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 士 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 硬朗 ,而又 好玩 、 有趣 的人。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 钩沉 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
《胡雪岩:做天下人的生意》描述了胡雪岩从一介布衣到富可敌国的 大清首富 ,创造商业奇迹的过程。其经商绝学、处世韬略,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宝贵财富,为世人所称道,至今看来仍不乏现实意义。 天下的生意永远是越来越难做,而政商关系更是 离不开,靠不住 ,但胡雪岩却把政商关系玩到了极致。他既让他的生意小心翼翼地不受权力的灼伤,又享受着游离在权力火苗周围带来的温暖,若即若离。 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胡雪岩坎坷曲折的财富人生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有益的帮助。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为当中的统一战线篇。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作者均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出版过多部该研究领域专著。本书分基础理论、党政关系、民族宗教关系、和党外人士的关系、国际统战等五部分,介绍了延安时期统一战线是如何形成、发展和成功实践的,并着重论述了统一战线达成产生的深远意义。
程中原编著的《转折关头》记述了遵义会议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在历史转折的重大关头所起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记述了张闻天与进入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的关系,既突出了张闻天所担负的领导责任,也讲出了*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起的关键作用:既写出了张闻天个人的思想转变,也写出了*对其转变的推动;既突出写了两人紧密合作并终结束了中国革命为危急的状态,也写出了*、张闻天两人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及工作上的分歧。《转折关头》中在回答“张闻天是怎样当上总书记的”、“张闻天这一任总书记当得怎么样”、“张闻天是怎样离开总书记岗位的“这三大问题时,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毛洛关系这条线索,不仅客观地分析了历史状况,梳理了思想发展脉络。也把这种关系的发展写得有声有色、疾徐有致、层次分明。书中还客观记述了张闻
2007、2008、2009连续三年暑期,井冈山大学分别组织了近百名师生,深入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在区域,采集流传于人们口头的有关井冈山的红色故事和传说,今年的采风活动,在坚持2009年的好做法基础上又有创新。《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红色传说》对学生采集的口头传说整理为书面文字提出修改意见,再由罗学渭、李忠、陈钢、肖发生、张玉莲、廖胜平等修改润色,后由张泰城统稿审定等等。 采风团于2010年7月3日组成五个小组,分赴江西井冈山、永新以及赣南的兴国、于都、宁都、瑞金和湖南的耒阳、永兴、郴州、宜章等十余个县、市、区进行采风。历时半个多月,行程数千公里,总共采写了一百六十多篇红色故事和传说。按照既保持“原生态”风格,又保持民间口头文学特征的要求,这本书遴选出114篇汇集成册。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等人执笔,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书中梳理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形势极为严峻、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形下,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地编译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文献的情况。他们在一个逼仄的有形空间中撑开了一个广阔的理论空间,为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也为当下中国的民族复兴埋下了理论自信的种苗。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文献编译的历史,既能够从根源上呈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中国品性,也能为当前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具体的历史支撑。
《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李叔同出身豪门,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在诗赋文章、金石书画、戏剧音乐等众多领域里均有建树。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就是一枚标准高富帅。然而在他39岁那年,他却落发为僧,宁与古佛青灯相伴。 做这样的决定,非他寡情薄义。在他眼中,人生终归是悲欣交集,快乐和痛苦、喜悦和悲伤总是如影随形。只有放下尘世中一切,追随佛法,才能展获得真正的爱和自由。而具足慈悲的爱才是超脱一切痛苦的解药。
。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 77 周年,明年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殖民统治,带给北京的创伤刻骨铭心,在血与火洗礼中挺身而出的仁人志士永载史册。《亲历抗战—— 20 位抗日老兵的口述》就是用口述方式再现北京抗战史,真实、鲜活地记录那段悲壮却光荣的历程。 用口述再现历史是困难的。困难在于, 77 年的沧桑已将多少历史的亲历者化作永恒,他们英勇、独特的抗战经历还没有来得及记录就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飞逝,健在的亲历者越来越少,他们的记忆或许会因着历史的久远和生理机能的衰残而越发模糊。 用口述再现历史是光荣的。光荣在于,我们这些晚辈后生可以与当年或金戈铁马或潜伏敌后的老兵面对面,默默陪伴、静静聆听、深深忆念。作为首都党史工作者和媒体人
。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写,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等人执笔,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涉及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维护中央权威、严明党的纪律、密切党群关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等具体内容,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集中展现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转变为一个实事求是、政治成熟、集中统一、理论完备的无产阶级政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