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的日本战国时代, 20 岁的少年英豪武田信玄,在家老和百姓的支持下,兵不血刃地放逐了暴虐无道的父亲。年轻的脉搏,充满欲望与野心。自立为甲斐国主的他,随即以雷霆万钧之势进攻信浓。他努力开疆阔土,往复争战。他的军旗上写着孙子的名言: 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 旌旗所指,战无不胜。 平定信浓之后,信玄梦想着挥军西上,直入京都。但夙敌上杉谦信始终牵制着信玄,于是甲斐之虎只有在川中岛迎接与越后之龙的对决了。川中岛大会战获得胜利的武田信玄,一步步走向号令天下的大道,然而长子义信的想法却与信玄相左,信玄不得已幽禁了义信,继续追击强敌,进兵关东,迫近小田原城,攻陷骏河府中城。 甲州、信州全域已入版图,一方之雄的武田信玄却遭病魔缠身。数十年的梦想支撑着他,他还是参拜了母亲、正室
真实的古希腊神庙和雕像其实是彩色的,阿波罗并不是太阳神,宙斯花心另有原因,战争是 季节限定 的例行公事,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于 有闲 。还原真实的古希腊建筑与文明,展现奇妙的希腊诸神世界,探索古希腊人前卫的时间观、价值观、爱情观。课堂上学不到,课本里没有写,一本真正颠覆你对古希腊认知的书。
二战期间,《纽约时报》走向全世界的160多名战争记者,全面地报道了这场大战。 《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 丛书由屡获殊荣的二战史权威学者理查德 奥弗里亲手挑选,从著名领袖到英勇将军,从铁血战场到平凡士兵,以现场感带领读者感受所有的战役、政治和个人故事,堪称一部宏伟的史诗。本丛书以时间为序,共4册: 《叛逆的帝国》 :发端于1919年的战争前史,至1940年12月沙漠反击战。 《对峙与博弈》 :1941年1月攻克拜尔迪耶,至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 《染血的勋章》 :1943年1月德军发动潜艇战,至1944年9月英军撤出阿纳姆。 《和平的进击》 :1944年10月华沙起义失败,至收笔于1948年的战争后史。
......
本书从美国1927年一个夏天发生的事件切入,讲述了整个1920年代的繁荣、荒诞与疯狂。作者比尔·布莱森带我们穿越到大萧条爆发的前夜,沉浸式当年真实的美国社会。在这些浮华和疯狂的背后,大萧条正逐渐蔓延到
本书抢先发售将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历次战役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对双方战役指挥、指挥官及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对比,并配以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人们真实带入那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
《资本的年代:1848~1875》内容介绍了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球持续的历史杰作;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 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该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部面向普罗大众、从法国大革命一直讲述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解体、时间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年代四部曲”。在学者热衷于为大众“制造困惑”的时代,霍布斯鲍姆始终直面现实,坚持明晰流畅的论述和优雅洗练的文风,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饶有趣味的写作方式,使这四部等级的学术著作能为普通大众接受,进而成为历史书。 “年代四部曲”在世界史流行之前就叙
本书中,大卫·安德烈斯震撼发声:是法国的农民阶层让1789 年的大革命取得胜利,并捍卫了 终成果。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这场革命时,眼中只有法国贵族、精英与市民阶层,但事实上,农民阶层的抗争惠及的人群 广、影响范围 大。史学著作用 多篇幅来讲述罗伯斯庇尔、丹顿、拿破仑的故事,却忽略了这场革命中率先揭竿而起的法国农民,忽略了他们在拼死捍卫自己的政治权利与底层人民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良知、勤奋踏实的乡村世界,展现了身处这个世界的人们是如何奋力捍卫自己的生活,并为后代、为集体而努力的。
1914年至1918年的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不可被遗忘的。从本质上讲,英国卷入一战并不是直接为了祖国而战,而是基于道义的。对于英国而言,一战被看作是一场保卫自由和文明的原则战争,是慷慨地为其他国家的自由而战。 《大英帝国与次世界大战》是一本既关注逝者,又关注现实的历史巨作。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 雷诺兹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把英国人在一战中的经历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进行分析,充满热情地向读者讲述了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乃至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作者以平实而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一战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观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英帝国。全书框架宏大,却充满了生动的细节描写。
在美国做穷人是什么滋味?两美元如何过 ?福利失灵了吗,是谁杀死了它?在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体之中,如何在身无分文的境况下求生?杰西卡每个月捐10次血24岁的蕾住过的地方加起来比“24”还多保罗靠着捡破烂和残疾补助金养活了22口人饥饿的塔比莎面对老师“用身体换食物”的邀约不知所措贫穷就像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磨刀石......本书追溯了美国福利的消亡史,描绘了极贫群体的真实生存图景。那些隐秘角落里的不屈身影拒 认命、渴望劳动,他们的爱与人格、梦想与奋斗值得被正视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