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铁庵诗、词、联三种书的合集。原书均名以 百日通 。写作手法略同刘坡公的著作,分别简略介绍诗、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眉目清晰,文字简洁;列举名家作品为例,就技法和风格逐一分析,指导写作,评点精到。此三种书的合集在民国时期均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此次为标点排印本。
本书为赵佶草书千字文长卷,书写气势连绵,变化多端,是极好的学习参考资料。
楹联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微文体,其通俗谐趣为市井百姓所喜闻乐见,有着深广的群众基础,是传统国学里比较接地气的袖珍文类;其端庄高雅可出于文人学士之手,悬挂于厅堂、庙宇、亭台之侧。 本书侧重介绍楹联“雅”与“正”的一面,认为“楹联脱胎于骈文和律诗,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词曲、古体诗、古文乃至白话文的句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楹联的格律特征;其次对楹联文字、词语、语句三方面的修辞进行了系统而有条理的说明;最后作者着眼于用途,将楹联分为节令类、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屋宇类、题赠类等六大类。
《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还针对部分对联进行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
《实用对联大全》对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场合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和编辑,让读者各取所需、各用其能;同时还针对部分对联进行赏析和说明,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这些对联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精
“国学”一说,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国学融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 n n ★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n ★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n n 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 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 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 本书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胶南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纲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
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不在寂寞中消亡,就在寂寞中爆发。若能学会走出寂寞,把生活调节得有滋有味,那你一定会是个幸福的人。
国人的文学经典,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文学之美淋漓尽显。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我国古代文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品味优美文字,荡涤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性情。
《史记》是中国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记述了各阶层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而且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的重要论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本版为精装典藏本,选择了《史记》原文中精彩的部分,精译精注,生僻字注音,无障碍阅读。
本书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入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意,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