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极,陈、隋间会稽人是隋朝时候的人,也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 他早年出家当和尚,后来云游到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在这里,智永深居简出,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 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都埋在土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后人讲“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的书法家。当时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门庭若市,以致寺内的木门槛也被踏穿,不得不用铁皮把它裹
这套《荣宝斋藏册页》系统地整理了荣宝斋所收藏的历代名家名作,经过精心梳理、编辑后以飨读者。这不仅是对中国书画创作及形制进行的研究与呈现,同时也反映出荣宝斋作为百年文化老字号的深厚积淀。这其中有明末清初的“浙派”代表人物蓝瑛与“姑孰派”大家萧云从,清早期的学者型画家王概与“戾家”吴世贤,清中期“扬州八怪”中的黄慎与名未见经传但画艺精湛的曹涧,近代的海派巨擘任熊、吴昌硕,以及文人画的集大成者黄宾虹、齐白石等诸多历史上各门派的代表人物和精品力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自晚明以降中国书画的主流面貌。 这本《张大千黄山八景册》是该系列其中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