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本书以江左几家侨性士族与司马皇权结合的历史兴衰为线索,从政治史角度对我国中古政治史中"东晋门阀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独特考察。
书号:9787553819471 书名: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定价:6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书号:9787545583137 书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定价:8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书号:9787220135644 书名:华北:1937 1945/壹卷精选 定价:72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书号:9787208189157 书名: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 定价:8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这是一部讲述晚明时期几位士大夫悲惨命运的通俗历史作品。该书着眼于晚明江南的六位士人,在书中,他们面临多方的威胁,地位不再,财物散尽,甚至被逼上绝路,他们相似的遭遇呈现的是晚明时期江南地区的巨大社会变迁。作者唐元鹏以士大夫的故事引出晚明江南的困局,沿用了其见微知著的写法,在生动、诙谐的语言中点出历史的真相。
从早期的西进扩张到特朗普的边境墙,对于边境的意义有了新的、令人大开眼界的诠释。 在《神话的终结》中,著名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格雷格·格兰丁探索了美国历史上从独立革命到1898年美西战争、从罗斯福新政到2016年总统大选的过程中边境的变化和意义。他指出,几个世纪以来,美国的不断扩张——战争和门户开放政策——充当了“逃生之门”,有助于将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向外转移。但美国国内问题,从种族主义到种族不平等等问题,从来没有被直面过。而2008年金融危机和美国在中东战场无法取胜的双重挫折,导致美国国内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抬头,*的愤怒和两极分化将特朗普推为总统。而特朗普上台后在美墨边境修建的边境墙,标志着美国例外主义的终结。 作为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获奖作品、美国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品,本书另辟蹊
通过对考古学推翻的诸多中国历史知识系统的梳理,用确凿的考古发现结合历史文献,对其中的每个历史事件都做了详尽的叙述和说明,并分析了其中各个历史事件在文献记载中出错,以及为什么会出错等情况,将考古学成果转化成普通读者容易接受的通俗读物的形式,还原了历史的本真面目。
中国是一个盛行传说的国家,从远古的创世神话传说一直到近古的宫廷密闻、神秘宝藏等,无所不包。尽管传说不是历史,也因此被剔除在正史之外,但传说包含着真实的历史因子,甚或某些传说本身就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如尧舜建都平阳的传说、夏商周三代的某些传说、成都都江堰李冰石人的传说、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和地宫宝藏的传说、张献忠 江口沉银 传说和清光绪皇帝被害传说等,都被考古证明是实有其事,只不过是在流传过程中被添枝加叶,过度虚饰了而已。 本书以严谨的考古发现为基础,深入挖掘每一块砖、每一片瓦背后的故事。作者不仅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大脉络,更关注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细节,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
《灵魂之水:芬芳酒香里的中华文踪》一书作者深入追寻华夏文明中历久弥香的酒文化,深入浅出地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各种典故、故事,读来引人入胜。本书从源出传说的酒文化、物质层面的酒文化、制度层面的酒文化、酒文化中的历史风云、酒文化与文人雅会、酒文化与诗词歌赋、酒文化与古典小说、酒文化与书画艺术、酒文化与音乐舞蹈、酒文化与民间习俗、雅俗酒令各擅场几个方面入手,用流畅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将伴随中华文明的酒的故事徐徐展开,以酒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呈现历史弧光。正如作者所言,酒是欢乐者的良友,更是悲伤者的知己;让得意者放达,更让失意者解脱;给灰色的生活添彩,更给苦涩的人生增趣;给寂寞者以安慰,更给孤独者以温暖;给凡夫俗子以现实的欢愉,更给骚人墨客以浪漫的吟咏……
书号:9787545220063 书名:以毒为药:古代中国的医疗、文化与政治 定价:7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通过研究多个世界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的交汇,作者再次探索了历史与哲学、社会学、文献学及经济学之间的关系。面对民族主义的不断进步,这种记载历史的方法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一些特定事件、文化或宗教现象。从印度到俄罗斯,从非殖民化到伊斯兰教,这本著作告诉读者,全球史不仅能丰富历史研究的视角,也将超越将历史视作不同文明间冲突的观点。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 合乎道德的选择……全书以学贯中西古今的现代视角反观古代中国社会,叙述旁征博引却流畅自然,直抵观念核心而不晦涩难懂。即便是 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寻踪索迹,从中洞悉真知灼见,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 \\\"
本书收录夏鼐科技史与考古学相关文章十六篇,含插图一百余幅,原由作者亲自编定,王世民研究员增补。本书结合考古新资料以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的某些问题,范围涉及天文学、数学、纺织学、冶金学等方面的历史。著者不仅利用考古学方面的新发现,并且引用许多文献,相互参证,以阐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一些光辉的成就,同时也纠正了中国科技史上某些错误的说法,使我们关于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要贡献,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本书所附图片,除考古文物的实物照片外,还有许多作者绘制的精美示意图,如还原纺织物的花纹、模拟古代工具器物的工作原理、图示古代天文知识等,大大增强了本书可读性,不仅可供研究中国科技史工作者、考古文物工作者以及一般史学工作者参考之用,而且可作为科普性读物供学生群体等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与太平洋”“全球史与海洋史”三部分,是关于世界范围内各种“联系”的历史,既包括东南亚与中国、印度洋与太平洋两大块纵横经纬的交互内容,也涉及在海洋史、中外关系史、全球史框架下发见的时间、空间和人事,立足南洋观察,思考两洋体系。全书审视了环南海研究的理论和材料、早期西荷东亚扩张的竞争与冲突、中国与东南亚互动、印度洋史书写模式、以印度洋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东亚海上贸易世界、太平洋时代概念、太平洋世界移民、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野、区域划分、学科设置、研究导向、观念变迁等诸多问题,以海洋史的议题贯穿始终,间或浮现全球史的视角和关怀,“立足东南亚,兼及印太,放眼全球”,与走向世界的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