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真实地记叙了无锡王家百年来闯荡上海滩的精彩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二十世纪上半期,民族资产阶级 乱世出英雄 的种种传奇 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原本南宋朝廷御林军的后代,岁月潮汐中,他们成了一肩行李到上海的弄潮儿,十里洋场,商海沉浮,几致危殆 命运把他们与荣家兄弟连在一起,共创基业,同挽狂澜,还是亲家,与军阀、官僚、洋人、流氓频频过招,终成为中国*的面粉企业 福新面粉公司的实际掌控者。他们后代的经历亦波澜壮阔,代有人出,有在五卅运动中冲锋陷阵的青年革命家王启周,有在港台经济中大展身手的王云程,有中共地下党的老朋友曹启东,有改革开放后来沪创业的王建民 他们与沙逊打过官司,与秦邦宪、陆定一办过报纸,帮助过邹韬奋在沪治病,跟杜月笙有过经济上的合作,跟吴国桢也 沾惹 了一些交往。王尧臣与王禹卿昆仲
本书作于1932年 一 二八事变 后的北平,开拓了爱国谍战题材的先河。书中描写了两个青年男女为抗日救国而牺牲爱情甚至生命的感人故事。小说女主人公舒剑花是*情报机关的一名间谍,接受警备司令的命令,刺探敌人的秘密,与海盗密探队队长余鹤鸣周旋,致使义勇军首领华国雄产生误会,要与舒剑花决裂。可是华国雄却不知道他们的义勇军之所以能在夹石口一举打败海盗,正是舒剑花事前从余鹤鸣那里获取情报的缘故。当海盗准备大举反扑时,舒又奉命潜入县城,刺探敌人军情,不幸落入余鹤鸣的魔爪,英勇就义。
自1894年始,中国与日本发生了两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崛起为帝国主义强国;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取得全胜之局,自此中日荣辱易位。这两次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 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亚洲和世界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都 不同。 本书辑录了唐德刚、吴相湘等史学大家关于两次中日战争的重要文章,其中唐德刚关于“汪精卫投敌始末”的系列长文首度在大陆结集出版,带读者在历史深处反思两次中日战争中中国之得失。
在创造历史的人当中,除政治家、士大夫、学者等大人物外,还有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中国的大门 全面地向世界打开之前,珠三角及澳门地区,作为与资本主义时代的西方 有着长达近三百年交往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许多市井小人物,已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西方人有 广泛和深入的交往。他们为了谋生,以种种方式,从事着与西方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职业,让他们有需要也有机会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一套新的知识、技能、词汇和语言,他们的世界与世界观,也随着数百年来发生的政治与社会变迁而有所改变。
本书记载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进行殖民统治到全过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京大屠杀和沦陷时期南京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十分重要到资料。由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到难民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到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魏特琳女士爱憎分明,感情真切,想象力丰富,其日记文笔优美流畅,可读性强,其日记对揭露日本到法西斯暴行具有重要到价值。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九日,由北大、清华、南开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为长久抗战、保存文化计,西迁五南。其中,二百余名师生不畏艰难,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途经一一千五百里,历时六十八日终于抵达昆明,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本书就是这次步行旅程的实录,对途中气候山川、人物风情,均有细致描绘,文笔清新生动,内容丰赡有趣,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聚焦于风险的社会科学视角以期带来启发。当今人类社会似乎面临着 之挑战,新的风险挟新的名词而来,而旧的风险也并未消退。此时,我们 需要重思风险问题。为什么某些风险会 为突出?公众对风险的认知仅仅是个体的看法还是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塑造?玛丽道格拉斯批判了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看待风险的偏见,认为并不存在一种科学中立的风险观念。怀着对于个体和社会认知的关切,她运用跨文化比较来探究人们对风险的感知与选择是如何被社会建构的。同时她也关注风险的规责问题,试图揭示风险的道德意涵。
张学良将军辞世后,唐德刚先生在助手的帮助下,历经数年,精心整理录音资料而成《张学良口述历史(精)》。强调内容的时间跨度从1900-2001年,全景式地展现了张学良的百年风云际会。唐德刚撰写的《张学良口述历史(精)》以张学良的自述为主要内容,再现了张学良精彩绝伦的一生。作者忠实于张学良的自述,其历史记述全部以张学良将军本人的自述为中心,是张学良人格魅力的反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尊重,为读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
......
本书旨在从清代社会经济的背景考察江南学术共同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考据学赖以生存的江南学术共同体后为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摧毁。本书还着重关注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中心城市苏州、杭州、扬州、常州,力图从政区和地方史的视角展示考据学的崛起。与传统著作中俯拾即是的思想研究理路不同,本书 注重“哲学的框架”。 作者指出,18世纪晚期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17世纪以来政治、学术变革的延续及其发展的 ,其影响甚至波及19世纪乃至20世纪。18世纪的历史是17世纪满族入关到19世纪西方入侵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不应被孤立出来搁置一边。 本书是对有关这段历史的传统观点做出的进一步修订和检讨,是美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史的一部承前启后的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蒋介石为什么对有着官方协议来全面帮助他的美国军事顾问团处处防范,而要甘冒各种批评对偷偷摸摸地到来的日本旧军官有那么大的兴趣?一直以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本书作者野岛刚以近些年公开发表的庞大档案资料为基础,利用作者本人身为日本媒体记者、熟悉中华文化圈这样的独特优势,对与“白团”有关的人士进行了大量访谈,还原了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所雇佣的日本军事顾问团“白团”的实际活动情况,以及蒋介石是因何、如何利用“白团”反攻大陆并终至失败的。
《旧中国三教九流 艺人嫖客》由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秦方等知名学者撰写,看似、聊天,实则讲历史、讲社会。人在江湖,生不由己,不论是一代名角,还是杂耍艺人,不论是卖笑不的交际花还是血泪尽洒的下层,不论是流连风月的文人还是低俗残暴的嫖客,行走江湖,都得遵守他们独特的行业规矩。而隐藏在严苛的风俗禁忌背后的,是他们可悲、可叹、可敬、可笑的复杂人生。 《旧中国三教九流 艺人嫖客》描写了艺人、、嫖客等阶层的生活情趣、风俗习惯、情感生活、道义良知等,真实表现了他们人性中的美好与丑陋,再现了晚期至民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是一本比张鸣教授《重说中国近代史》更有意思,比冯骥才老师《俗人奇事》更靠谱的文化、历史漫谈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