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4册】李伯重文集
罗杰·克劳利著的《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共3册)(精)》是叙述地中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 《海洋帝国》主要描写16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帝国,与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和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结成的“神圣联盟”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即旧世界中心,在地中海进行的著名岛屿攻防战和海上大决战,包括罗得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战役以及勒班陀海上战役等。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徒士兵。在一连数周的炮火之后,城市轰然陷落,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也标志着拜
【全10册】成语里的万年中华史
一部太平天国兴亡录,就是一部晚清中国大历史。本书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社会组织的领导人,同时对各地历史文化进行了介绍。不歪曲,不编造,客观还原真实的细节。
《劳榦先生著作集》分上下两卷,收入劳榦先生的作品146篇,全部文章在大陆次结集出版。劳榦先生发表过的文章数量庞大,内容博杂,这次收入的按主题主要分为九个部分,包括史学理论与中国史问题、上古史及相关问题、秦汉史及相关问题、边疆史与中外关系史、思想与宗教、文字与文学、艺术与博物、自述与怀人、书信及其他。
本书为“晚清官书局研究书系”之一。19世纪中叶,清政府实行积极的出版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创办了大量的书局。官书局分设于各地,刊刻传统经典,翻译西学著作,出版量之大,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居历代官方出版机构之首。官书局产生于雕版印刷日趋没落,新的印刷技术日渐兴起之际,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出版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晚清官书局是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先声,象征着中国出版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该书梳理了官书局的研究现状,并就官书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对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文化史研究者都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作者王明珂是杰出的历史人类学家,现为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在海峡两岸学术界极具影响力。这是他的随笔集,分为三辑。在“思亲怀人篇”,作者深情回忆“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怀念恩师,重新发现边缘时代的边缘人,寻访学界前辈的足迹,观察历史变迁的微观过程。“学术反思篇”是本书的重点,汇集了作者数十年来田野考察与学术探索的心得,浸透着深刻的学术反思与深沉的现实关怀。“学术访谈篇”收录了三篇深度采访,从中可以了解作者的人生轨迹与研究经验。 作者矢志坚持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这使他的调查研究接地气,通人情,明事理,行文平易通达,深具现实关怀与学术反思力。
《越秀碑刻》是研究岭南金石的一本专题性图书,收录广州市越秀区碑刻一百方,分宗教、学宫、祠堂、名胜、墓志、其他六大类别,以图、文、考略的形式著录。图,即拓本或照片图录;文,即释文玉并加标点;考略,即简略的考评与研究文字。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州市越秀地区所存金石的现状况以及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考古价值、文献补充价值、书法研究价值、文学欣赏价值等。
《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彝学:夜郎史传》中记述了夜郎家支的正宗谱系,指出夜郎的族源,出于古夷人武部族的武僰支,始祖僰阿蒙。夜郎的三世孙夜郎朵开始建国,兴起君长制,号称“夜郎勾起”。其时约当春秋中叶,其地在滇东北境。僰阿蒙八世孙武阿古时,与武古笃部族联姻。居太液南岸。武古笃为今彝族阿细一支的先世。太夜,江河名,疑是汉书史书记载传说为竹王兴起的遁水。
《散叶集》是由历史学家陈梧桐教授撰著的史学文集,最近由河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陈梧桐教授先后出版过《洪武大帝朱元璋》、《黄河传》、《朱元璋研究》、《古代民族关系论稿》、《履痕集》、《自从出了朱皇帝》等多部专著和论文集,甚得学术界好评。现在出版的《散叶集》以飨读者。
《中外历史年表》以时间为坐标,以不同颜色的图标代表不同的地域,将中国历史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科技文化,尽可能详细地展示于一表之中,既描述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又方便读者进行横向的比较。可谓:一册在手,纵览天下、古今大事。
《亚历山大大帝》是德国历史学家德罗伊森的处女作,单卷本首次出版于1833年。四十几年后(1877/78年),暮年的德罗伊森亲自修订此书,并将其与另外两卷后继者史(分别写于1836、1843年)合并,统名为《希腊化史》(Geschichte des Hellenismus)。 在德罗伊森眼中,亚历山大大帝绝不是浴血冒进的一介武夫,征战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才是他心之所向,天下大同才是他的终ji目标。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死后他创建的帝国随即分崩离析。表面上这是武力制胜的必然悲剧,其背后不可见的精神交融却孕育出坚不可摧的强大生机。亚历山大大帝不是古希腊世界的终结者,而是一个全新文明的开创者。他用激情挑战着血肉人身的极限,用沉着、自信和无畏,开示出超脱尘世的精神力量。如果说英雄成就历史,那么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和他身后百年“希腊化”
百年宋案研究首要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尚小明著的《宋案重审/近世中国》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书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坛秘辛,对案件发生前后的许多矛盾现象也都给予了合乎事实与逻辑的解释。全书约有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