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亦称回环,是正读反读都能读通的句子,是一种修辞手法和文字游戏。回文诗,就是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桑世昌《回文类聚》分为四卷,卷一为苏蕙《璇玑图》及其各类读法,卷二为诸家杂著,收录 盘中诗 鞶鉴图 等回文诗图,卷三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诗,卷四辑录各家所作回文词。清初,朱象贤重刻此书,并辑有续编十卷,附于桑世昌原著之后。据朱象贤所说,其妻胡慧藏有回文钞本二册,加以留心求访,共得图八十九幅,诗二百三十二首,词二十二首,赋一篇,厘为十卷,作为续编。此为清康熙中朱象贤原刻本。
本书据明万历刻清乾隆鲍氏知不足斋印本影印,西汉刘向撰,明代仇英绘,汪道昆增辑,共十六卷。《列女传》一书,面世于西汉,叙述先秦至西汉中期一百余位女性人物的事迹。一般认为,其作者为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民国著名学者罗根泽判断原始文本并非出自刘向之手,刘向只是勘谬校字,整理排序。无论如何,《列女传》开启了中国古代 类传 传统,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体学价值。万历时,安徽歙县人汪道昆在宋本基础上,对《列女传》进行增删,删去 孽嬖 ,又增加一些人物(增辑人物均出明代,而以歙郡居多。一郡之中,又以汪氏、程氏为主)。人物自 有虞二妃 起,至 熊烈女 止,为十六卷。每则人物故事配一插图,共计三百余幅。
平山堂位于扬州蜀冈,瘦西湖畔,*初为北宋欧阳修所修建。《平山堂图志》十卷卷首一卷,详述了平山堂之景观、沿革、旧闻。卷首附《名胜全图》百余幅版画,采用连页式绘图,雕工精美,图画细致,为清代版画代表之作。 平山堂为康熙、乾隆两帝南巡驻跸的行宫。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两淮转运使的赵之壁博搜群籍、网罗旧闻,仿照古人左图右书之义编成《平山堂图志》。其中有清代诸帝对平山堂及其周边名胜的御书、题咏,有对当地名胜景观的详细描述,有关于平山堂及其周边景观建筑的赋、诗、记、序、铭等文学作品。
《御制避暑山庄诗》又名《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圣祖玄烨撰诗,揆叙等注。《御制避暑山庄诗》是一部描绘清代皇家园囿胜景的诗画集。卷首有康熙五十年(1711)御制《避暑山庄记》,卷末有康熙五十一年(1712)揆叙等跋。书中收录康熙皇帝所选三十六景,每景题诗一首,景点名称即诗歌题名,诗题之下皆有小记,诗句有揆叙等人注解。注释双行小字,引文出处用朱线标示,全书有朱色句读,清晰醒目。是书绘制山庄三十六景,此书除了汉文刻本外,同时有康熙五十一年满文刻本。此次出版,据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刊朱墨套印本影印。
《易图丹镜》是一部明代著作,又称为《白岳山人集注易图丹镜》,作者张星余。 此书分为五卷,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次,辑录与《周易》相关的各类图表及道教修炼文献,有些图还附有作者的解说。卷一内容主要与传统天文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内容有关;卷二则多与人事相关,收录《黄帝内经》所载《上古天真论》及《阴符经》《清静经》等文献,并节选了《道德经》《周易 系辞》等书,甚至《心经》《坛经》等佛教文献也做了全文收录;卷三内容主要为道教修炼的方法,收录《至道源流》《上丹田直指明心见性图注》等文献;卷四的内容主要是道教修炼文献,与卷三相类,但本卷中收录的修炼歌诀甚多,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卷五则主要与道教修炼中的内丹之术相关。 全书配有多幅版画,雕刻精美,生动精细,是晚明刻书佳作。
《江公择日/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10》按《四库存目提要》子部索隐,择取子部要籍60种,采用有代表性的精善或稀见之本为底本,参校以其他版本,影印出版,故取名为《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江公择日/影印四库存目子部善本汇刊10》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本书由清左宗棠著,杨书霖编。据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影印,包含文集五卷、诗集一卷、联语一卷、说贴一卷,卷末有杨书霖《跋》。内容包含说、序;跋后、题额跋尾;传、碑、墓表、墓志铭;记、书事;铭、祭文、哀诔。
《琴鹤山房文抄(繁体竖排 宣纸线装 一函四册 套装共4册)·吉林省图书馆据馆藏稿本整理影印》为清稿本,一函四册。作者咸丰初年即以文章雄于时,至同治九年(1890)始登贤书。科场不顺,后因参幕军事有功,以知府参直督李鸿章府事。公事繁忙之中,不废文学著述,著作等身,终以积劳尽瘁。有《琴鹤山房遗稿》。该手稿未付梓行,为孤本,具有较高的珍贵的版本价值。
清徐继畬辑著,据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刊本影印。共十卷,卷首有刘韵珂《序》,彭蕴章《序》,陈庆偕《序》,鹿泽长《序》,徐继畲《序》。 是书为徐氏任福建巡抚时,与外人多有往来,乃搜集中外有关著述,钩摹 西方近代 图籍,纂为世界五大洲志,按洲分国叙述。 记述世界各国、尤其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史地沿革、风土人情及社会变迁,片断介绍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赞誉华盛顿的历史功绩。 与魏源《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 , 有利于帮助人们了解世界 , 对有志新学之士颇有影响。
清刘心 源著,二十卷,皆古金器铭辞。据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石印本影印。卷首有吴光耀《叙》,陶钧《序》,次为目录及其自记。收录商周青铜器、兵器、泉布、铜镜多达千余件, 每器影印铭文并加以详释,是研究古代吉金铭文辞的重要资料。
上海图书馆藏是 第二大馆,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内容涉及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这些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2013年辞书社将该馆善本题跋以四色彩印影印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进一步为读者提供方便,同时提高古籍普及性,作者陈先行、郭立暄将原有《真蹟》全部进行识读点校,并将多年来的研究考据成果《版本考》附于书末,供广大读者参考。
清王闿运撰。全书四册,共计二十二卷,包含文集八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烝阳刊本, 诗集十四卷, 清光绪三十三年衡阳刊本 。文集前四卷为赋、奏疏、上书、论、议、序、颂、箴、铭,后四卷为传、诔、哀词、祭吊、碑、墓志铭、行状、之文。诗集按年编次,起自道光二十九年( 1849),迄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内容以咏物、抒怀、记人、赠答、记游居多。
本书据一九三五年刊本影印,胡适著。《胡适论学近著》全书共分为五卷:*卷包括《说儒》《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校勘学方法》三篇文章;第二卷是整理佛教史料的文章;第三卷是整理小说史料的文章;第四卷是作者对国内几个重要思想问题发表的文章;第五卷是杂文。此著作对于研究胡适的学术思想、哲学思想等颇有价值。
本书据清宣统三年刊本影印,清末马其昶所撰,*终成书于 1908 年。 全书涉及了上起明初、下至清末桐城地方人物九百余人,荟萃了明清之旧闻,撰述了先贤之事迹,肯定了明清两代人士在重大历史变革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气节。作者著述本书之时,正值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国家内忧外患,大多数国人选择明哲保身贪生避祸。作者著述此书,旨在为国人在国难之时的选择树立一个可借鉴的道德榜样。
据光绪十八年刻本影印,郭嵩焘撰,全书共计十二卷。作为清代政治家和外交家,任职期间向朝廷报告有关事项、请示机宜并献言献策,并致力于洋务宣传,因而留下了为数不菲的奏疏。卷中主要涉及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郭嵩焘洋务思想的*手资料。
是一部辑录东瓯地区古砖、石刻并加以考释的石刻专著。共十二卷。 是书仿《 栝 苍金石志》而作也,昔吾禾李金澜先生司训处州著《 栝 苍 金石志》,较阮文达《两浙金石志》所收增至数倍,厘为十二卷。余于温州郡庠得宋元碑刻五皆阮志所未载,遂慨然有志于是前后搜采自西晋迄元得三百八十余种,亦厘为十二卷。 卷首有孙衣言《序》,郭钟岳《序》,王棻《序》,傅传《序》。该书署 嘉善戴咸弼鳌峰纂辑,瑞安孙诒让仲容校补 ,著录砖文、碑刻、出土地点、流传、形制、藏所等,后附戴氏、徐引之、亨甫、傅传、文儁及诒让案语。
本书 据 1927年铅印本影印,王国维撰。全书二十四卷,分为艺林八卷,包含古史、古文字、古音韵、经字等方面的研究;史林十四卷,包含殷周史事、秦汉地理、西北史地、汉魏碑刻、两汉简牍、敦煌文书等方面的研究;别集二卷,讲述有关古代史地器物的论文。《观堂集林》在学术上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不仅推动了古代文字的研究,同样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的文学理论,是我国研究文学历史的重要著作。
《古微堂集》,清代魏源撰文集,共十卷,分内、外两集:内集为《默觚》三卷,外集录有序、记、议论等七卷。《古微堂集》有光绪四年( 1878年)淮南书局刻本。魏源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现实。散文,叙事说理,内容翔实,条理明晰,语意明白畅达,很有特色。
本书为清光绪二十四年刊本, 全书共十卷。 1890 年到 1894 年间,薛福成作为中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在欧洲驻留达四年之久。在欧洲亲眼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建的先进事物,体验了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薛福成的思想也逐步向资本主义改良派转变。这期间他写作的《出使公牍》,内容涉及当时海外列国形势、政事、风俗,与外国列强的外交往来。他还积极向当政者进言,呼吁加强国防、在南洋诸岛增设领事保护当地的华民利益,扶持和发展民族工商业以振兴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