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含《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三卷,附《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一卷、《秘诀仙机》一卷,明午荣汇编,章严同集,周言校正。卷一先述鲁班仙师源流,然后述人家造屋主体部份及主要工序,附及王府宫殿、寺观庵堂等同类部分;卷二述人家居宅之附属部份建造,如仓廒、钟楼、六畜厩栏等,以及床、屏、棹、椅等器物制作;卷三述门墻须正及其与周边环境如道路、水池、山石等相互关系,图文并行。全书所述,尤其是一、三两卷,以禁忌、风水为主,制作则略列格式而已。然所及诸法式,如鲁班真尺、断水平法等;所列之格式,如正三架至正九架堂屋规制等;所引与营造有关之俗诗俗文,以及有关相宅卜地之要领等,亦有以考见明代江南民间房屋修建规制、习俗等。其中卷三即建造各类房屋的吉凶图式七十二例,每半页六幅插图,上图下文相配
《剪灯余话》是明初重要的文言传奇小说集,共四卷,二十篇。因《剪灯余话》是《剪灯新话》的续书,后世多关注《剪灯新话》,对《余话》不怎么重视,其实,与《剪灯新话》相较,此书不遑多让,对明代中后期传奇小说及通俗小说和戏剧创作乃至于清代《聊斋志异》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远播海外。 《剪灯余话》一书仿瞿佑《剪灯新话》,取元末明初事实,以爱情故事为主,杂以幽冥灵异人物。卷一《长安夜行录》、卷二《鸾鸾传》、卷三《琼奴传》等,直写封建社会政治黑暗与礼教残酷的罪恶,并肯定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由的民主精神。卷一《何思明游酆都录》、卷四《泰山御史传》以阴间地府各种丑恶现象,抨击现实官场,劝人弃恶从善。卷二《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卷四《江庙泥神记》则写人与鬼神恋爱的故事。《剪灯余话》不论在
《千字文》言简意足,为之注解者代不乏人。清代最为流行的《千字文》注本,当属汪啸尹、孙谦益的注本。此书所收《千字文注》,卷端题 武林孙吕吉谦益氏参注 ,知亦为汪啸尹、孙谦益一系注本。此本将《千字文》分为五章,但第五章仅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一句,因此实际是将《千字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自 天地玄黄 至 赖及万方 ,主题为天地人之道;第二章自 盖此身发 至 好爵自縻 ,主题为君子修身之道;第三章自 都邑华夏 至 岩岫杳冥 ,主题为历代京都;第四章自 治本于农 之 愚蒙等诮 ,主题为君子处于下位之处身治家之道。其注文详尽通俗,极便初学。 《千字文》除蒙书属性外,因其用字均不重复,所以又常成为书法的范本。此书收录的《百体千字文》,书前有 太极 龟书 河图 古文 等名目,核其内文,则为以每种书体书写千字文两句,共计一
《三国画像》不分卷,清潘锦绘,秦祖永鉴定,冯廉校刻。清光绪七年(1881)桐荫馆刊本。是以小说为内容镌刻的木版画集。原书二册,所绘人物自汉献帝至孙翊之妻,包含董卓、吕布、貂蝉等耳熟能详的人物,凡一百一十九人。上册为汉人物图五十九幅,下册为魏、晋、吴人物图六十幅,其中魏人物图三十三幅,晋人物图四幅,吴人物图二十三幅。画像或立或站、执笔提写、骑马奔驰、仰天默念、拉弓射箭、拔剑起舞、遮面哭泣者栩栩如生,每图右上题该人物姓名,部分画像由二人组成,版面丰满灵动。潘锦在卷末题: 此稿自春历夏而秋,每人皆数易稿而成,如用之,须择好手镌刻,庶无遗憾。同治十年岁次辛未锡山潘锦昼堂摹。 可见此画像为精工细镌,晚清小说木刻版画中的精品之作。
《历代画像传》由清代丁善长绘。全书共四册,收传说中神仙及明以前历代佛道、圣贤、文臣、武将、异士、女子等人物,包含:魁星、虞帝大舜、东方朔、释迦牟尼佛、荆轲、汉高祖、王昭君、岳忠武王、彭有谟等等。丁氏聘请潍县著名书法家王寿伟为每一幅画像撰写略传,为使后人读之,得知历代有此名人,逐篇用不同字体写成。渔樵山人说 此书一出,必传之于海内,而芥子园、晚笑堂不得专美于前矣 。此为清光绪二十二年刊本,板图刻画精美。
《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 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雍正年间,山西临汾人贺君召在五亭桥以东一带创建贺园,并在荒滩的周围湖中广种莲藕,还在滩上建造了一个 嘉莲亭 ,名列 贺园十二景 (另十一景为醉烟亭、凝翠轩、梓潼殿、驾鹤楼、杏轩、春雨堂、云山阁、品外泉、目矊台、偶寄山房、子云亭)之一。后 贺园 改为 东园 ,嘉莲亭改为 新河 。贺君召曾邀请著名画家袁耀绘图,以游人题壁诗词及园中匾联,汇之成册,题曰《东园题咏》。几乎每一亭阁均有佳联,可谓古代一次大型征联荟萃及联墨展览。
清曾国藩撰。据一九一五年扫叶山房石印本影印,包含诗集与文集两部分,诗集不分卷,诗三百余首,内容包含咏史、杂感、杂诗、送别、赠答等。文集三卷,包含论、箴、序、记、传、墓表、碑铭等。
本书据光绪辛卯年夏五上海鸿文書局刊本影印,王韬著。《绘图后聊斋志异》为经典笔记小说,共十二卷。作者通过追忆三十年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汇集成册,公众于世。整部小说涉及赞美男女恋情、批判清末现实、匡正伦理道德和传播西方风俗四个方面,通过凡人灵异化的描写手段,体现了迥然不同的社会时代环境,并且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反映当时中国的落后和腐败,寄以求得变法图强。
年谱,清王之春辑,叙述了王夫之生平活动、学术成就及旨趣。据清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影印。全谱分前后二编,前编前有《国史儒林传》《行述》《奏疏》《家谱世系表》,前编记述始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迄清顺治十八年(1661);后编记述始于清康熙元年(1662),迄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后附曾国藩《序》、潘宗洛《传》、余廷灿《传》,叙介王夫之学术的 学案 和 船山著述目录 。
虚受堂 为室名,意为 朝夕读书游憩之所 。据清宣统二年上海国学书社刊本影印,是书十六卷,前有陈毅《序》,苏与《序》。《虚受堂文集》由时论、序跋、传记、行状、道碑、墓志铭、墓表等构成,所涉内容颇为丰富,是研究王先谦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思想的重要史料。
文集,清黎庶昌撰,六卷, 清光緒十九年( 1893)上海醉六堂刊本, 约十一万字。此集以园名题集,卷首有 薛福成《序》,卷末附罗文彬《跋》,正文六卷,辑录奏议、序跋、书札、墓表、墓志铭、家传、别传、史论、祭文、游记、考证等诸体文近一百二十篇。
晚清时期的官场崇尚金石文化,清朝大臣端方痴迷于此,并且收藏大量珍品。《陶斋吉金录》共计八卷,收录了商周至隋唐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权量、造像等359件,还有很多珍贵的金石碑帖。书中不仅勾勒出了每个器具的形状,而且摹出相关文字,标注尺寸大小,多方面地展示该文物的细节特征。《陶斋吉金录》是古代藏品绘图很好之作的代表,为研究古代考古与国宝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与史料。
本书为著名专家学者林之棠所著,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全书分小学、檄伪、经、子四篇,为国学入门之作,意在为初学者指出治学门径。小学篇从甲六书释例入手,梳理了文字沿革:象形、象事、象义、象声、转注、假借;还论述了音韵举要,主要涉及音韵沿革、发音、国内外音标等。檄伪篇从檄伪源起、檄伪方法,详细注解《胡应麟八檄释》,并列举伪书、疑书加以说明。经篇按照易、书、时、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谷梁、论语、孝经、尔雅、孟子逐一介绍说明。子篇先总论诸子之学,后分别详述道、儒、墨、法、纵横、农、小说七大家及汉代至清代文学大家。 对各时代学术发展源流、各学派著名学者作系统的梳理与精湛的评价。
清陈炽撰。本书纵论中外古今政事,疾旧制之弊,言改革之宜。包含内篇上下卷,外篇上下卷,前有宋育仁《序》,有名实、自强、四维、考绩、例案、停捐、养廉、行取、乡官、翰林、教养、水利、农政、厘金、学校、太学、书院、章肤、三品、河防、海口、图籍、边防、屯田、八旗、胥役、烟税、保甲等篇。倡言 核名实,明政刑,兴教养 ,设报馆、办学校、兴工商;提出中国应自订税则;主张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院制, 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 以强兵富国。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剖析,并全面阐述了其治内攘外,救图存亡的一些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