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6周年。 朝鲜战争历时3年多,从1950年6月25日开始;而板门店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结束,签订停战协定。谈判漫长曲折,打打谈谈,时断时续,经历了两年多,747天,是历*长的停战谈判。 以史为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这场战争,应该能为热爱和平的人们提供启示。 朝鲜战争与此前世界上的诸多战争不同,自战争爆发后不久,就一直存在着战与和两条线上的战争,且两条战线相生相伴。本书着力在朝鲜战争和谈这条战线上,以军事战线的铺垫为辅,既从宏观层面描述了大国对谈判策略的制定、参战多方战与和的博弈、两大阵营明与暗的角力,也从局部和微观层面描述了谈判进程、谈判中的针锋相对、掌握主动的谈判技巧、谈判配合军事战线与战场配合谈判的细节等 本书详细地描写了我方代表李克农、乔冠华等人剑胆琴
本书记述了欧洲从旧石器时代到2000年的发展历程,从欧洲大陆出现人类踪迹、名字起源讲述到欧盟改革、欧元发行。版式上以文字配图的方式形象、生动地进行描绘,结构方面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阐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史实。不仅全面描述欧洲政治的风云变幻,也充分注意欧洲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约翰 卢卡斯描述了一段二十世纪的简短历史,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卷入战争的国家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在作者智慧的笔下,这些重大的主题以生机勃勃的叙述一一呈现,书中的内容专注于自由主义的衰退,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崛起,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与危险,以及持续的全球民主化进程。 历史上的二十世纪起始于1914年的次世界大战,并终在经过75年之后,结束于1989年苏联的崩溃。这个简短的世纪展现了欧洲统治的终结与美国势力的崛起及其在全球的影响。二十世纪是一个美国的世纪 也许是专属于美国的世纪。卢卡斯详细探讨了国家社会主义,希特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所负有的全部责任,还有希特勒坚定的对手丘吉尔和罗斯福所扮演的角色。在1939年至1942年间,德国比许多人所认为的要更接近胜利。 卢卡斯用敏锐的目光看待第二次
\"【内容简介】:2015年,日本 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 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 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 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 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
\"【内容简介】:日本人曾普遍认为年轻人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自己的“自私”和“任性”。在这一社会氛围下,哪怕是企业一方存在明显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的年轻人也会深感不安,感到“还是自己不对”,因此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问题核心在于企业用工管理制度而非个体,并将那些以少到让人无法规划未来的薪资和让私生活崩溃的超时劳动来压榨年轻人,并将他们“用后即弃”的无良公司称为“吸血企业”。 吸血企业的常见特征有:大量录用大量解雇、夸大薪资待遇、正式员工有名无实、战略性地进行职场霸凌、不支付加班费……它们不仅破坏了员工的身心健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也向社会转嫁了成本,威胁到消费者和市场的安全,甚至破坏了 的经济发展。 当然,光是在个体层面学会“如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进入了重要的转折期,商业模式和社会结构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印刷术及造纸技术扩大了纸媒的影响力,媒体开始左右人们的生活;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的城市格局,社会阶层悄悄发生了变化;移民文化融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城市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城市的蓬勃发展成为美国繁荣发展的缩影,并默默地影响着美国的未来。
\"【内容简介】:“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买房今后也会让日本人幸福吗?”回答当然是“Yes”。必须是“Yes”。而且必须一直是“Yes”。 人口减少、经济下行、市场泡沫化、全国房价下降……即使这种现实摆在眼前,很多人还是被一个无法用理论解释的冲动和执念所束缚:“我要买房。”然而,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住宅建后平均使用寿命”日本是三十年,美国是五十五年,英国是七十七年。 也就是说,工薪族花费毕生积蓄、历经多年还清房贷之后,你的房子很可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化贬值甚至沦为废墟。 此外还有因房屋质量问题而发生邻里纠纷、不期而至的房产泡沫、高层建筑给老人和孩子带来的安全隐患、缺少民主化管理导致业主委员会失效……本来应该是给住户带来幸福的房子,也有可能变成你的负累乃至噩梦。 这些问题是
根据近几年所发现的档案文献资料证明,在二战时纳粹德国与同盟国之间激烈的原子较量中,德国人并非战后人们所认为的那般“一事无成”,而是差一点就在制造颗可用于实战部署的原子弹竞赛中拔取头筹,纳粹领导人甚至在投降前三周曾讨论过与同盟国展开小规模核战争的方案……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希特勒的原子弹》一书中所列举的事实和结论成立,那么纳粹德国科技史、甚至20世纪世界核技术发展史就得推翻重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也得加入新的内容。
20世纪初,随着维多利亚蒙昧时期的结束,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号角开始响彻世界的每个角落,世界在阵痛中蹒跚前行。 个红色政权出现在东欧土地,革命浪潮随即席卷整个世界。独裁政权在民主和自由的呼声中摇摇欲坠,终分崩离析。 世界格局在二战的废墟上被重新划分,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发展成为东西方的冷战,世界大战的阴霾依然笼罩着整个世界。然而在这种阴霾下,新兴的“第三世界”成为一股新锐力量,迅速打破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8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格局再一次呈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这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又是一个蕴含希望的时代。
19世纪的爱尔兰人,大部分为农民,是欧洲贫困的居民。马铃薯是他们赖以维持生计的一种作物,然而那些地主们,即英国人,却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1845年秋天,一种不为人知的病害使马铃薯受灾。自然灾害以及政治压迫迫使人们揭竿而起,但后失败。彼得·格雷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披露:一百多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这一惨剧却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在它的指引下,爱尔兰自由国家于1922年建立。 在从科克(Cork)到都柏林(Dublin)的路上,我看到这种作物花期正旺,应该会有一个好收成。8月3日,在我返回的途中,却只看到腐烂的作物覆盖了广阔的田野。在好些地方,穷苦的人们沮丧地坐在他们被毁球的菜园的栅栏上,绞关双手,悲痛万分,因为灾害刚刚夺走他们的食粮。
有人说,20世纪的人类在精神上已经是穷途末路,因为所有的偶像都被打破,所有的尊严都被瓦解,所有的信念似乎也都灰飞烟灭!而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也正逐渐被人类自己所否定着,尽管这个否定还没有终完成,但毋庸置疑,旧世界的大厦已经从根基开始腐烂并且摇摇欲坠了…… 但是,这又有什么可怕? 当你翻看那人类镌刻在历史画卷上的丰富多彩的表情时,相信你会从中发现端倪,揣摩出人类文明某种迹近宿命的循环:一次次在悲壮中走向毁灭,又在灰烬中再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劫难,是作为毁灭之神降临人世的。这场少有的世界大战,利用了人美文明从物理到化学等的科技成果,使人深刻体会到了文明的负能量。 张卉妍编著的《一战全史(全解图说)(精)》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类型分为“一战战史”和“一战风云”两大部分,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逸闻等,采用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加以立体化解读,生动述说这段血与泪、罪与罚、生与死交织的悲剧历史。 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从而使人更
根据近几年所发现的档案文献资料证明,在二战时纳粹德国与同盟国之间激烈的原子较量中,德国人并非战后人们所认为的那般“一事无成”,而是差一点就在制造颗可用于实战部署的原子弹竞赛中拔取头筹,纳粹领导人甚至在投降前三周曾讨论过与同盟国展开小规模核战争的方案……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希特勒的原子弹》一书中所列举的事实和结论成立,那么纳粹德国科技史、甚至20世纪世界核技术发展史就得推翻重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也得加入新的内容。
狗也能佩戴防毒面具?防毒娃娃车又是什么模样?灯火管制下的黑暗舞会怎么跳?乌鸦和松鼠大餐的滋味究竟如何?防敌入侵而撤除所有路标,竟使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不知身在何方?…… 历史,不是只有枯燥乏味和死记硬背的一面。本书以娱乐八卦的精神把二战时间英伦大爆炸的历史真相挖了个底朝天。它试图颠覆既有的简单解释,呈现出历史黑幕下无比真实却不可不知的一面。 在光辉灿烂的历史表象下,往往充满了鲜为人知的诡异情景、怪诞无比的另类风俗,以及难以启齿的骇人密谋。它们在大多数教科书中被刻意忽略不提,但却是更全面了解历史真相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编的这本《船政与近代台湾》内容包括:福建与台湾的渊源及船政的创办;船政与近代台湾海防;船政与近代台湾政治;船政与近代台湾经济;船政与近代台湾文化教育;船政在台湾的延续。其中,重点阐述沈葆桢处理 牡丹社事件 及 抚台必先开禁 、开山筑路是巩固台防**要务;《台湾通史》记载的丘逢甲中举与会试出人才及浴血抗日的事迹。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 硝烟弥漫的20 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 金日成“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见死不救,让毛泽东不得不豪赌朝鲜…… 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 多年,耗时10 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寒冷的冬天》。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在美国各个角落的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 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很残酷。哈伯斯塔姆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二战”之后这场“
本书并不想成为带您游览美国历史这座房子的无聊的“宫廷导游”,而是用每一个问题(共101个)打开一个新的历史空间。它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历史书,它不提供百科全书式的回答,而是激发您对美国历史的兴趣。 “玩”的这种方式正好符合了美国人叫做“谈话知识”的东西,就是某些不经意间的、没有人来教的、流淌在人们闲聊当中的一种知识。如果它能带领读者自发地对美国历史提出新的问题,那么本书就实现了它的目的。 星条旗到底有多神圣?什么说美国是个“大熔炉”?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超人身上的什么特质让美国人如此着迷?为什么美国人喜欢打棒球,而不去踢足球?美国人到底有多自由?自由女神像是如何产生的?泰迪熊是怎么来的?嘻哈音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出现嘻哈?莱温斯基的蓝色小短裙有什么意义?“反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