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然而生前往踏勘体验之念。
张钰良、许菲主编的《遇见台湾(3古早的味道)》是一本传统台湾美食文化的书。“古早”在闽南语中意为“过去、曾经”,本书由蔡澜、猫力、廖信忠等十余位知名老饕、旅行家撰写文章,并配以精美全彩插图,在字里行间带读者领略台湾传统小吃的魅力。所谓古早,就是流淌在乡野田间的朴素情感,徜徉在时代洪流中的家的味道。
在《永不拓宽的街道》中,陈丹燕对这些街道上曾经居住的名人、故事、文化等娓娓道来,认为,“街区风貌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保护建筑的同时,还必须保护住与那些建筑相连的街道,不得拓宽,甚至也不得随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树。这样,这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城市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文化文山(综合卷)》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选择相关的、经典的图片插入其中。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本辑主要围绕闽文化与武夷山的主题进行论述,计有论文24篇。通过对武夷山诸多文化遗迹的实地田野调查与考察研究,阐述武夷山风景名胜保护区的闽越王遗址、崇安城村古城建筑、民居聚落、道教文化遗迹与武夷山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关系,探析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资源和保存状况。
语言类的文字,往往与“枯燥”、“乏味”和“ 单调”画上等号,然而《上海闲话》作者邵宛澍使用或调侃或戏谑或嘲讽或揶揄的笔调,于看似平缓的轻诉中,将上海以及上海的话语,完整地展示在您的面前。 作者自诩:写上海话的书中,《上海闲话》是最有趣的一本!
曾几何时,三晋的豪商巨贾富甲一方,雄视海内外;从古至今,山西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争艳于黄河流域。 屋宇高峻、气势恢宏的晋商豪宅;质朴无华、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了一段兴衰的沧桑。也讲述着一串串令人感叹、感伤而又沉思无限的动人故事……
本书是2000年以来作者的学习研究结集,集中在四个大问题上:民族归属与疆域界定的理论原则问题;古朝鲜问题:高句丽问题;渤海问题。分上下卷。
老上海,是一首让人怦然心动的交响乐,她常常会让人在心中涌起潜藏着的感情。所以,编者把孙树棻先生生前在香港《大公报》“闲话上海”栏目上,发表这些短文分为五个乐章。分别是:壮美的协奏曲,思恋的随想曲,飘逸的咏叹调,甜美的小夜曲,怀旧的金曲。
这本专著主要是研究近代闽西客家的状况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但它对客家学理论上有不少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如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客家人的概念注重的是心理认同,其对象本身不一定是客家后裔,也不一定会讲客家话,但心理认同客家。作为文化概念的客家,注重的是客家文化的认同,是对客家民系及其源流、风土、宗教艺术、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事象的认同和概括”的论断,这是很有见地的。
李益,是唐代中叶一位杰出的边塞诗人,李益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存160多首。《华夏文明之源 河陇人物:李益》分八章对李益的生平及诗歌创作做出全面介绍与概述,前六章介绍生平,后两章叙述诗歌成就。《华夏文明之源 河陇人物:李益》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李益一生及其诗歌展现在读者面前。
张钰良、许菲主编的《遇见台湾(3古早的味道)》是一本传统台湾美食文化的书。“古早”在闽南语中意为“过去、曾经”,本书由蔡澜、猫力、廖信忠等十余位知名老饕、旅行家撰写文章,并配以精美全彩插图,在字里行间带读者领略台湾传统小吃的魅力。所谓古早,就是流淌在乡野田间的朴素情感,徜徉在时代洪流中的家的味道。
上海,是一座读不尽的城。即便身处上海,即便你在这个城市土生土长,上海仍会在有意无意间让你惊艳。带着这本书到上海寻找上海吧。它无意为上海的喧哗众声增加一份吵闹,它只适合安静地随身携带,跟随一个用心的寻访者,去找寻这座城的历史、这座城的细节、这座城道不尽的风情。在上海寻找上海。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辞典》一书由对杜尔伯特蒙古族历史研究有卓越贡献的资深学者撰稿。内容涉及杜尔伯特蒙古族社会历史、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生活环境等诸方面。编写者站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采用科学方法,对杜尔伯特蒙古族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大量考据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了*学术成果,并作了深入的社会调查,邀请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和群众进行座谈,反复征求意见进行修改,使之达到了较高水准。该书作为外部世界了解杜尔伯特的工具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在祖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荆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既吸收了周边文化之长,又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文明理论和文明发展战略的研究为何迫在眉睫? 当今世界主要的两个发展趋势意味着什么?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是什么? 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文明发展战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积极地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我们研究制定文明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本书各章所涉及的一些文明理论问题都很重要,关系到能否从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我们的文明发展战略,以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本书主要是从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意义上来思考我国的文明发展战略问题,对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