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纹饰神秘威严、源远流长。本书包含原始时代的彩陶纹饰,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纹饰,以及从商周时期渐进发展的瓷器纹饰。300余件珍贵文物,1300余幅纹饰复原线稿,包含鱼纹、蛙纹、饕餮纹、夔纹、缠枝纹、人物纹等典型纹样,生动还原器物最初的面貌,解说纹饰历史与器物的故事。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纹饰脉络,探寻华夏文明的图案魅力。
《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是一部口述史文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现状、发展和未来。泉州市木偶剧团及实验剧团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登上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并稳居中国木偶行业领军地位。全书围绕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前辈、管理、表演、编导、演奏、制作、教学七方面,以田野调查、口述记录和收集整理等研究方法,择取泉州提线木偶戏在管理保护、编剧导演、木偶表演、偶形制作、音乐舞美、教育传承等方面老中青三代突出人物的口述历史,结集成书。此书也是《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人口述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的姐妹篇。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以敦煌纹样为主题的图书,共收录了61种敦煌纹样,如忍冬纹、海石榴纹、宝相花纹、莲花飞天纹、双凤纹、莲花璎珞纹、卷草团花纹、莲花团花纹等。 书中不仅展示了纹样的高清图片,还详细介绍了纹样的历史来源、结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开本小巧,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纹样知识,享受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适合作为专业设计师、插画师随身携带的工具书,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对纹样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本书讲述了中国绚烂的茶叶史、瓷器史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的那部分。因为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也是瓷器的代名词,长久以来,中国一直以茶和瓷器的两张名片,成为世界古代及中近代商品贸易的执牛耳者。以外销瓷器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通过驼路和海洋,改变着欧洲、亚洲各个主要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日本、韩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社会风俗和人文思想。茶瓷文化在欧洲,是与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整个发展道路相关联,推动了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经典美学流派的产生,在宫廷和贵族社会里,衍生出纷繁的下午茶文化,造成美轮美奂的建筑,仿中国之风几近狂热;茶瓷文化在亚洲,对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影响巨大,尤其是影响了日本的贵族社会,直接推动了日本禅宗茶道的产生,并最终结合日本本民族的文化特点,
中国剪纸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技艺方面来说,还是从表现力方面来说,它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书分为认知篇、纹样篇、寓意篇、故事篇、服装篇和饰物篇6章,共60个主题,收录了400余幅作品。认知篇从剪纸的起源、发展讲起,然后介绍了团花剪纸、门笺剪纸、皮影人物剪纸等;纹样篇涉及彩陶纹饰、青铜纹样、历代云纹、敦煌藻井、纸上青花、十二花神等主题;寓意篇以“福”为主线,用剪纸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富贵、长寿、吉祥、多子、多财、金榜题名等的追求与期盼;故事篇则用剪纸讲述了神话、历史、成语、戏曲、小说中的故事;服装篇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我国古代礼服、常服、内衣、戎装等的种类和变迁;饰物篇以剪纸的形式表现古人常用的精致小物,这些精致小物同剪纸一样,装点了人们的
手艺,凝聚着中华文明与先人智慧,于世代相传中,塑造华夏子孙特有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气质。制瓷、剪纸、竹编、木雕……这些承载着千百年历史与情感的手艺,是中国人对绵延数千年文化的自信,反映着中国人与古为新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力。 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历史长廊,用手艺描摹中国,寻访指尖上的华夏文明之美。你将会从105件文物瑰宝中,穿过22种古老手艺的历史记忆;了解150余道工序细节,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和终极浪漫;体悟24位匠人的守艺人生,感受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处世哲学。 手艺里的中国,质朴、坚韧、广博、灵性,有着无穷的生命张力。
唐代男性、女性的穿衣层次是怎样的? 美人、士子、贵族、平民,他们当作内衣的合裆辉、交裆裤怎么穿? 打马球、出游图……交襟圆领袍体现了怎样的融合之旅? 三月三日的丽人们为裙幄宴挂起的裙子是什么样子的? 穿着条纹背带裤、怀抱哈巴狗的儿童是“穿越”过去的吗? 礼制与风俗并存的结婚礼服是怎样的丰富多彩? 金灿灿的花树冠如何惊艳了一段时光? 跟随本书,解密光彩照人的唐朝服饰。
本书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丛书”中的一本。“药香制作技艺”是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本书从药香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讲起,内容包括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历史、药香制作的各个环节、药香的种类及使用方法以及药香的传承与发展,其中不乏药香的制香秘诀。此外,还记录了药香的家族传承和制香故事,以及本项目的传承人对药香在当今社会意义的思考。
本书以海上丝绸之路上被输出的漆器为研究对象, 旨在考察古代中国漆器海外输出的缘起、契机与途径, 阐明古代漆器文化海外输出历史背景、传播历程与相互影响, 并由此确证海上丝绸之路漆器文化交流的特征、内涵与偏向,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漆器与丝绸之路的源流要素、特色优势、广泛影响及国际交流互动等内容。选题探寻与研究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漆艺文化及其美学的输出、传播与影响, 呈现出中国传统工艺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与逻辑,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本书以有趣的场景代入式写法,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明代人的着装与饰品。全书通过12章30个场景300多幅手绘图及古画中的服饰介绍了明代女性夏季着装、男性着装礼仪、不同身份人正式拜访时应穿的礼衣、出席不同规格宴会时的装束、婚丧嫁娶时人们的着装、节日庆典时的应景服饰、朝服的组成和穿着顺序、时尚流行服饰的传播、户外运动装、旅游休闲装等。通过对服饰解剖式的介绍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还能为现代汉服的设计与穿搭、传统文化的溯源与发扬起到借鉴的作用。 在书中你还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点,例如古代的高跟鞋、拖鞋是什么样子的,原来过去赞美女性也是用“女神”,主随客便的官场礼仪,兼具声音的首饰“闹嚷嚷”,穿藕荷色衣衫的时尚老人,讲究穿搭的精神世界的旅游“卧游”,叛逆的流行“男穿女装”等等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有其独特的寓意与装饰性。装饰艺术既反映这一时代的生产、生活水平,任何时期的装饰艺术,必然强烈地表现出时代特征。本书分四章,第一章,中国传统纹样概述。讲述各个时期,纹样装饰的特点。第二章,装饰纹样的构图法则。介绍中国传统纹样的装饰法则及规律。第三章,传统色彩的应用。第四章,纹样设计100例。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上承东汉,下启隋唐。魏晋时期的很多服饰与汉代一脉相承,还可以在隋唐服饰中一撇它们身影。本书共分八章,前六章分别描述了贵族男性、贵族女性、文人逸士、男仆女侍、劳动人民和稚子幼童在各场合所穿的服饰,参考资料种类比较丰富;第七、八章主要分析了成人礼、婚礼、葬礼和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服饰,参考资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小说等文字资料为主。两个个附录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衣物疏、服饰形制进行了汇总。是一本有趣的、考据严谨的、代入感强的手边书,值得热爱传统服饰、南北朝服饰与文化、历史知识的读者一阅。
本书以有趣的场景代入式写法,向读者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明代人的着装与饰品。全书通过12章30个场景300多幅手绘图及古画中的服饰介绍了明代女性夏季着装、男性着装礼仪、不同身份人正式拜访时应穿的礼衣、出席不同规格宴会时的装束、婚丧嫁娶时人们的着装、节日庆典时的应景服饰、朝服的组成和穿着顺序、时尚流行服饰的传播、户外运动装、旅游休闲装等。通过对服饰解剖式的介绍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还能为现代汉服的设计与穿搭、传统文化的溯源与发扬起到借鉴的作用。 在书中你还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小点,例如古代的高跟鞋、拖鞋是什么样子的,原来过去赞美女性也是用“女神”,主随客便的官场礼仪,兼具声音的首饰“闹嚷嚷”,穿藕荷色衣衫的时尚老人,讲究穿搭的精神世界的旅游“卧游”,叛逆的流行“男穿女装”等等
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折叠艺术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传统折纸及其在纸制品上的实现,而今,它与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结合,正以新的形态和样式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菜肴的摆盘、饮料的包装、房间的装饰、灯具的造型、服装的款式……论在家居、时装领域,还是在建筑、工业领域,处处都能看见折叠艺术不同寻常的身影。本书用500余幅彩色插图和实景照片,以让人耳目一新的视角展示了世界各地折叠艺术设计的魅力。作者汇集了全球造型艺术、装饰艺术、纺织品艺术等领域的艺术家,通过丰富的参考文献和比较研究,从他们的作品、著作、访谈录等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创新型的技术、理念、材料和工具,探讨了“折叠”这一艺术形式为当今设计师带来的灵感和挑战,以及它在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随书附赠10个可以剪切的折纸样板,供纸艺
本书探寻了日本八大地区的手工艺:从白雪皑皑的北海道,到古代王朝文化的缘起之地近畿地区,再到炎热的九州岛南部……不同的地区有着多样的文化和传统,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手工艺。 二风谷木盘上象征着自然的纹样体现了阿伊努民族远古的信仰;高山茶筅凝结了500余年的坚持,传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加贺友禅染以精妙的颜色渐变和阴影效果形成立体感,展现自然意象之美;备前烧凭借火焰与黏土的原始碰撞,成就独一无二的古朴质感…… 日本建筑大师限研吾为本书作序,阐释他心中的匠人精神。书中百余幅精美的写真图,展现了日本手工艺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艺术性;同时也记录了日本匠人打造手工艺品的过程,揭示了卓越手工艺背后的心血和故事,解读了匠人将一生奉献给创造不朽之美的精神。
本书围绕大理白族扎染工艺进行书写,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大理白族扎染文化综论、大理白族扎染工艺、大理白族扎染的扎花方法与装饰纹样、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表现内容、大理白族扎染的传承与探索、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及基地简介等方面。就大理白族扎染文化的研究思路而言,本书以历史文献为起点,依据田野调查的数据资料,从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的历史溯源、工艺文化、图纹美学以及传承发展等方面加以论述,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发生与演变,以及在其历史发展中所呈现的工艺形态进行思考和探索。
“碧山计划”项目小组对安徽黟县所有农村的传统手工艺进行调研,包括采访手工匠人,拍照片、拍纪录片。《黟县百工》是调研成果的结集出版。对这些手工艺进行分类,在保留一些基本精神的基础上,重新加入当代的观念,创新传统手工艺,保留乡村之魂。寻找百工,不仅是寻找那些散布于民间的日常工艺,也是在寻找村民们记忆中的过去。很多去寻访记录的手工艺,甚至只有一个匠人在做,而在他们身上承载的是不同于工业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信息。
本书是“东方美学口袋书”系列以敦煌纹样为主题的图书,共收录了61种敦煌纹样,如忍冬纹、海石榴纹、宝相花纹、莲花飞天纹、双凤纹、莲花璎珞纹、卷草团花纹、莲花团花纹等。 书中不仅展示了纹样的高清图片,还详细介绍了纹样的历史来源、结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开本小巧,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纹样知识,享受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适合作为专业设计师、插画师随身携带的工具书,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对纹样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美育简本”是福建美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普及型大众美育图书。本丛书定位于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以“100问”的形式统一体例,旨在通过本书培养人们认识生活中的美、并感受这些美的能力。本书以翡翠文化为主要内容,内容涉及翡翠的历史、发展、 工艺、特点、鉴赏、文化等,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有序地提出目标读者最关心100个问题,进行简明扼要且轻松易懂的回答。同时每个配以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读者轻松、直观而又全面地了翡翠的相关知识。
西方有句俗语:“你就是你所穿的!”虽然谈论形象看起来很肤浅,但现实是:没有人愿意通过你邋遢的形象了解你的内在。国际形象设计师英格丽·张则认为:良好的形象对个人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形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