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性项目卷》汇集了目前中国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传统技艺、民间美术、民间舞蹈等十大部分,共收条目 1200 余条,总字数约 100 余万字。在完整收录非遗代表作品基本信息的同时辅以精选图片与传承人名录,全方位呈现出非遗代表作的文化魅力。本卷内容兼具知识性与文献性,编纂中注重通用性、简要性和可读性,以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和参考需要,使专业人士和非遗爱好者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代表性项目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 2006 年、 2008 年、 2011 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共计 1219 项 )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 311 项),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编排
全书上下两册,共分为八章。章从整体上概括了大运河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其余七章,将大运河的文化资源分为河道、闸桥、沿线庙宇、码头、粮仓、公园与博物馆、乡情民俗七个版块分别进行了介绍。本书稿从大运河沿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摘取了四十余种进行了重点撰写,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缘起、变迁与现状,并将它们与现有的旅游资源加以结合,是一本鉴古通今的文化随笔。书稿另附图片200余张,图文并茂,排版设计精美。
《八音的秘密》是为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族乐器而创作的 原创音乐绘本 “八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我们常说的“八音盒”的“八音”也源自于此。 音乐绘本《八音的秘密》通过主人公和爷爷的故事,按照“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顺序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点滴以及关于“八音”的秘密。 两位作者通过文字、插图、音乐和动画四位一体的全新创作方式,让大家 立体地了解民乐,感受民乐;她们所讲述的不仅是爷孙之间的深厚情感,还有主人公与民乐相伴的整个成长。 《八音的秘密》的文本和音乐由独立音乐人邹頔倾心创作;插画由绘本艺术家温艾凝精心绘制。民乐器演奏录制由国乐艺术家方锦龙、二胡演奏家王颖、古筝演奏家苏畅、吹管乐演奏家丁晓逵、笙演奏家朱瑞、古琴演奏家孙瀛、阮演奏家杨众国和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传承人卷》,按门类、批次、地区、项目等来安排条目。内容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门类,至第四批次,20多个地区,198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比较详尽地叙述和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情况。 本卷撰写中特别关注了传承的脉络,因此成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传承人卷》,它对于我们了解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是一个指南。本书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传承人卷》,所收内容为国务院分别于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批准文化部确定的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986人),并以条目的形式在书中出现。 本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是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之一,介绍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北京灯彩 。本书通过灯彩溯源概说、北京灯彩史略、灯彩与文化习俗、北京灯彩的品式及流派、北京灯彩的制作工艺、北京灯彩的传承、作品欣赏7章,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灯彩,尤其是北京地区灯彩的历史、相关文化习俗、品类、流派、工艺、传承脉络,以及代表作品。
《格萨(斯)尔》、《江格尔》和《玛纳斯》被称为中国的 三大史诗 。其中《格萨(斯)尔》于 2009 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 非遗 代表作名录。三大史诗是藏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 百科全书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史诗卷》内容涉及人物、社会、经济、宗教、民俗、艺术、语言、生态等。共计 95 万字, 200 余幅图片。本书的出版使 三大史诗 这一我国多民族文化的 百科全书 和 民族文化标本的展览馆 能够向读者展示其 百科全书 的真正面目。本书不仅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而且对于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推动我国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格萨(斯)尔》、《玛纳斯》和《江格尔》三个部
热烈祝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迄今为止全面解读二十四节气的国民读本!《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学者余世存全新力作,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4幅节气美图,设计师王志弘亲自操刀设计! 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时间和背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有关节气的介绍往往仅止于天文、农业、养生等专业常识,本书依托作者的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次说明人在时间中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作者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从一个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又从现代人的视野出发,理性地分析了时间的功能,证实中国人将律历并称的意义,在日历变易之际,有我们生存的规律和律令。每个节气都配有
本书介绍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灯彩、婺源抬阁、婺源豆腐架。 婺源灯彩俗称“迎灯”,是婺源民间流行广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婺源方言中,灯同丁,迎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和庆贺吉祥之意。婺源灯彩种类繁多,有花灯,龙灯、马灯、狮子灯、塔灯、船灯、桂花灯等。龙灯又分为板龙灯、香龙灯、滚龙灯。本篇还介绍了迎灯习俗、灯会等民间灯彩活动。 婺源抬阁又称“桌戏”“台角”,是流动着的露天多层小戏台,也是一种民间灯彩。婺源抬阁剧目多达40余种。随着历史的演变,婺源抬阁表演技艺逐渐失传,只有甲路村的抬阁独存,故本篇主要介绍了甲路抬阁的特征、剧目及代表性作品、服装道具等,以及独特技艺与价值。 婺源豆腐架:婺源村民利用豆腐架为道具,给小孩穿上新衣,化上妆,让他们站在豆腐架上,摆出有关戏目的造型
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徽剧、婺源傩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茶艺。 婺源徽剧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不仅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地方剧种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徽剧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戏曲发展史研究很有价值。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又称“舞鬼戏”,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相结合的艺术,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表演上保留古朴、粗犷、夸张、简练的独特风格。音乐伴奏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 婺源茶艺:婺源素有“茶乡”之称,追求“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其农家茶纯朴亲切,文士茶儒雅风流,富士茶气度雍容,各具特色。
《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研究》以档案学理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从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建档保护的现实需要人手,系统梳理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总体思路,深入探讨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社会协同参与模式、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及白族大本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业务工作等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早的国家。中国之蚕桑不仅历史悠久,其丝织技艺也堪称一绝,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彩,美若朝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 580年历史。南京云锦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郁庄重,显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便有诗词如是说:“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
本书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对北京市近 300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记性了总结与展示,分属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涵盖北京生活的各方面。此书空间上跑遍城内东西南北的区县乡镇村落,解除了上百家传承单位和传承人,是北京非遗一次全角度的重新接触。
本书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歙砚、婺源三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源祠堂建造技艺。 婺源歙砚:歙砚的全称为“歙州砚”,产自古歙州婺源县的龙尾山,因此,歙砚又有“龙尾砚”、“婺源砚”之称,迄今已有1260多年的历史、本篇分歙砚简述、歙砚沿革、歙砚赏析、发展与思考四个方面展示了婺源歙砚的魅力。 婺源三雕是指婺源县境内明清古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作为徽派建筑精彩的艺术亮点,制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和牌坊等建筑上的装饰部件,集美学、力学、数学、历史学、生态学于一炉,极具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历史考察价值与观赏、审美的精神价值,同时也为当代建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研究和借鉴价值,对当代的建筑艺术有巨大的影响。 婺源祠堂建造技艺:祠堂不但是村落所有建筑中规模*的,而
《北京木雕小器作》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中的一本。本书所述北京木雕小器作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入选第三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12月列入第五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示名单(尚待正式公布)。该书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小器作地种类、材料、工艺流程、传承情况等,本书后附有小器作代表作品赏析,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北京木雕小器作深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是较具代表性地北京木雕小器作普及读本。
《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 2019)》,是系统研究与梳理我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析报告,也是由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和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 绿皮书系列 的研究报告。报告全面系统地深入分析了我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大背景、现状、问题、趋势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我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状态与态势。 全报告分为二十部分,分别为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大背景,非遗的概念、内涵与特点,世界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分析,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问题,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非遗发展的市场与产业分析,中国非遗产业的规模与结构分析,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新时期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新时期中国非遗发展的基本机制,新时期
《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在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作总体分类概述的基础上,从分析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入手,通过对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保护应采取的措施,如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及其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系统、明晰的探讨。
《江西非遗大观园 九江卷》一书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详细列举江西非遗项目,精选了数十种江西省九江市著名的非遗项目,进行较为系统地展示与介绍,彩色精装,极具史料价值、宣传价值、欣赏价值。江西九江的 非遗 资源众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本套书放眼全省,本册书聚焦九江,深度挖掘江西各地 非遗 文化产品,进行精细梳理和解读,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江西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