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 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 西南联大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曹家的繁华旧梦和人事沧桑 历史学家高阳是个描写人物的高手,他以丰富敏锐的小说创作经验来《红楼梦》、揣摩曹雪芹的创作心理,尤其运用他过人的考据眼光和对清朝八旗制度及人事文物的广泛知识,系统地归纳和梳理了曹雪芹生平。 道尽兴衰荣落时,洞悉人心幽微处,生动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落魄世家公子的形象。
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事有度,便是规矩。这些规矩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新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在礼仪之邦的中国永不过时,因而应当作为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永州旧事》是李茵老人晚年的作品。她把汉语和永州口语、方言、俗语完美结合,揉进《永州旧事》,以老人讲故事的口吻,缓缓回忆,娓娓道来,文章淳朴无华,却有独特的沧桑魅力,颇有民国大家风范,堪为当代散文精品。
《留鸟:北方乡村的生命纪实》是一部独特的口述式家族史散文。作家刘大胜出于对出生成长之地无以替代的浓厚情怀开始写作,锡伯河川是他的诞生与启蒙之地,老屋、道路、溪流、田野、校舍等家乡 地标 ,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深处,并筑就了其思维成长发展的根基。作家更以 留鸟 比喻生活在家乡的亲人,一次远离、一次亲近,文章之中不只有思念,还有对社会剧烈变迁的深刻思考。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两代北大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自我的问题,其中涉及对中国社会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知识共同体、全球化与民粹主义、人类学方法论等题目的思考。这本书提供了一份对话实录,也给出了一种审视问题、思维操练的方法——在自我泛滥的潮流中,如何给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创造性地建设身边的小世界,在思想受困的社会,如何回答宏大的命题。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本书是为纪念梁漱溟诞辰130周年所推出的文化 选集( 别纪念版)。选篇以《梁漱溟全集》为蓝本,从《朝话》《 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 中 选篇目,由梁漱溟家人钦定,诚意 献! 全书分为五辑,从学问、修养、理想和态度等主题入手,瞄准 人生和社会 ,结合梁漱溟先生 生自学之路、待人接物之 立思考,表里如 的态度,试图为当下内耗严重、急需 重建的年轻人 份 读本和解决方案。 第 辑 做 个对自己有办法的人 办法不是在说服,办法还是在养成。 第二辑 思想可开悟 人生可翻新 放眼来看, 胸就可以开大,什么事情不用着急,不要常常颠倒在喜怒哀乐之中。 第三辑 多谈谈哲学 多想想办法 问题来了,正是我们 造的机会到了。 第 辑 有所归 生活有重 说话是力量小, 定要在说话之外,办法在说话之外,在空口讲之外。 第五辑 志趣有
《大好河山可骑驴》作者用幽默、犀利、透彻的文笔,品评诗词,在史料中爬梳披捡,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抽丝剥茧,展示出宋时既宏阔有细致入微的社会人文。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南宋灭,日本“举国茹素”。 宋朝令人敬仰尊崇并引进学习的社会文化,到底有什么魅力?那些文人墨客与他们流传千古的诗歌有着什么不一样的故事? 四十九岁的陆游骑驴入剑门关; 欧阳修少白头,他早就明白,天命有多无情,人意有多卑微,声明有速朽; 苏东坡,真正旷达之刃,俯仰天地间而无愧; 张汝舟的失败,在于他看轻了李清照,她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勇气与决断,近于壮士断腕…… 海报:
阅读,是一段旅程。在这里开启一段与12位阅读文化专家同行的阅读之旅,旅途中不仅可以撷取12本阅读经典之作的精华,领略阅读的哲思与方法,还可以在12位阅读引领者的阅读观里,感受他们因阅读而丰厚立体的文化意识,而他们私享的阅读主题书单,则敞开了古今中外更为宽广的阅读之门。 正是一部部美好经典的存在和一本本阅读之书的指引,铸就了一个个阅读者的精神长廊,个体的阅读之道就此展开。
《人生无意读庄子》是青年作家陈可抒对庄子文章的新解与评注。庄子的文章充满想象奇幻的色彩,行文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目前均具有不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