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的秘密》20世纪20年代,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将《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寄给荣格,请他撰写评论,这个长篇评述就是本书的由来。当时荣格处在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至暗时刻,他开始自发地画下来心中和梦里出现的意象,这些意象经常是曼陀罗图案。荣格读完这部东方文化经典后,声称文中所述关于曼陀罗及中心趋向的想法,给予了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的证实,帮助荣格解决了研究集体无意识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儒家哲学》 从 儒家哲学是什么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等五个方面,以六个篇章的篇幅,翔实、扼要、入情入理地介绍了儒家哲学的来龙去脉及思想沿革,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哲学普及性著作。本次出版参考参照中华书局1936年4月版。 《国学指导二种》 是梁启超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两部指导年轻人如何阅读国学经典的作品的汇编。《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为1923年春,《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并 督责甚急 ,先生 竭三日之力 完成。书稿从 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韵文书类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随意涉览书类 等六个方面,为年轻人开列了一份国学经典阅读书单。《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任公先生1923年在清华学校
在中国,万物皆有规矩。有了规矩,才有璀璨的建筑和精美的器具;有了规矩,我们举手投足之间才有分寸和礼仪。 本书全新阐释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规矩和讲究。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夹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等。 出言有尺、处世有度,便是规矩。规矩不是逢场作戏,它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自觉自愿遵守的规则,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神遗产。人们按照新时代的节奏生活,无可非议。但是,老规矩的内涵和精髓是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绳。
《孝悌忠信(做人根本)》整理自蔡礼旭老师“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系列讲座,以孝悌忠信为主题。蔡礼旭老师在讲解文言经典的同时,深入浅出阐述了修身、治学、齐家、为政的精髓,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并且撷取历史故事,从孝顺、和睦、慈教、宽下、劝化、救济、交财、奢俭、性行、敬圣和存心等方面,阐述了祸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以此劝导世人向善。夯实做人的根基,让人生智慧圆融而通达。
中华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阅读经典,阅读中华 文化故事,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 文化传统,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家园中国?中华文化分级阅读”套系图书正是在此背景下策划开发的,主要用于中华文化的普及,带有“通识教育”色彩。主要面向汉字识字量有限的读者群体,特别是少年儿童。读者可以在自身识字能力范围内完成中华经典的阅读,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目的。本套系按照汉字识字量分为三级: 级为民间故事,第二级为历史故事,第三级为“四大名著”简版的文学故事。本选题为《家园中国?中华文化分级阅读( 级):花木兰》为 级中的一本,主要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国学梯级公开课6》收录刘伯温、郑板桥、戴名世、吴承恩、孔子、孟子、左丘明、司马迁、梁启超、戚继光、张之洞、等名家经典,囊括寓言、策论、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奏疏等文体,涉及经学、史学、画论、军事理论、历法等学科。其中集部文章《有道之士杜五郎》写一个农民的清心寡欲、安贫乐道。《先轸 式冲锋》写尽人世无奈。《副课文》以故事为主,主要选自《宋史》、刘伯温《郁离子》、蒲松龄《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