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丛书》是陈镜伊先生编著的中外历代道德故事精华选集,全书共十五卷,成书十四册(其中第十三、十四卷合为一册)。书中选取中外历代典籍中的道德故事,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规范,贯穿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五伦大道。所选故事,或是嘉言懿行,介绍行善积德之善报;或是恶心丑行,警示伤风败俗之恶果。各类故事,均分门别类,以事明理,集古今中外道德故事之大成,堪称一部道德教育的百科全书。
中国龙是一种神奇的巨兽,它是阳性的象征,是东方的代表,寓意着朝阳、新春和肥沃多产。本书深入分析了龙图腾的内涵,寻出中国精神之根:“龙之根”是远古的图腾,是历史的脚印,是双重神性的民族信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基石;“龙之魂”是的宇宙情怀,是生命模式,是兼容并包的道德哲学;“龙之韵”是动静虚徐的审美,是磅礴威严的气势,是俊美飘逸的艺术;“龙之梦”是创世的巨力,是无敌的睿智,是众人追寻的德泽福祉;“龙之兴”是中华雄风的振起,是上善若水的大爱,是恢宏的气度和高贵的自尊。
《德育课本》是民国时期出版的《八德须知》的翻印版,分为一二一二一一、四集。本书是对民国之前各种历史、文献、文化典籍中相关故事的搜集汇编,内容涉及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有关传统品德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每种品德之下,分别列举古代圣贤名士嘉言懿行典故近百则,附以民国时期的白话解释,并配插根据故事内容所作的题诗图画。是对青少年和社会大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一部优良读本。 本书内容宏富,故事生动有趣,颇似小故事大道理之类的励志读物,因此亦可用于幼童发蒙,还可用作家长和教师对子女、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教材。有鉴于此,华艺出版社决定整理出版这部民国图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次重印仅将原书白话解释和眉注的繁体字更改为简体字,编辑顺序、排版形式等均未作根本改动。希望广
顾春华著的《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精)》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子课题“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锦绫纹样的信息提取与设计元素分析”的研究成果。本书主要采集了手卷、立轴两种古书画形制的包首、天头、地头、隔水、副隔水等部位的纹样信息,精选其中的142幅锦绫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所采集的原图和简要的纹样分析。希望通过对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纹样的研究,拓宽中国传统纹样研究的视野,为古今书画装裱纹样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参考资料。
这是近人高步瀛编选(1873—1940)唐宋诗总集。全书共选录唐诗 619首,计84家;宋诗197首,计17家(附金元好问)。其中李白、杜甫选诗 多,约 200首。采用集注方式,注释详尽,资料丰富;有总评、夹评,评点精到。引用材料,着重 手,对旧注讹误时有订正。“ ”期间删去的曾国藩的评语,根据早期版本予以回复。此书1978年之后,再无排印本。此次整理为简体横排本。整理出版此书,对于了解儒家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民族复兴,都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龙是一种神奇的巨兽,它是阳性的象征,是东方的代表,寓意着朝阳、新春和肥沃多产。本书深入分析了龙图腾的内涵,寻出中国精神之根:“龙之根”是远古的图腾,是历史的脚印,是双重神性的民族信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基石;“龙之魂”是的宇宙情怀,是生命模式,是兼容并包的道德哲学;“龙之韵”是动静虚徐的审美,是磅礴威严的气势,是俊美飘逸的艺术;“龙之梦”是创世的巨力,是的睿智,是众人追寻的德泽福祉;“龙之兴”是中华雄风的振起,是上善若水的大爱,是恢宏的气度和高贵的自尊。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隶属武威市政府管理,主要职责是开展凉州文化学术研究和相关政策理论研究,负责凉州文化的调查、发掘、整理、研究工作,推进凉州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开展凉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推进凉州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凉州文化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策划主办凉州文化学术讨论交流会议和活动等。 本书是2020年第四届凉州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学术会议论文集结。论文内容涵盖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与文化研究、南北朝五凉政治与文化研究、唐五代归义军研究、宋代西北经略与宋夏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艺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方面。
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老怪物”辜鸿铭,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的精神特质。
本书选取数十种中国文字典籍,带领读者通过汉字的因果流转,来追溯中国文化精神的本源。作者一举囊括《诗》、《书》、《礼》、《易》、《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经典,从容游刃于中国千年历史长河中,将种种文字及其思想地糅合进一场场精彩的对话和争辩中,一气呵成,展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哲理思考,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趣味。?
《归云楼砚谱》是清末民国时期徐世昌所藏砚台拓本的谱集,由徐世昌编辑。共收徐世昌藏砚120余方,其质地有端石、歙石、澄泥等,材质丰富,形式多样,其学术性、艺术性享誉砚林,是砚谱中的经典之作。
作者曾任武汉市某医院院长,长期致力于《道德经》研究,提出中华德慧智教育理念,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出版国学研究著作多部。2012年,中央电视台教育三台特别录制《熊老师谈养生》《熊老师谈教育》《熊老师谈文化》系列专题片,播出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书是作者及其学生研究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道德经》的诵读方法,黄老文化与管理学,对道医的思考,对《道德经》中一些具体文字的分析,把道家文化与传统习俗相结合等,对拓宽视野,理解传统有帮助。
中国龙是一种神奇的巨兽,它是阳性的象征,是东方的代表,寓意着朝阳、新春和肥沃多产。本书深入分析了龙图腾的内涵,寻出中国精神之根:“龙之根”是远古的图腾,是历史的脚印,是双重神性的民族信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基石;“龙之魂”是的宇宙情怀,是生命模式,是兼容并包的道德哲学;“龙之韵”是动静虚徐的审美,是磅礴威严的气势,是俊美飘逸的艺术;“龙之梦”是创世的巨力,是的睿智,是众人追寻的德泽福祉;“龙之兴”是中华雄风的振起,是上善若水的大爱,是恢宏的气度和高贵的自尊。
本书是“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中的一种,本书是国学大家唐文治《十三经读本》中《四书》部分的“大义”部分。此部分不注重文字的注释,而主要是逐句解说经典的根本义理,推衍其对中华文化和现实人生造就和当下指导意义。书稿形成以后,民国早期刻板刊行后,极为少见,今年也只有影印版,且并非将本部分单行。此次整理,从《十三经读本》中析出(含《孝经大义》),并加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以飨读者。本书对于学习、理解《四书》(以及《孝经》),均会有较大的助益;对于当今人们的为人处世、品德修养,也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