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成书于康熙三十四年,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选材上起《左传》、《国语》,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本书全面地反映了从周至明数千年的文体变迁,所选之文多为千古名作,能于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形式新颖,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阅读,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对古汉语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三百年来,它受到了读者的势烈欢迎,在一般群众中流传之广,成了初学文言文的课本;辛亥革命以后,仍有很多学校用它作为国文教材。
由上彊村民朱孝臧于192年编定的《宋词三百首》,按照时间顺序选编收录了三百余首宋词的文化宝库,是具有代表性的选本。本书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的选本为底本,除了介绍作者外,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作品,注释的其他部分,除了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将读者引进整个宋词的意境之中。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撰写的史学名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共计六十五卷。本书共选文八篇,分别为卷一《魏书一武帝纪*》,卷二《魏书二文帝纪第二》,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本版编纂体例分为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者在前贤古本的基础上重新进行精心点校,又进行了简洁精明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同时为每卷都做了题解,介绍本卷主要内容、写作背景、相关人物轶事等,可作为读者在阅读时的参考。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本书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版选用了武英殿本王弼注本作为底本,同时用帛书本《老子》与郭店楚墓竹简本《老子》等进行校订,广泛吸收、引用前贤及今人之重要研究成果,并根据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每章前面都有题解,并对原文中重点词、句、典故等进行详细注释,在今译部分力求确当、通俗且富有文学美感。因而,本书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本草纲目》是成书于我国明代的一部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一部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 东方药物巨典 。 本书以权威的金陵古本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
《山海经》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包罗万汇。 《山海经》中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动物,如龙首鸟身等,这里或许含有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中很有特色的,记录了一些异国人的奇异相貌、习性和风俗,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不死国、小人国,等等。其中不少想象独特的神话,如刑天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流传广远。 《山海经》以其超群的想象力,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开创了后世神话、寓言、童话的先河,不仅让自古及今的学者们不停地研读考据,更给一般的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 道经 与 德经 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 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 注释 和 译文 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 河上公 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