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历史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通揽史学,共分为六章,自中华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为止,以点代面,还原历史的性情与温度。通过阅读文章,可以多层次启发读者,系统了解中国古代史。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诗词课》摘选五位西南联大教授的名篇,是汇集名师们的渊博之识、神奇之思的精华。从诗、词两大类出发,精选历朝著名诗人、词人,诗派、词派进行讲解,分析透彻、以点带面,有助于读者多层次理解。 《西南联大文史通识讲 文学课》精选西南联大教授关于文学讲解的名篇,按照时间顺序悉心讲解历代文学背景、名家名作,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小说,以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为线,精心讲解数部经典名著及百家流派思想,领略文。
有清一代,高宗当政的六十年,凭借其父祖奠定的雄厚国基,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一度将文明古国推向鼎盛。然而曾几何时,国库空虚,民怨沸腾,贪风炽烈,政以贿成,太平盛景倏尔之间已成万马齐喑。本书从祈雨入手,以一个小切面还原大历史,展现了乾隆朝皇家、官僚、普通百姓等各阶层的社会风貌和精神世界,分析了乾隆朝盛世之中暗藏的信仰危机,试图从一个侧面本质地还原历史,探讨酿成历史问题的深刻根源。本书旁征博引,对干旱问题和清朝祈雨祭祀的集中研究,对以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尤有意义,结合祈神民俗,更有参考价值。
《元代社会日常生活》包括元代的皇家生活、士人生活、平民生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生活等几章内容,每章又分若干专题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述。作者通过对元代的政治、皇室家族、经济行为、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现象等多方位的考察论述,力图还原元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是读者了解、认识和体味元代社会历史文化一个较好的读本。 在研究方法上,《元代社会日常生活》综合运用了与元代社会日常生活有关系的元代正史、典章政书、士人文集、笔记小说、方志地志、戏曲宗教等历史材料,书中有大量美术作品、文物遗迹、建筑遗址、出土文书、金石碑刻等丰富的图像资料,图文结合,试图立体还原元代社会的大概样貌,丰富读者对元代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我以前出过两本讨论中国历史的书。《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一书是将那两本书的正编共二十五篇文章打散,重新辑为七编,并加入了正编之外的五篇文章。在选编过程中,我试图把分散在两本书里的见解组合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把潜规则、隐身份、暗藏的主体、隐蔽的策略、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的逻辑、不同社会集团的观念,等等,塞人一个框架之中。宋诗有云:“年光似鸟翩翩过,世事如棋局局新”。“局”字似乎有这种包容力,于是以《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为书名,以规则、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概念为编目分类的依据。至于各篇文章在原来那两本中的编排方式,读者可以在附录的原书自序中找到。 我的读书和写作缺乏计划性。虽然也有大致的方向,却往往“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就好比同时烧着一百多壶水,平时只管
《走向中央帝国》是一部讲述秦代以前中国历史演变和社会进程的历史随笔。和一般正统、严肃的历史著作不同的是,作者试图用轻松幽默、乃至诙谐调侃的笔法,为读者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历史人物形象,比正史中的记述更加亲切可感、更有人情味儿。并用这些重要人物,串联起上古神话时期到秦汉一统数千年间波澜壮阔、人物辈出的恢弘历史。在本书中,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是一以贯之的一条主线,作者认为,从远古时代众多的部落联盟到黄帝成为华夏民族的共主,从尧、舜、禹禅位到夏、商、周易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统一的帝国等,是中央帝国从奠基到稳固的过程,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本书是部全面系统介绍圆明三园各景点历史及现状的图书。作者对圆明园的100多个景区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综合运用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成果。书中收录的各景点图像文献是目前有关圆明园图书中最全的,大量珍贵照片及资料系次公开——圆明园全套四十景彩图为法国收藏的原版,长春园、绮春园均有详细介绍并配有彩色复原图——难得一见。附录雨果的信件,有关圆明园的词序、词、考证,圆明园历史大事纪年。
柯九思是元代台州文化史上以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其诗书画均为人所称道,且在政坛亦有相当大的影响。是书考察柯九思之艺术和政治生涯,展示柯九思在当时艺坛和政坛的活动,以此折射出元代的状况和面貌。
柳兆薰手稿《柳兆薰日记》,记载了咸丰九年至光绪十六年间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作者以一名江南乡绅的视角,真实地记录并还原了一百多年前江南水乡的生活。该日记不仅对 重大历史事件记录详尽,对日常生活之琐事,亦无不详实记录,从中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晚清江南乡居生活的日常缩影。日记是琐碎的,既有乡邻、亲朋的家长里短,也有太平军以及 当时清军抢杀掳掠的真实描述;日记也是客观的,因受众为写作者本人,因此其中所记述的均为记录者的所历所感,因此相较于书本中的历史,它更能真实反映记录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同时日记更是详尽的、无所不包的真实生活,涉及当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萧穆日记》收录萧穆自咸丰十年(1860)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计四十余年的日记,其中光绪二十八年日记因稿本散佚而未能收录。日记除记录萧
《冷月孤灯·静远楼读史》是著名历史小说作家唐浩明三十年来的历史随笔集、十五年来的作品。全书共分三辑,分别为“解读曾国藩”“时势造豪杰”“小楼碎片”。辑是对曾国藩的专题解读,这些专题大都是对曾氏爱好者的演讲题目。第二辑是对传统文化和古人的阅读。第三辑收录了唐浩明揭秘自己多年创作经历和书斋秘闻的文章。
2006年夏的蒙古国考察,是一次以中国学者为主、多国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的蒙古历史考察之旅,历时14天,行程2800公里。考古学者罗丰以详实丰赡的旅行笔记为基础写成此书,生动记述了一行人的甘苦和收获。一路上《蒙古国纪行(从乌兰巴托到阿尔泰山)》作者罗丰笔不离手,不放过点滴的个人感受和生活细节,他追摩前辈科学探险学者的风范,悉心记录游牧生活特有的风土人情,壮丽苍茫的草原美景,以及先民留下来的鹿石、碑铭、遗址、墓葬等,配合大量照片、手绘图片,使这部纪行成为一部难得的科考笔记佳作。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是一面古镜,一面人镜。本书收录的是一组读史随笔。作者披沙炼金,从《资治通鉴》等史籍中挑选出一批鲜活的材料,联系当下现实加以解读,并融入自己修身、治家、从政的感悟,语言平易生动,见解精辟独到,读史风格自成一家,静读使人慧心增益。
本书以丰富真切的激情和朴实流畅的笔调叙述了作者从西南联大走来的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与人生轨迹,刻面了一个 老联大人 在时代风云变幻中执著的学术追求、恪守学术节操的赤子之心以及与时代变化息息相关的个人命运。 全书共四部分。求学为学:回顾了从石室中学到西南联大 北京大学到武汉大学的难忘岁月,在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领域中的艰苦跋涉、奋力攀登留下的深深足迹。 译事回眸:讲述了在冯至先生的课堂上学德语,在贺麟、洪谦先生指导下参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翻译的轶事,合作新译康德三大批判著作、首译黑格尔《精神哲学》的艰辛轨迹。 随笔漫泌缅怀了恩师汤用彤、贺麟的教诲,对学长汪子嵩投身《希腊哲学史》多卷本壮举的赞赏,对莫逆之交罗荣渠往事的追忆以及对 老搭档 陈修斋的深切
本书上辑主要以读者熟悉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为考察对象,探究那些被我们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隐藏起来的秘密。我们受过的历史教育常是总其大概,往往前因后果不完备,多种说法只取其一,这实际上很容易产生“错觉”:历 只有这样一种情况,或者历史情况本就是这样的。本书通过综述传世文献,结合新出土材料,推敲历史的细节,打破历史的“错觉”。读罢此书,你可能会有“原来如此”的感慨: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原来古代就有这些器物;原来古代有与 相似的行为方式;原来他们是同时代的,我原来记的居然是错的?甚至可能会出现对某个人物印象的“反转”,等等。本书下辑主要以大家熟悉的古诗文以及经典名著为考察对象,把这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考察,像破案一样,解开文章中的“暗语”,看看其背后隐藏着怎样
日本文化学者松冈正刚,运用 编辑学 知识和将历史、事件、现象、文化等进行各种映射比较的方法,来剖析世界近现代史中主要国家的辗转变迁,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势力演变。作者认为当今日本因缺乏对本国的历史反思和对东亚各国的重新认识,而迷失了今后的方向,从而陷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本书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中主要国家的辗转变迁,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势力演变,为关于日本这一国家的定位思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西方卷主要介绍中东、南亚和日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