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英国著名图书版本学家大卫.皮尔森撰写的图书简史,侧重于介绍图书作为文本载体之外的价值,特别是作为人类文化历史见证的意义。全书图文并茂,例证丰富,知识性和可读性兼具。尤其在传统书籍及出版业面临转型的当下,更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作为我国三大显学之一徽学的发源地,徽州自宋元时期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区域刻书中心,明清时期成为左右全国出版形势的全国古代四大刻书中心和全国重要的家谱制作中心之一,曾被誉为 文献之邦 书海 、 东南邹鲁 。《徽州学人丛说》系统收录了徽州自宋元至近现代千年间可考的出版家、刻书家、藏书家,通过以人至物的形式,将数万种典籍、著作情况汇集于此,并对其历史文化意义集中进行集中阐发、深入剖析,全方位展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徽州书人的思想和智慧,也使中国出版和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典型形态得以清晰呈现。
近年来,上海实体书店为市民贡献了一份精彩纷呈的成绩单。有从上海之根到上海之巅的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和上海中心旗舰店,是为 大而雅 ;有思南书局实体店这样的城市文化公共书房,是为 小而美 ;还偶有主打诗歌的思南书局 诗歌店以及各类戏剧专营店,是为 专而精 ;再有快闪书店这类移动的文化风景线,以及 知先堂 志达书店 泮溪书店 等沪上高校阅读空间。上海实体书店在走过低潮期、经历回暖阶段后,在扩张与调整中找到了节奏,摸准了市场对文化细分的需求脉搏,前进求索的脚步愈加笃定。本书讲述上海68家分布上海全市16个区的主要实体书店的由来与现状、规模特点、发展经历,展示了经过多年打造的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 的实景和 上海文化 的建设地标。
网络时代,纸质书式微,实体书店受到冲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旧书店也越发少见了。这些零散的记忆,也许就是旧书店的一曲挽歌了——旧书店,那种浓郁、醇厚的书香氛围,那种诚挚、朴素的人际关系,那种惊艳般的意外之喜……凡此种种,也都将消逝在往昔的岁月中,成为我们白首之年聊以回味的开天旧事了。
网络时代,纸质书式微,实体书店受到冲击,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旧书店也越发少见了。这些零散的记忆,也许就是旧书店的一曲挽歌了——旧书店,那种浓郁、醇厚的书香氛围,那种诚挚、朴素的人际关系,那种惊艳般的意外之喜……凡此种种,也都将消逝在往昔的岁月中,成为我们白首之年聊以回味的开天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