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书号:9787553819471 书名: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定价:6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书号:9787545583137 书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定价:8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为历史学家杨念群在对当代历史研究进行反思与回顾的基础上,所作的有关“览史”“阅世”的一系列思考。作者从人们熟知的历史常识出发,延宕开去,深思论议藏匿于史书中 不为人所知的种种面向。在作者看来,我们常常不知不觉陷入一些似是而非的历史常识之中,这些历史常识本身应当是被怀疑的。因此,要对已构成我们生活常识的那部分历史观提出 商榷和修正,想办法克服刻板僵化的认识,激活一些鲜灵的思想。作者回到历史场景,重审历史书写,既为历史研究提供现代镜鉴,又以史学精神关怀当下社会。
动荡年代,生命如此短暂,哪怕高门贵胄,死亡一来,也要“顾万物而遗恨,收百虑而长逝”,终于“扃幽户以大毕,泝玄阙而长辞”(陆机语)。一千多年后,终于会重启那扇“幽户”,面对灰烬式的遗存,还能不能读出曾经有温度的生命历程,来不及完成的人生遗恨?本书将“归葬”视为中国文化“个案”,以六朝为背景,去理解中国人在终极安顿途中的文化再造:一项习以为常的“传统”如何被遗忘、被更改、被选择性保存?旧观念旧习俗对新社会的权力秩序、个人身份建构会产生哪些影响?中国人文化逻辑中的个体自由与家国想像如何产生与演变?
中国是一个盛行传说的国家,从远古的创世神话传说一直到近古的宫廷密闻、神秘宝藏等,无所不包。尽管传说不是历史,也因此被剔除在正史之外,但传说包含着真实的历史因子,甚或某些传说本身就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如尧舜建都平阳的传说、夏商周三代的某些传说、成都都江堰李冰石人的传说、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和地宫宝藏的传说、张献忠 江口沉银 传说和清光绪皇帝被害传说等,都被考古证明是实有其事,只不过是在流传过程中被添枝加叶,过度虚饰了而已。 本书以严谨的考古发现为基础,深入挖掘每一块砖、每一片瓦背后的故事。作者不仅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大脉络,更关注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细节,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
《大诰》是洪武帝朱元璋把自己审讯、判决定案的各类案件汇总起来,以被诛杀者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刑事法规,后来就以诰文形式颁布天下。本书作者从《大诰》中选取了“史灵芝案”“郭桓案”“小疾灵”“宋重八案”““陈寿六案”“粮长瞿仲亮案”“剁指案”“路引案”“彭玉琳案”“潘富案 ”等的审案纪实,从个体的命运出发,来解读洪武时代的生存密码。《活在洪武时代》将十三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朱元璋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了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
《灵魂之水:芬芳酒香里的中华文踪》一书作者深入追寻华夏文明中历久弥香的酒文化,深入浅出地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各种典故、故事,读来引人入胜。本书从源出传说的酒文化、物质层面的酒文化、制度层面的酒文化、酒文化中的历史风云、酒文化与文人雅会、酒文化与诗词歌赋、酒文化与古典小说、酒文化与书画艺术、酒文化与音乐舞蹈、酒文化与民间习俗、雅俗酒令各擅场几个方面入手,用流畅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将伴随中华文明的酒的故事徐徐展开,以酒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呈现历史弧光。正如作者所言,酒是欢乐者的良友,更是悲伤者的知己;让得意者放达,更让失意者解脱;给灰色的生活添彩,更给苦涩的人生增趣;给寂寞者以安慰,更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凡夫俗子以现实的欢愉,更给骚人墨客以浪漫的吟咏……
书号:9787545220063 书名: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 定价:7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通过研究多个世界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的交汇,作者再次探索了历史与哲学、社会学、文献学及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面对民族主义的不断进步,这种记载历史的方法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一些特定事件、文化或宗教现象。从印度到俄罗斯,从非殖民化到伊斯兰教,这本著作告诉读者,全球史不仅能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也将超越将历史视作不同文明间冲突的观点。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 合乎道德的选择……全书以学贯中西古今的现代视角反观古代中国社会,叙述旁征博引却流畅自然,直抵观念核心而不晦涩难懂。即便是 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寻踪索迹,从中洞悉真知灼见,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 \\\"
暂无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彩多姿、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迹。”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目前所独具的特色。第一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细讨论其内容、书体、制度及其特质。第八章讨论各种书写工具的形式和演变。第九章,总结以上各章所述要点,以通俗语言做概括性的阐释。本书的重点在考察铭刻和书籍之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如材料、形式、技术、方法等。各种书
《三省制略论(增订本)》为1986年齐鲁书社同名书的增订本,因 版已久,学界期望再版的呼声较高,可见本书所具有的较高学术价值。作者选取从秦开始到唐五代的长时段,对三省制的形成,包括三省的形成与三省制的酝酿及破坏进行了一个综合与系统的研究。主要考察了三省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秦汉丞相、三公制向唐三省制转变的原因和过程,造成三省制被破坏的三个因素,以及破坏的原因和过程。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古代官职研究的经典之作。 \\\"
《有承担的学术》是学者钱理群知人论世的有情之作,集中书写了二十余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人学者。钱理群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学人”的影响比“学问”的传授 重要, 根本, 带基础性。 全书分五辑,从“史家的风范”“人的标尺”“传统的构建”“同时代人”“怀念、回忆与祝福”等不同角度立意,评述、回忆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中王瑶、林庚、贾植芳、钱谷融等 代学人,严家炎、樊骏、孙玉石等第二代学人,以及王富仁、赵园等与钱理群同时代的学人,其中既有对学人行谊的追述,又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立源头直述至今,兼有文学史、心灵史的意义。这些越经磨难越显纯真的学人使我们看到,在这“喧闹的世界”里,依然存在着“生命的、学术的沉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