禅宗经典巨著。 五灯 指宋代的五部禅宗灯录: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南宋时,杭州灵隐寺普济禅师将以上 五灯 合为一书,删繁就简,除叠合之弊,取书名为《五灯会元》。全书分为二十卷,卷详细记录了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 七佛 、二十七位西天祖师以及东土 六祖 ;后十九卷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记录后世弟子上至帝皇征召延请、禅师开堂讲法,下至文人学士与僧徒往返参学。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它完整地呈现禅宗的精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千世界因此而呈现出通彻透明的境界。禅宗所谓禅之至境,乃在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书中所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荟萃唐宋文菁华,是进入古典文章的正确门径;以诂经之法笺释,旁征博引,穷原竟委;于文章关键处,征引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近三十家评注,精彩纷呈。 《唐宋文举要》兼收骈散,分甲乙编。甲编古文八卷,一百七十八篇三十九家,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更取陆贽、李翱、刘蕡、杜牧、范仲淹、张载、朱子等三十一家为辅翼;乙编骈文四卷,七十篇四十八家,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李商隐、温庭筠、文天祥等。 本书据民国直隶书局初刊本整理,更规范精确,全式标点,并明确标明笺释中引文的起讫及层次;更忠实于底本,内容、称谓不删改(如曾文正公曾涤生及其评点、北平市等);笺释文字与通行本不同而不影响文意者不删、改、补,底本中的讹误或异文渊源有自者出注说明。
《中国史学史长编》为 专题史研究文库 中的一种,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迄民国的首尾完整的中国史学发展通史。它采用编章体,以专题化的方式分期论述中国史学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脉络,涵盖史家、史书、史官制度、修史活动等方方面面。全书90余万字,涉及史著449部,论及史家约600人,是新中国贯通古今的史学史著作,也是整个20世纪全面系统、篇幅较大的史学史著作。此外,此书完成于1975年,填补了1964-1976年中国史学史编纂的空白。
《红楼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神秘、复杂、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本书以胡适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以庚辰本补回缺失,同时参考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熔各本之精华为一炉,精心锻造曹公雪芹亲著《红楼梦》前八十回。 痴者 以 辛酸泪 浇铸 荒唐言 ,成就这一特色典藏本,供后世人细品其中之味。 书中汇辑六大脂批本脂批三千余条,并参考俞平伯、陈庆浩、邓遂夫等前辈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对于脂批断句、通假字、错别字、标点进行全面审核编辑,以求严谨、准确。方便读者对照原文,揣摩线索,感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的纵横快意,解密曹公 心机 和人物命运走向,必能令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九部经解》,郝敬撰,全书一百七十五卷(正文一百六十六卷、卷首九卷),为对儒家九经的系统完整的解读,分为《周易正解》二十卷、《尚书辨解》十卷、《毛诗原解》三十六卷、《周礼完解》十二卷、《仪礼节解》十七卷、《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春秋直解》十五卷、《孟子说解》十四卷、《论语详解》二十卷。 《周易正解》为《九部经解》之首,采用王弼本,上下经十七卷,说解较详;《系辞》以下三卷,稍简略。郝始解《易》以义理为主,兼及象数。在易学观上,他提倡以《易传》之学去统合自伏羲以来的整个易学传统,认为卦象与卦爻辞之间仍需要建立象的联系,其取象标准本《说卦》而又有所发挥,亦不同与汉易之象数体例。 《九部经解》的版本较为简单,由其自郝千秋、郝千石刻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经多次剜改修版。此次整理《周易
《尚书正读》是曾运乾先生的遗著。作者生前,曽以本书为讲稿,授课中山大学和湖南大学。本书所释以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为主,其余只存篇目与书序。作者对汉唐以来诸家的注疏考证,多所折衷,虽未能精治金文,以为参证,但注说简明,于训诂文法,两者兼顾,使素称诘诎的《尚书》略可通读。杨树达、顾颉刚对《尚书正读》评价甚高。此次影印以湖南图书馆所藏曾运乾先生手批《尚书正读》稿本为底本,不同于通行的中华书局整理本,此本保存了曾先生批校,对通行版多有修订,反映了其学术思想的变迁。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巨制,也是中国第一部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明代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历经三十多年时间,对中国地质地貌、人文、植物等进行系统考察,撰写了这一 千古奇书 ,它既是一部地理百科全书,也是一部文学巨作,具有多方面科学价值。本书内容生动、准确、详实,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对原文精良校对的基础上,又对历史背景、地理名称、人物生平等做了周详的注释,译文力求通俗易懂,让现代读者与几百年前的古人在山山水水中重逢。
郝敬《礼记通解》为其九经解之一,22卷。《四库全书》有著录,收入存目类。由于乾嘉诸儒崇尚朴学,郝敬此书在《四库总目提要》中评价较低,谓 敬作此注,于郑义多所驳难,然得者仅十一二,失者乃十之八九 ,实未为公允。郝敬之经解受明代学术风气影响,多驳难郑玄,注重阐发《礼记》蕴含的义理,为这一时期学者治《礼记》的代表作。
明代底本, 《帝鉴图说》 为 张居正 为 规谏幼帝而作的读物, 他 令讲臣采摭前代君人治绩,溯唐虞以迄汉唐宋理乱兴衰得失,可 为 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说,以备乙览,存考境焉 ,故名《帝鉴图说》。此书此本 为纯 忠堂藏版 , 分上下两部:上部题名 为 《圣哲芳规》,收 录 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二十 七 个古代帝王的事迹八十一则;下卷题 为 《狂愚覆辙》,共 录 三代以下共二十 六 个帝王劣行三十六则。每一则事例均冠以四字标题,如唐尧帝有 任贤图治 谏鼓谤木 条,秦始皇嬴政则有 遣使求仙 坑儒焚书 等条,且 每一事,前各绘 为 一图,后 录 传记本文,而 为 之直解,附于其后 。《周易》称九 为 阳爻、六 为 阴爻,上下两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 为 数,用以区分善恶
《战国策》三十三卷附札记三卷,据嘉庆间士礼居黄氏刻本影印。影印前言由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马清源博士撰写,简明介绍刘向编订,曾巩、孙朴、姚宏、鲍彪校注《战国策》的概况,重点梳理顾千里、黄丕烈校订该书的始末,揭示出顾、黄校刻本价值所在。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全书涉及历史、地理、民族、神话、生物、水利、植物、矿产、医药等诸多方面内容,堪称为中国文化的珍品。它深刻并鲜活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的生活图景,以丰富离奇的幻想和浪漫诡异的笔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广而久远的影响。 《绘山海》用100张绘画重现了《山海经》的奇幻世界,为读者还原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带领读者领略神秘经典的无穷魅力。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内容十分丰富,也展现了 道学先生 曾国藩温晴的一面。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修身立德,到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众不同的气质,小有巧处人际关系,大到为官之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扣人心弦。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立身、立功、立言、治政、治家、治学的成功之道。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署僚的私人信函。曾国藩写作的对象,有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也包括郭松焘、薛福成等开明西向者,涵盖军事、实务、时政,包络广泛,内容详实。书信按照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每个人的信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日记收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的所有日记,全面展现了曾国藩在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方面的为人准则,处事标准。
此书系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集,作品艺术上与苏轼风格近似,共收词六百二十余首。笔势纵横,雄健豪放,不为格律所拘,继承了苏东坡豪放派的词风,在内容和艺术上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底本为国家图书馆藏元大德三年广信书院刻本。
.
戴震(1724 1777),是十八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清代 乾嘉学派 的朴学大师,也是清代皖学的集大成者。他治学广博,在经学、哲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算学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推动考据学发展同时拓荒近现代科学领域,又进而以 唯物主义 理性观阐明义理,抨击理学家 去人欲,存天理 之说。 其《孟子字义疏证》极力批判 程朱理学 ,对之后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显露了初步的近代气息,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戴震全书》收录有《毛郑诗考证》《孟子字义疏证》《声韵考》《戴氏水经注》《考工图记》《勾股割圆记》等著作三十多种。自1994年问世以来,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多方面指教。今黄山书社再版此书,以标点、校勘和部分注释为主要内容;同时根据近年来学术界同仁研究的新成果,增收了新发现的轶作,也剔除了部
此书是明末著名琴家张大命辑录的一部琴谱,由董其昌做序,内有木刻版画42幅,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艺术生活。此书共四卷,卷一为弹琴之法,讲述指法和理论;卷二、三、四等三卷则收录了中国古代著名的琴曲四十余种,多为古谱所不曾收录,是中国古琴文化的重要资料。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七百多篇。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据以校点整理。此为全新升级版本,特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各校勘条目编号,于正文相应位置植入校码。书后附篇名、著者索引,极便读者使用。
《桃花扇》二卷,清孔尚任撰。采用一九一四年暖红室刻初印本为底本。此书历代坊肆竞相翻刻,版本繁杂。暖红室本为其中精刻精校、流传广、影响大的刊本之一。含有精美插图版画十六幅。内容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南明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黑暗,寄托作者对于王朝兴亡更替的哀思。
论语集说为宋蔡节所做《论语》集注本,十卷。南宋淳佑六年(公元1246年)湖州頖宫刻本。此书编撰体例清晰,分五例:全用一家之说,则独书姓氏于下;兼用诸家之说,则各书姓氏于下;杂用众家之说,则于末后总书姓氏,添入己意三数语,则于末后书本某氏说,此通谓 集曰例 。全附以己意,谓之 释曰例 。集曰已编正说,有它说可以互相发明者,则附注于下释曰同,谓之 注书例 。集诸家说,后附己意,谓之 节谓例 。非正说而旁引可以见意者,则低一字书,谓之 低集释一字例 。采各家之说,均于其后注明。引征博而约,释文简赅,颇有裨于后学。
作为中国人*熟悉的经典,《论语》的版本已经不计其数。我们此番作了一次新的尝试,选择郑板桥手书《论语》全帙和他的画,正文是明代蕅益大师的《论语点睛》,通过书法、注解、插画的结合,形成了这部独具特色的《论语》读本。 这不仅是一本可以读的《论语》,还是一部可以欣赏的经典。郑板桥的书法有着深厚的功底,突破常规,不拘一格,自成面目,令人耳目一新,人称「板桥体」。难得的是,他还是少数写过《论语》全文并流传至今的人。除了书法,郑板桥的画也格外独特,他一生主要画兰、竹、石,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可以说,这部融合郑板桥书与画的《论语》,将经典与传统书画很好结合在一起,正好体现了《论语》中的 君子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