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据明万历刻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影印,西汉刘向撰,明代仇英绘,汪道昆增辑,共十六卷。《列女传》一书,面世于西汉,叙述先秦至西汉中期一百余位女性人物的事迹。一般认为,其作者为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民国著名学者罗根泽判断原始文本并非出自刘向之手,刘向只是勘谬校字,整理排序。无论如何,《列女传》开启了中国古代 类传 传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万历时,安徽歙县人汪道昆在宋本基础上,对《列女传》进行增删,删去 孽嬖 ,又增加一些人物(增辑人物均出明代,而以歙郡居多。一郡之中,又以汪氏、程氏为主)。人物自 有虞二妃 起,至 熊烈女 止,为十六卷。每则人物故事配一插图,共计三百余幅。
《御制避暑山庄诗》又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圣祖玄烨撰诗,揆叙等注。《御制避暑山庄诗》是一部描绘清代皇家园囿胜景的诗画集。卷首有康熙五十年(1711)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揆叙等跋。书中收录康熙皇帝所选三十六景,每景题诗一首,景点名称即诗歌题名,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揆叙等人注解。注释双行小字,引文出处用朱线标示,全书有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是书绘制山庄三十六景,此书除了汉文刻本外,同时有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此次出版,据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影印。
平山堂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畔,*初为北宋欧阳修所修建。《平山堂图志》十卷卷首一卷,详述了平山堂之景观、沿革、旧闻。卷首附《名胜全图》百余幅版画,采用连页式绘图,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 平山堂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博搜群籍、网罗旧闻,仿照古人左图右书之义编成《平山堂图志》。其中有清代诸帝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
《 汪穰卿遗著 》是汪康年去世后由其弟汪诒年所编,全书共有八卷,为汪康年论文集。汪氏一生办报颇多, 1920年其弟汪诒年将其在各报所撰论说及未刊诸文,以年月先后为序,裒集成编。其中卷一为《时务报》时论说,主张开启民智,维新变法。以后各卷的《京报》《刍言报》论说,多拥护清政府立宪。其《中外日报》的论说,以当时未署名,不得已而从缺。是研究戊戌变法及清末立宪等 事件 的重要资料。
清末 傅云龙 编撰的 游历图经 系列中的一 本,据清光绪十五年( 1887 )刊本影印。 光绪 十三年 ( 1887 ) , 傅云龙 奉命出游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古巴诸国。于途中诹事译文、历地摹图,归后整理成列国图经六部,是书即其中之一。 三十卷,分为天文一卷、地理六卷、河渠二卷、国纪一卷、风俗一卷、食货四卷、考工一卷、兵制一卷、职官一卷、外交一卷、政事一卷、文学一卷、艺文二卷、金石五卷、文征二卷,对日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尤其在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等内容上,该书别具一格。
《孔子改制考》是一部变法理论著作。在它的序言集中表达了康作书的目的,用大同社会代替封建专制统治,向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振聋发聩。其次,在书中,康有为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表现了民主自立的思想。康有为认为,人类大同理想要到遥远的太平盛世才能实现, 方今为 据乱之世 ,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 然而,康有为并不是消极地等待大同之世,而是主张积极争取。
本书共八卷,系作者手定。卷一多碑志记传之文。卷二为辽、金、元、明故城及故宫考,均根据《辍耕录》《酌中志》《春明梦余录》及历朝官私各记载。卷三、卷四皆考订之文。卷五至卷八(外篇)均为序跋、行略、铭赞、杂文。集中骈体文十有二成,无不禀经制式,酌雅立言,与孙星衍《问字堂集》、阮元《研经室集》内骈文,可鼎足而三。缪筌孙之文以实为宗,力戒无根之论。
《新学伪经考》共十四卷,是奠定康有为变法理论体系的一部主要著作。该书初刊于 1891年,它和 孔子改制考 都是康有为打着公羊派的旗号,宣扬托古改制思想的重要著作,《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 古文 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该书于1894年遭清政府禁毁,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再刻并进呈光绪皇帝,不久再度遭禁毁。梁启超赞叹此书是当时 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其石破天惊的论断不仅否定了 清学正统派 汉学的立足点,而且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估价一切传统典籍的闸门,从而冲击了正统派学术文化,动摇了 恪守祖训 的观念,解放思想之功不言而喻。
清王先谦撰, 该书系王氏研究编纂的世界地理历史专书 。据清宣统二年( 1910 年 )湖南学务公所刊本 影印 ,全书共三十六卷,卷首自序、例略、释洲、释海;卷一至卷十三:亚洲;卷十四至卷十五:澳洲;卷十六至卷十八:非洲;卷十九至卷二十三:美洲;卷二十四至卷三十六:欧洲。是书经王先谦四年时间辛勤编纂而成,荟萃古今中外的史地图籍,分别叙述五大洲的国家分布、历史沿革、政治格局、地理风貌、人文社会等,其中也包含中国,对欧美各主要国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广泛征引中外学者所著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 80余种书籍,并且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当时国人 对世界史地知识了解甚少,王先谦汇纂众书而成这部较为完备的世界史地之书,把中国放在世界范围进行审视,对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具有启迪意义。
《易图丹镜》是一部明代著作,又称为《白岳山人集注易图丹镜》,作者张星余。 此书分为五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次,辑录与《周易》相关的各类图表及道教修炼文献,有些图还附有作者的解说。卷一内容主要与传统天文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内容有关;卷二则多与人事相关,收录《黄帝内经》所载《上古天真论》及《阴符经》《清静经》等文献,并节选了《道德经》《周易 系辞》等书,甚至《心经》《坛经》等佛教文献也做了全文收录;卷三内容主要为道教修炼的方法,收录《至道源流》《上丹田直指明心见性图注》等文献;卷四的内容主要是道教修炼文献,与卷三相类,但本卷中收录的修炼歌诀甚多,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卷五则主要与道教修炼中的内丹之术相关。 全书配有多幅版画,雕刻精美,生动精细,是晚明刻书佳作。
本书为清代经学大师皮锡瑞的代表 , 此次影印所据底本为清光绪丁未年思贤书局刊本。是书依《易》《书》《诗》《礼》《春秋》次序,分为五卷,首尾共三十章,各于章首标明论旨,其下徵引论说。此书原为经学课本,故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于今日用于初治经者,也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入门读物。
本书据一九二四年刊本影印,吴趼人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描写了自 1884年中法战争以来二十年间的各种奇闻怪事。作者以*人称的视角,记述了近二百个所见所闻的小故事,对晚清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揭露了 大变局 时期发生于官场、洋场、商场和家庭的种种 怪现状 ,同时勾画出了一幅 财狼虎豹 魑魅魍魉 的鬼蜮世界。整部作品虽塑造了几个正面人物形象,但毫无例外地走向悲剧,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近代文学著作,徐继畬撰, 本书据 1915年刊本影印。《松龛先生全集》是徐继畬所著刊物的合集,全书由奏疏两卷,文集四卷、诗集两卷以及三州今地考略、徐氏本支叙传所组成,作者在查阅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并加以点评,该著作对后人研究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时政、中外学术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为清光绪二十四年刊本, 全书共十卷。 1890 年到 1894 年间,薛福成作为中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在欧洲驻留达四年之久。在欧洲亲眼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建的先进事物,体验了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薛福成的思想也逐步向资本主义改良派转变。这期间他写作的《出使公牍》,内容涉及当时海外列国形势、政事、风俗,与外国列强的外交往来。他还积极向当政者进言,呼吁加强国防、在南洋诸岛增设领事保护当地的华民利益,扶持和发展民族工商业以振兴民族经济。
本书为清道光二十三年琴川郑氏青玉山房刊本。全书含十八种地理类史料:宁古塔纪略、朝鲜志、随銮纪恩、出塞纪略、塞北纪闻、西域旧闻、伊犁日记、维西见闻、西藏纪闻、容美纪游、海国闻见、中山传信录、采硫日记、番境补遗、海上纪略、台湾使槎录、海录等,包含了四域边疆、周边邻国的记录,意在方便当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边疆的风土人情。书中作者的注释和评语,以及他对于收录游记的选择,都是结合自己曾经的从军游历经历所作,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清李鸿章撰,吴汝纶编录。据清光緒三十四年 (1908年)刊本影印,二十卷。是书以李鸿章的大量译署函稿选编而成,上起清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下迄同治十二年(1874年)八月,所谈涉及天津教案、 中日琉球之争 、中国少年留学 等涉外政事及众多历史事件 , 内容颇具史料价值。
清徐继畬辑著,据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刊本影印。共十卷,卷首有刘韵珂《序》,彭蕴章《序》,陈庆偕《序》,鹿泽长《序》,徐继畲《序》。 是书为徐氏任福建巡抚时,与外人多有往来,乃搜集中外有关著述,钩摹 西方近代 图籍,纂为世界五大洲志,按洲分国叙述。 记述世界各国、尤其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史地沿革、风土人情及社会变迁,片断介绍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赞誉华盛顿的历史功绩。 与魏源《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 , 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世界 , 对有志新学之士颇有影响。
本书由清左宗棠著,杨书霖编。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影印,包含文集五卷、诗集一卷、联语一卷、说贴一卷,卷末有杨书霖《跋》。内容包含说、序;跋后、题额跋尾;传、碑、墓表、墓志铭;记、书事;铭、祭文、哀诔。
174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的法律、政治巨著《论法的精神》问世。作者综合运用历史、比较、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询法律的性质和精神,视野宽广,气度优雅。此书出版后轰动一时,不到两年就印了22版,并有多种外文译本。1904~1909年,严复将其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于1913年出版了严复翻译的《法意》,这部法学经典名著的中文译本长期畅销不衰,不仅为所有中国法律人提供了优秀学术作品的经典范式,也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
清王闿运撰。全书四册,共计二十二卷,包含文集八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烝阳刊本, 诗集十四卷, 清光绪三十三年衡阳刊本 。文集前四卷为赋、奏疏、上书、论、议、序、颂、箴、铭,后四卷为传、诔、哀词、祭吊、碑、墓志铭、行状、之文。诗集按年编次,起自道光二十九年( 1849),迄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内容以咏物、抒怀、记人、赠答、记游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