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东汉·张机(张仲景)所著。约成书于三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一度散佚。1065年北宋校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金匮玉函要略方》残简,并经林亿整理编校,取其中杂病部分厘订为3卷,改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书凡3卷,共25篇,载病64种,列方262首。首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提出了治末病以防疾病传变的原则,然后对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疾病分类、治疗总则等进行逐一论述:第二篇至第十七篇,主要论述内科诸病的辨证治疗,所论疾病包括痉病、湿病、喝、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
这本小书是继《国画讲义》之后,关于当代中国画继续思考的部分结果。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美术观察》杂志上连载的短文,这些只是作者个人的“有感而发”的随笔,故称为“今指要”;第二部分为对古画论的重读重现,以适应今日学用,尽力按“少而精”的文化快餐原则编选,故称为“古画论”;第三部分为对国画经典作品的重新品读、排列,也只能算是个人好恶的一孔之见而已,权且名为“新画品”。本书雅俗共赏,可国画爱好者和绘画者品读、鉴赏。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东汉·张机(张仲景)所著。约成书于三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一度散佚。1065年北宋校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金匮玉函要略方》残简,并经林亿整理编校,取其中杂病部分厘订为3卷,改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书凡3卷,共25篇,载病64种,列方262首。首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提出了治末病以防疾病传变的原则,然后对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疾病分类、治疗总则等进行逐一论述:第二篇至第十七篇,主要论述内科诸病的辨证治疗,所论疾病包括痉病、湿病、喝、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
《程十发中国画要诀:名家讲稿》内容是程老艺术创作经验讲稿的选编,当我次看到程助先生精心收集的文稿初样时,便感觉好像在聆听程老的亲授一样,对我们晚辈来说就是一本教科书,极具可读性和启发力,是不能不出的一《程十发中国画要诀:名家讲稿》。同时,也让我们深刻体味到了程老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连环画的情和事。
《金匮要略》,中医经典。本书以此书为底本,展示了中医生苏德生钢笔书法的精髓。苏德生,潜心书法,长于硬笔,于书法界颇有名望,曾先后多次获硬笔书法金奖。苏君能不惜笔墨,将中医经典写成行书,用心良苦可知。品味其作,朴实、端庄中透出几分灵性。愿同道后生,临摹之际,熟记经典,得鱼而不失熊掌,岂非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