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7》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编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发起了新兴版画运动,一大批青年艺术家投身版画创作。新兴版画的发展壮大诞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时刻。艺术家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弘扬救亡图存、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残暴,歌颂抗日军民的伟大业绩,鼓舞全国人民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武汉一时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版画艺术家也聚集在此。胡风先生在武汉主编的《七月》是扶持、发表抗战版画作品的重要刊物。1938年胡风先生在武汉主办了第二届“全国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对抗战文艺和现代版画艺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收录的三百余幅抗战版画作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这批版画为胡风先生的旧藏,许多展品参加过1938年的“全国抗敌木刻画展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 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时代集中于魏晋到隋唐时期,以亲历考察与传世文献互证,并附大量实物图片,为山西文史、中国中古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碎片和可靠资料。
《2021上海版画》收入上海近百位版画家的精品力作近120幅,分为精选作品、评委作品、收藏作品三个单元,并附上每位创作者的简历。收录作品包含了以上海为主各时代的版画作家的作品,由沈雪江、沈有福、金祥龙为评委,与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一起评选出精选及收藏作品,获选的有已成大家的沈金华、石道德、蔡君、武国强、王成城等,也有新生代版画家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上海版画界的现有风貌以及勃勃生机,使读者朋友和艺术爱好者们得以一睹上海版画的风采。
本书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与观澜版画基地联合举办的2019年5月14日“交流·互动·分享·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展会与创作研究”观澜论坛的文献汇编。该论坛邀请了来自9个国家的14位主讲嘉宾奉献精彩的学术演讲,本书作为该论坛的文本呈现,是一部反映中国近年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文献。本书共以14位艺术家、教育家、学者的个案研究为章节,分别以中英双语记录了其发言、介绍了其相关作品与学术研究成果,并配以图片进行说明性的解释。
本书收录的版画分为八个部分,以上海解放为序曲,从真实人物到艺术人物,展现了不同上海人的艺术形象;以石库门、申城遗韵、上海建设、城市新貌,反映了上海的历史特征与新上海的建设成就;还有多元的市民生活,以及郊区风情。本书以上海解放以来的七十年为主体,展现了上海文化中的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历史基因,构建了一组多姿多彩、朝气蓬勃的上海城市景象。
明刻陈老莲绘正北西厢记图册中六幅插图,堪称是明清各种出像《西厢记》皈本中带有代表性的杰作。绘图者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工诗词,书法格高气雅,自创一体。善画山水、花乌,以擅长人物画驰誉艺坛,与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他一生与木刻家亲密合作,创作出大量版画,仅就《西厢记》而言,就为三种不同版本画过插图,正北西厢原刻本传世极少。 此次制作制作朱印本300部,采用传统工艺手工雕版、刷印。制作精美,艺术价值突出。
本书共收录现存石刻文字313篇,其中:隋代、唐代石刻文字9篇,宋代、元代石刻文字8篇,明代石刻文字9篇,清代石刻文字75篇,中华民国时期石刻文字11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刻文字201篇,并收录佚失石刻文字6篇。 本书收录的石刻上自隋代,下迄当代。收录的石刻碑文,既涉及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又涉及自然景观,风景名胜等,是形式多样,种类齐全,记载内容广泛的一种特殊的文献史料,是一部记载文水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的史书。
中国的版画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版画可能出现在隋唐之际,明清两代是我国版画发展的黄金时期。版刻艺术出现了多种流派,并且版画插图都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特色,使之有了艺术性,也就有了印痕之美以外的创造性、生趣和民族价值。《剑啸阁自订西楼梦传奇》,上海图书馆藏。全书分上下二卷,共四十出,卷前有版画八幅,其图乃是明末清初“山水园林”式版画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
《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是兼具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实用性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版画史论专著及水印木刻技法书,堪称中国水印木刻的百科全书。全书共九章。前四章“水印木刻概论”“印刷术发明前的图像复制技术”“绚烂静绝的传统水印木刻”“续断再生的现代水印木刻”由水印木刻概论到古、现代中国水印版画史,从学理上对中国的水印木刻进行界定与梳理。后五章“工具与材料”“制作流程与技术要领”“名家示范与案例详解”“工作室的空间与环境”“作品保存与展示”,强调技法演示、实操演练,极具实用性。详尽的说明文字及近千张清晰图片,不仅对水印木刻的初学者具有指导作用,对同行艺术家亦有借鉴意义。
海岱地区古代石刻,在中国文化史、艺术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汉碑刻一半收藏在山东,北魏云峰群刻全国 ,佛教摩崖刻经规模宏大,举世无双。随着民族文化复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这批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需要综合地介绍给广大民众,以强化全社会文化的精萃化意识。顾亚龙主编的《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精)》综合介绍海岱地区古代石刻精品。
本书由拉脱维亚著名雕塑家乌迪斯·扎林斯(Uldis Zarins)联合其国际创作团队合力完成。书中对人物面部结构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介绍了每块骨骼和肌肉特征,详解肌肉运动对面部表情造成的影响,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将不同的表情归类为相应动作单元,便于读者直观地了解面部表情的形成规律。本书,依旧沿袭“图解至上”的编写理念,在以图解为主的基础上,为便于区分每块肌肉与骨骼,作者特意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并在必要时用三维效果来模拟。它不仅适合绘画、雕塑和设计爱好者,同样适合动画专业人士。
《刘雪湖梅谱(外一种)/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刘雪湖梅谱》,内含明代画家刘世儒(号雪湖)梅花谱版画26幅:一枝春信、数点天心、珠胎乍裂、斗柄初开、鳌头独占等,书前有“雪湖小像”一幅。
《木兰无长兄(1)》是一部关于解甲归田后的花木兰的故事。和故事里的结局完全不同,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这个解甲归田、年已三卜的花木兰。已经是乡野传闻中的一个奇女子。她是鲜卑和汉人混血,身材高挑,样貌并不美,她杀过人,握过刀,气质冷冽,力大无比,又有和男人们同吃同睡十二年的名声,早已做好孤独终生的准备。拒绝柔然使者和亲请求的一句“我癸水从未来过”,更成了她身为女人失败的原罪。被乡人妄加揣测的贺穆兰,坚决表示:若是能再来一次,她隐瞒身份,接受官职,升职加薪,登上人生。反正不受这洋罪!
本书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陈长庚教授的作品集。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经典作品回顾,按照时间、地点分类,通过不同角度的照片,展示每一个系列的作品,其中包括毛主席纪念堂的雕塑工程、杭州岳庙的岳飞像、美国纽约庄严寺大佛等众多代表作;第二部分为历年雕塑作品,也是照时间顺序,通过图文并茂的排版,将陈长庚教授这么多年来的优秀的雕塑作品一一呈现。
由苏金玲主编的《走进木雕世界--世界木材日木雕作品集(1)》一书收录了靠前木文化学会2014年收藏的,来自64个国家90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180余件木雕艺术作品。这些富有创造力和前瞻性的作品,呈现了当代优选木雕艺术领域拥有代表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吕章申主编的《童永全雕刻艺术》是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董永全雕刻艺术展”编辑加工而成,集合了童永全与涌泉制艺工作室十六年来的精选作品,共计展品88件。展品按工艺材质分为三大类:一、金铜唐卡与造像,是使用古法铸造工艺、金汞鎏金工艺进行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创作;二、木刻工艺唐卡,是以绘画唐卡、刺绣唐卡、堆绣唐卡、珍珠唐卡为基础的创新性探索;三、玉雕工艺唐卡,是木雕工艺唐卡成熟基础上的材质延伸。
本套书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三年(1640)湖州乌程闵齐伋刻《会真六幻》十九卷(共八七八页),以及海外馆藏闵齐伋主持刊刻的彩色套印《西厢记》版画二十一幅。
《圣谕像解》为清早期新安画派版画之代表,有康熙二十年辛酉梁延年序、龚佳育序,内收版画二百四十八幅,实承明末徽派版画之遗风,纸墨明湛,品相亦佳。郑振铎称:“承宣堂刻的《圣论像解》卷帙甚巨,其人物形象十分典雅。”此书的出版价值亦在于新安画派的版画再现,展现中国文人笔墨下的想象力和艺术再造。
中国工业版画是伴随着新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而成长起来的特殊画种。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推进经济生产,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开始在全国各地发展,大批专业版画工作者深入建设前沿和工业现场,用画笔和刻刀见证并记录着祖国兴盛之路。本书将以一系列刻画工业生活和建设风貌的版画作品,记录新中国工业发展之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记录现实,以不忘初心,为实业兴国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本图书以方力钧版画为基础而展开的对方力钧个案进行研究的著作。作为20世纪在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方力钧,他1963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艺术家。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重要的艺术现象、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他在一个巨变的时代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和他的作品不仅成为一种符号象征,更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标识和知识谱系。他的创作涉及油画、水墨、装置、雕塑、陶瓷、版画等。他的版画以一种大结构、大气势、大场域及随心所欲不逾矩式的书写,展现出人类丰富而多样的精神图景。而其思想之锋芒,表达之犀利,语言之充溢,视觉冲击之强烈,深深地影响着改变着这个时代艺术的发展走向。阅读其版画,可以深度体察出其思想、人格及精神追求,同时亦让阅读者充分感知到
本书为征选的有关壁画以及公共艺术的文论丛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对壁画的论述有新的拓展。本书是专业美术工作者有价值的大参考资料,对于广大读者提高艺术修养和壁画与公共艺术的鉴赏力则是优秀的读物。
《圣谕像解》为清早期新安画派版画之代表,有康熙二十年辛酉梁延年序、龚佳育序,内收版画二百四十八幅,实承明末徽派版画之遗风,纸墨明湛,品相亦佳。郑振铎称:“承宣堂刻的《圣论像解》卷帙甚巨,其人物形象十分典雅。”此书的出版价值亦在于新安画派的版画再现,展现中国文人笔墨下的想象力和艺术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