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 1200 余条,总字数约 100 余万字。在完整收录非遗代表作品基本信息的同时辅以精选图片与传承人名录,全方位呈现出非遗代表作的文化魅力。本卷内容兼具知识性与文献性,编纂中注重通用性、简要性和可读性,以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和参考需要,使专业人士和非遗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代表性项目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 2006 年、 2008 年、 2011 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共计 1219 项 )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311 项),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编排
本书是一部关于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述历史读物。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发展情况越来越受关注。本书是在调查采访北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基础上,编辑整理而成,主要涉及古琴艺术,代表人物杨青;北京点翠代表人物肖广春;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代表人物李侃;北京仿古瓷,代表人物白莉;绒布唐工艺,代表人物唐玉婕。全书共研究了上述五项非遗项目,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遗留下宝贵资料,使非遗在面向公众的传播普及中得以保护和发展。
全书上下两册,共分为八章。章从整体上概括了大运河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其余七章,将大运河的文化资源分为河道、闸桥、沿线庙宇、码头、粮仓、公园与博物馆、乡情民俗七个版块分别进行了介绍。本书稿从大运河沿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摘取了四十余种进行了重点撰写,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缘起、变迁与现状,并将它们与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结合,是一本鉴古通今的文化随笔。书稿另附图片200余张,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精美。
本书为 钱塘记忆 丛书中的一卷,选取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技艺有关的内容。 钱塘记忆 丛书是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普及非遗文化、保护非遗传承而推出的,书稿定位为 学术精神,通俗写法 ,体现知识性、科学性、艺术系、可读性。立足介绍重点非遗项目的发展脉络、传承发展故事、代表性传承人、技艺风格特征等,讲述非遗传承历史故事。
《格萨(斯)尔》、《江格尔》和《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 三大史诗 。其中《格萨(斯)尔》于 2009 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 非遗 代表作名录。三大史诗是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 百科全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史诗卷》内容涉及人物、社会、经济、宗教、民俗、艺术、语言、生态等。共计 95 万字, 200 余幅图片。本书的出版使 三大史诗 这一我国多民族文化的 百科全书 和 民族文化标本的展览馆 能够向读者展示其 百科全书 的真正面目。本书不仅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而且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个部
本书是申报京杭大运河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工作的全景实录,全书约十五万字,140幅图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资料翔实,是一本全面记录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的重要的文献资料图书,反映了当代文物保护工作者和 非遗 工作者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与精神风貌,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本书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对北京市近 300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性了总结与展示,分属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涵盖北京生活的各方面。此书空间上跑遍城内东西南北的区县乡镇村落,解除了上百家传承单位和传承人,是北京非遗一次全角度的重新接触。
本书是一本讲述北京鸽哨历史和传承的书,记者何羿翯在2019年采访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鸽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永江后,将传承人口述的内容整理成 百年传承 传承人的手艺之路 鸽哨类别、特点以及制作技艺 传下去 传出去 精品赏析 五个部分内容,深情讲述了北京鸽哨,尤其是永字鸽哨每一代传承人的历史、当下传承的故事以及鸽哨制作技艺的特点。
《江西非遗大观园 九江卷》一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详细列举江西非遗项目,精选了数十种江西省九江市著名的非遗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地展示与介绍,彩色精装,极具史料价值、宣传价值、欣赏价值。江西九江的 非遗 资源众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套书放眼全省,本册书聚焦九江,深度挖掘江西各地 非遗 文化产品,进行精细梳理和解读,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江西文化的厚重。
《八音的秘密》是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而创作的 原创音乐绘本 “八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我们常说的“八音盒”的“八音”也源自于此。 音乐绘本《八音的秘密》通过主人公和爷爷的故事,按照“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顺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点滴以及关于“八音”的秘密。 两位作者通过文字、插图、音乐和动画四位一体的全新创作方式,让大家 立体地了解民乐,感受民乐;她们所讲述的不仅是爷孙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主人公与民乐相伴的整个成长。 《八音的秘密》的文本和音乐由独立音乐人邹頔倾心创作;插画由绘本艺术家温艾凝精心绘制。民乐器演奏录制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二胡演奏家王颖、古筝演奏家苏畅、吹管乐演奏家丁晓逵、笙演奏家朱瑞、古琴演奏家孙瀛、阮演奏家杨众国和潘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剧之母”的雅称。它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特别在戏曲艺术中犹属珍品,可谓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本书稿是一本具有非遗特色的有关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图文集。本书稿由北京文化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组织编写,并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卫华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后撰写。 全书上下两册,共分为十章。作者首先从整体上概括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之后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分为山水、水利、庙宇、古村落、古道、红色文化、非遗民俗、新时代的发展、三山五园九个版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稿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中,摘取了近百种进行了重点撰写,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缘起、变迁与现状,并将它们与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结合,是一本鉴古通今的文化随笔。书稿另附图片200余张,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精美。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戏曲的剧中之一,形成以北京,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他吸收了昆剧,秦腔等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沿边而形成的,以其优美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本书整合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遗产相关的四份国际文书:1972年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关于保护传统文化与民俗的建议案》,1998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与无形遗产代表作条列》,2003年的《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以及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各项遗产保护实践,将这些均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套日趋完善的人类遗产体系。它包含了保护世界遗产(自然的和文化的),无形遗产的理念,规则和实施的完整结构。 通过梳理形成四份国际文书的历史,本书完成了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个人类遗产体系不断反思和更新过程的“知识考古”。 本书还用简洁的方式图解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体系中各类遗产类型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名录申报的评选标准、程序。 书中很多材料都是首次以中文形式出现,包括对联合国
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和初步的尝试。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探讨,力求深入系统,供广大该方面的工作者阅读学习。 本书站在历史与文化的总体高度,从国际两个视角,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于启发人们更深入地思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理论问题,对于科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山海百灵:<山海经>里的神人鸟兽鱼》一书收录了日本江户时期彩绘本《怪奇鸟兽图卷》和清代彩绘本《山海经图鉴》里共100幅在国内首次公开出版的殿堂级原版彩绘图鉴,同时辅以图中所绘神怪异兽的处地、外形、习性等注释文字以及相对应的《山海经》篇目原文;此外,还特别邀请了著名经典诵读专家白云出岫为此书录制了230分钟的朗诵音频,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收听;书中另附有《山海经》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可无障碍阅读。 集知识性与文艺性为一体,艺术欣赏与古典学习相映成辉,为读者阅读学习《山海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年画综述;年画的艺术价值;民间绘画理论——画诀叙要;年画的历史沿革等。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就是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统的流失,节日的商业味渐浓文化味渐失,不少人呼吁:节日味淡了,没了。因此,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任务。本书由著名学者余世存撰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相对于《时间之书》,本书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识性,更贴近广大读者,书中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完美解读。配以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是给当代人的很好知识读本
《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1200余条,总字数约100余万字。在完整收录非遗代表作品基本信息的同时辅以精选图片与传承人名录,全方位呈现出非遗代表作的文化魅力。本卷内容兼具知识性与文献性,编纂中注重通用性、简要性和可读性,以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和参考需要,使专业人士和非遗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代表性项目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三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219项)和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311项),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编排。本书采用2014年11月近期新公布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