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 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 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 的 通识教育系统, 造了教育 话,为 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是联大文学院的天才、鬼才、怪才、狂士们的渊博之识、 奇之思的 华,由朱自清、胡适、闻 多、陈寅恪、浦江清五位 的讲义和学术成果集成。 《西南联大 通识课》 书按通览与 讲纵横史学。共两个 分:以联大 修课教授雷海宗的 通史 为主,再增设教授 题 讲。 讲共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以点代面,还原 的性情与温度。如此编排,既能有两位老师的篇章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又能 持作者 立性和 段的系统性。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 顺序共分7个 分:胡适先生讲 哲学概说 诸子哲学 ,冯友兰先生讲 汉代儒学 ,汤用彤先生讲 魏晋玄学 和 隋唐佛学 ,冯友兰先生讲 宋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是张幼仪的侄孙女。书中内容叙述中国现代史上对以“西方形式”离婚的怨偶七年的婚姻生活。由张幼仪的小时候讲起,穿插张邦梅对张幼仪的印象及本身的观感,一直描述到离婚、徐志摩逝世为止。这本书对于研究徐志摩及中国妇女解放历程都有所影响。 民国初年,才华洋溢的现代诗人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的恋情成为社会话题,到几十年后看来,仍然有其时代意义。相形下,遭受与徐志摩离婚家变的元配张幼仪,始终听不到声音,本书揭开了历史尘封的一角。 这桩媒妁之言的婚姻维持了七年,在徐志摩以“小脚”“西服”不匹配的情况下以离婚收场。 张幼仪在不重视女性的传统中国社会长大,离婚后力争上游,成为上海的银行家、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而他的后辈,在上一代在东、西方冲突的恩怨中,找
我童年时,是使用银元的时代。 “银元”早期在上海,叫做“银饼”,这是咸丰六年(1857)上海富商私家所铸造的。这些富商都是经营“沙船”生意的。所谓沙船,是十丈有余的木杆大帆船,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了石子和泥土,叫做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沙船厂,雇用员工数以百计,每月发工资时,免得称量碎银引起争执,所以就由富商王永盛(即王信义沙船厂)、郁深盛(即郁子丰沙船厂)等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饼有白银五钱。银饼是用手工打成的。这种银饼,是咸丰五年(1856)所铸,我也见过。 后来墨西哥的银元(俗称墨银)流入中国,这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外国人到中国来购买物品,都使用这种银元。
无
成功改造的旧警察身败名裂的团支书提心吊胆的大夫疗养院里的“反革命” 自甘“堕落”的青年教师爱讲怪话的文化教员“搞关系”的业务员“特嫌”缠身的技师 本书关注的是让人印象深刻的“边缘人”群体,他们很普通,人数很多,经历大多坎坷而复杂。杨奎松教授以八个出身、地域、职业、经历各不相同的“问题人物”为个案,重构他们的人生经历,从最贴近的距离,观察和体验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对普通人的影响。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
东京,靖国神社,密密麻麻的灵牌中,供奉着一个叫东宫铁男的关东军大佐;虽然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但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都专程给他献过花圈。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 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他身边的神田泰之助,也在爆炸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因紧张而表情扭曲的东宫被历史定格。 张作霖浑身鲜血地倒在铁路边,咽喉被撕开一个口子,被手忙脚乱地塞进了汽车。 大元帅虽然身负重伤,但神志很清醒,问谁干的。 部下回答:是日本人! 张作霖只说了一个“打”字,就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这就是决定历史走向的皇姑屯事件,全过程只有几分钟。 1937
《蒋介石研究(上)》收录李敖先生的著述更为丰富、全面。与十年前出版的“大全集”相比,增加的篇目文章字数总计一百四十余万言。《蒋介石研究(上)》遵循有关规定,对涉及不能为大陆读者认同的政治取向的内容做了技术处理;对学术思想及观念上的差异则保持原貌;对台湾党政机构名称和职务称谓,采用加引号的处理方式,但引文内和引号内的则不再加引号。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第2次修订)》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中考考点要求、近年命题走向、试卷题型特点及针对性地教解题方法、思路,以便学生迅速地掌握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熟练地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
《民国史(上下)》简介:《蔡东藩中华史》即《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风靡海内外的一套通俗历史 巨著,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2166 年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历史。文笔通俗,点评机智, 从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鲜活的历史,体验到个人命 运与国家、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部具有廿 四史规模的庞大卷帙之作。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 北后曾致电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两部。”足见著述具有极强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 、珍藏价值、馈赠价值。 《民国史(上下)》是《蔡东藩中华史》中的民国 部分,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民国历史 。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篇,重点结合刘旋天的亲身经历,对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大火、湘西逃难、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桂黔撤退、湘西会战、反攻缅甸、空军建设、日本投降、芷江受降、南京受降等抗战中的重大军事战役和历史事件以及国民党从大陆的败退,前后38年都有十分精彩的阐述与分析:对民国历史中的八位总统、五大北洋军阀、两任主席和一个的汉奸,都有交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