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何楚涵博士的新作,是一本中国文人传记,从先秦到明清共选取了25位重要的中国文化圣贤,全方位介绍了他们的生平故事,赏析其代表作品,解读他们充满诗意的人生。读这本书,就像与古人对话,“坐看云起时”的王维,“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他们既是闪耀的“明星”,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走进他们充满诗意的人生。这也是一趟文化时空之旅,能够让我们轻松了解文史知识,沉浸式地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和文化圣贤的精神世界,一起探寻中国人的精神之美。
本书是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特聘教授傅杰老师主编的《我的读书经验》系列丛书之一种,邀请了荣新江、徐俊、陈思和、陈子善和陈尚君五位在学界极有建树的学者,讲述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治学的道路。五位主讲人爱书、读书几十年,所阅图书无数,深悉何为好书、如何读好书,其读书分享亦蕴含治学、树人、成才之理,能为身处信息碎片化时代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提供有益的读书、学习、研究指引。本书配有大量插图,全彩印刷,印制精美,值得珍藏。
《中国文化十五讲》用十五个专题讲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儒释道三家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人文精神、安身立命、生生之学等中国文化的重要命题;又以宏阔的视野,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反思中国文化的命运,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建构。本书讲解精到、内涵深刻,富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对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极具启发意义。
《东西问:文明的碰撞与互鉴》紧扣当下全球热点话题,以 文明互鉴 时代脉搏 如是中国 中美观察 文化生活 为五大主题,选取中国新闻社《东西问》栏目中近60位中外重磅嘉宾的观点表达。本书旨在搭建东西方文明的多元对话平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这些权威嘉宾的精彩观点,让读者理解东西方文化的 和而不同 ,消弭存在于普罗大众中对 他者 文化的刻板印象和诸多误解,尤其是澄清针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倡导、呼吁包容心态和理性思考。
作者择取10位宋代名人,对其个人和家族进行研究和解读,发现名人家风内核各有侧重,但其中强烈的济世情怀始终如一:家风从来不只是让自家子弟独善其身,更是兼济天下之心法。此外,本书中绝大多数的精神核心,依然在千年后的同一片土地上传承、生长着,依然熠熠生辉。
在本书中,德日进实现了三重的综合:物理的世界与心智的世界的综合;过去和未来的综合;复杂众多的和统一单独的综合。作为一名神父,他不唯教条是从,而是大胆地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融入宗教思想,试图在理性与信仰之间进行调和。 德日进的著作之所以引起人们注意,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触及了当今世纪西方社会的一个深层问题——信仰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令人兴奋的发现和创新使得人们不再期待传统的“救世主”和“天堂”;而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失衡、资源消耗过快、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失业等一系列问题,又使得人们对科学技术寄予的巨大期望冷落下来。 德日进本人是会教士,是神父,同时又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地质和古生物学家。他试图在理性与信仰之间进行调和,大胆地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融入宗教思想,为此,他受
本书结合古代民俗志的相关传统,清理、分析了中国现当代民俗学中的家乡民俗学传统及其特征,又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个人田野经验,对民俗学家乡研究所具有的优势、局限、理论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做了较为细致的讨论。书中有关家乡民俗学伦理与方法问题的探讨,既涉及家乡研究者的心理机制、身份分裂问题及其他学术伦理方法问题,又关乎社会科学界有关“主体间性”的话题,作者希望通过这些讨论,不仅有益于深化民俗学关于家乡和乡愁问题的理解,也能够起到从民俗学角度深化有关“主体间性”等人文社科领域普遍关注话题的思考的作用。
被称为“中国文化圣地”的城市屈指可数,绍兴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作者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他用平实又诙谐的语言,数百个或长或短的段子,描绘了绍兴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用500个长长短短的段子,描绘了绍兴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木书介绍了中国历代关于宝藏的神秘传说和历史典故,涉及秦始皇陵宝藏、定陵宝藏、清东陵宝藏、马陵山十字坡藏宝、金沙遗址、黑水城、瞿塘峡夔门黄金洞、方腊石窟藏宝、张献忠窖金、石达开藏宝、雷峰塔地宫、乐山大佛“藏宝洞”、“ 南海一号”沉船、“阿波丸”沉船……内容详实,考据严谨,装帧精美,带您发现藏在精美古画里的国家宝藏
《中国文化十五讲》用十五个专题讲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概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儒释道三家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人文精神、安身立命、生生之学等中国文化的重要命题;又以宏阔的视野,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反思中国文化的命运,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建构。本书讲解精到、内涵深刻,富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对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极具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