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佳作中比较了三个社会——祖尼人社会、夸扣特尔人社会、多布人社会,揭示了这三个族群的行为差异。这项开创性研究表明,每种人类文化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考察了文化与个人的关系。这部大胆直言的著作深入探究了何以为人这个问题。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讲述了习俗。作者提出了人之本性,是由文化,即习俗塑造的,而不是生物学遗传的天性,以此有力地反驳了那种“纯化种族”的欺人之谈。第二章主要涉及由选择带来的文化多样性。作者认为,一个社会或者部落,面对无数人类行为的可能性,选择是必不可免的。而正是这不同的选择,形成了诸文化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正是文化、社会选择的结果。第三章论述了一种文化在选择了自身的行为模式、社会价值、目标取向之后又是如
古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朱长文所著《琴史》为现存最早的七弦琴史专著,全书共六卷,前五卷按时代顺序收录一百五十六个与琴有关的人物的事迹,末卷为十一个琴艺专题论述,是研究琴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把宋以前的古琴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由此勾勒出古琴历史的基本面貌。其编撰体例和史料的选取,都反映了作者的古琴历史观及其美学追求,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本书选取了前五卷中一些人物,如司马相如、嵇康等,和卷六十一个专题中的七个。
到底哪里出产的才是正宗“西湖龙井”? 四川蒙顶茶从唐代起就赫赫有名,为何成都人还是更钟爱“三花”? 铁观音的“音韵”到底是什么? 滇红还能配白兰地? ……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深入产区,探寻蒙顶茶、西湖龙井、滇红、六安瓜片、正山小种等著名茶种背后的地理环境、制作工艺与当地文化,采访茶学专家,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制茶工艺,探寻令中国人沉醉千年的气味源头,还原传世名茶的诞生现场。
在重要时代见证者的文字中,感受德意志民族群星闪耀的精神与文化。德意志人——骄傲的诗人、作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民族?如果你让这些人自己进行评价,就会发现所谓的民族自豪感不甚准确。从瓦尔特·冯·德·沃格尔韦德到路德、康德、席勒,再到海德格尔、布莱希特和当代作家马丁·瓦尔泽,《德意志人》集结了德国文化名人和著名知识分子的各种观点。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对“德意志”民族身份的批判态度。约翰内斯·弗里德旁征博引,呈现了中世纪以来,德意志诗人和思想家如何看待自己的民族,如何认知自己民族的品质与价值,又对外来者持怎样的态度,以及他们的观点带来了哪些影响。《德意志人》从历史文学的角度,阐释了众多文学巨匠对“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这一说法提出质疑的原因,并生动地展现了德意志民族精神文化的演变
“乡愁中国”丛书包括《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北京卷》《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津冀卷》《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山东卷》《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江苏卷》《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浙江卷》五本,从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了运河文化。本书为其中的一个分册,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北京城市概述”“北京河城共生”“北京大运河道”“北京运河人文遗产”四部分全面介绍了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本书图文互映,文字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图片精美,极具视觉冲击力,将古都恢弘大气的气势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乡愁中国”《京杭大运河》包括北京卷、津冀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5卷,分别再现了各地区大运河段的历史风貌本。丛书立足史实,图文互映,力图从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传承保护、诗性审美等不同维度,展现时空交错的大运河全景图,还原历史风采。 《京杭大运河津冀卷》分别从“城市概述、河城共生、大运河道、运河人文遗产”4个方面介绍了天津、沧州、衡水3座城市与运河文化的渊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历史上与运河河城共生的繁盛景象。文字通俗易懂,对于读者了解、研究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是“乡愁中国”系列图书《京杭大运河光影实录》介绍江苏段运河历史的图书。本书分别介绍了宿迁、淮安、扬州、常州、无锡、苏州6座城市的运河往事,用通俗的语言,精美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地向读者讲述了每一座城市的河城共生的历史和故事,讲述了每一座城市遗留的运河遗产。
“乡愁中国”《京杭大运河》包括北京卷、津冀卷、山东卷、江苏卷、浙江卷5卷,分别再现了各地区大运河段的历史风貌本。丛书立足史实,图文互映,力图从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传承保护、诗性审美等不同维度,展现时空交错的大运河全景图,还原历史风采。《京杭大运河.山东卷》分别从“城市概述、河城共生、大运河道、运河人文遗产”4个方面介绍了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5座城市与运河文化的渊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了历史上与运河河城共生的繁盛景象。文字通俗易懂,对于读者了解、研究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