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据清宣统三年刊本影印,清末马其昶所撰,*终成书于 1908 年。 全书涉及了上起明初、下至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人,荟萃了明清之旧闻,撰述了先贤之事迹,肯定了明清两代人士在重大历史变革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作者著述本书之时,正值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国家内忧外患,大多数国人选择明哲保身贪生避祸。作者著述此书,旨在为国人在国难之时的选择树立一个可借鉴的道德榜样。
上海图书馆藏是 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江公择日/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10》按《四库存目提要》子部索隐,择取子部要籍60种,采用有代表性的精善或稀见之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影印出版,故取名为《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江公择日/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10》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清王闿运撰。全书四册,共计二十二卷,包含文集八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烝阳刊本, 诗集十四卷, 清光绪三十三年衡阳刊本 。文集前四卷为赋、奏疏、上书、论、议、序、颂、箴、铭,后四卷为传、诔、哀词、祭吊、碑、墓志铭、行状、之文。诗集按年编次,起自道光二十九年( 1849),迄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内容以咏物、抒怀、记人、赠答、记游居多。
1884年(光绪十年),张荫桓被慈禧太后赏识,授三品卿衔,命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跻身京堂并居要职。次年被任命为特派出使美国、秘鲁、西班牙三国大臣,侨居华盛顿三年之久,办理华工被害案获得赔偿,对西方社会进行全面考察,回国后进呈反映出使记录的《三洲日记》。
《定庵文集》,因作者号定庵而得名。是书收录了文集三卷,续集四卷,文集补编四卷,此外还有补充的文集、余集两卷,还有续集、别集,其中续集为杂诗,别集为词选。
《中国大文学史》是谢无量笔下的学术著作 。 本书分为十卷五编,其中包含了绪论、上古文学史、中古文学史、近代文学史以及近世文学史,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经学、文字学、诸子哲学乃至史学和理学等,是我国率先出现的一部体制庞大、内容广博的文学史,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不仅有丰富珍贵的资料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清徐继畬辑著,据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刊本影印。共十卷,卷首有刘韵珂《序》,彭蕴章《序》,陈庆偕《序》,鹿泽长《序》,徐继畲《序》。 是书为徐氏任福建巡抚时,与外人多有往来,乃搜集中外有关著述,钩摹 西方近代 图籍,纂为世界五大洲志,按洲分国叙述。 记述世界各国、尤其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史地沿革、风土人情及社会变迁,片断介绍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赞誉华盛顿的历史功绩。 与魏源《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 , 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世界 , 对有志新学之士颇有影响。
《石遗室诗话》 是 近代中国诗论著作, 本书 记载了同光体诗派的来由及武昌说诗、涛园说诗等活动,提出了陈衍诗论的观点和主张。在近代旧体诗的复古流派方面,起有一定作用,为近代诗歌史的研究者提供了较丰富的材料。
清刘心 源著,二十卷,皆古金器铭辞。据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石印本影印。卷首有吴光耀《叙》,陶钧《序》,次为目录及其自记。收录商周青铜器、兵器、泉布、铜镜多达千余件, 每器影印铭文并加以详释,是研究古代吉金铭文辞的重要资料。
该书始作于光绪四年,完成于光绪二十一年。由六部分组成,包括篑斋日记、嘉禾乡人日记暨见君子日笺、出塞日记、易窗日记、津门日记和兰骈馆日记等。此书反映了晚清朝章国故、世道人心,其中虽有多处断层,但却是了解晚清政治、文化等极重要的历史资料。
本书据一九三五年刊本影印,胡适著。《胡适论学近著》全书共分为五卷:*卷包括《说儒》《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校勘学方法》三篇文章;第二卷是整理佛教史料的文章;第三卷是整理小说史料的文章;第四卷是作者对国内几个重要思想问题发表的文章;第五卷是杂文。此著作对于研究胡适的学术思想、哲学思想等颇有价值。
晚清时期的官场崇尚金石文化,清朝大臣端方痴迷于此,并且收藏大量珍品。本书共计八卷,收录了商周至隋唐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权量、造像等 359件,还有很多珍贵的金石碑帖,书中不仅勾勒出了每个器具的形状,而且摹出相关文字,标注尺寸大小,全方位地展示该文物的细节特征。《陶斋吉金录》是古代藏品绘图*之作的代表,为研究古代考古与国宝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物证与史料。
本书 据 1927年铅印本影印,王国维撰。全书二十四卷,分为艺林八卷,包含古史、古文字、古音韵、经字等方面的研究;史林十四卷,包含殷周史事、秦汉地理、西北史地、汉魏碑刻、两汉简牍、敦煌文书等方面的研究;别集二卷,讲述有关古代史地器物的论文。《观堂集林》在学术上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不仅推动了古代文字的研究,同样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是我国研究文学历史的重要著作。
《古微堂集》,清代魏源撰文集,共十卷,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七卷。《古微堂集》有光绪四年( 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魏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散文,叙事说理,内容翔实,条理明晰,语意明白畅达,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