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意思(世界篇上下)》由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编著。 格物致知,万万没想到的趣味历史。 你知道吗?辣椒是玛雅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整形美容追根溯源是为了修复战争创伤,拿破仑是“香水狂魔”,冰淇淋是唐朝人的流行饮品,几百年前的人们就已玩过“非诚勿扰”,诺贝尔科学奖居然有那么多乌龙事件…… 看世界找找历史边际,一段文明诞生的传奇往事,每一点趣味都深藏着时空的传奇。
《捍卫历史》中,艾文斯从史学史的角度展开讨论,辅以其本人大量的实际研究经验,旁征博引、参照比对,既很好总结与反思了以卡尔与艾尔顿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乃至19、20世纪的史学史与史学思想,还讨论了材料、证据、因果关系、客观性等关键的历史概念及其意义变化,有理有据地反击了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进攻。艾文斯强调历史学是一门经验主义的学科,它更关注知识的内容而非本质,历史学家若是足够小心谨慎,客观的历史知识既是可以期望的,也是能够获得的。可艾文斯本人亦非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反对者,他指出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产生了许多有益影响,历史学家应该将这些有益的影响贯彻到当下的历史研究中。
《史记》一书,上始轩辕,下迄天汉,集古史之大成,而考地者於此独阙。国学大师钱穆于抗战初期苏州沦陷期,隐居耦园,以所存古史地理书二、三十种,昕夕握管,越一年而成本书。书中地名分卷,大体依照《史记》原有篇目,而地名编排之次序,亦可约略见其时代之先后。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的代表性论文,分为“空间”“制度”“社会”三部分,着意于从整体上考察中国古代的空间、人群、制度与社会等问题。在“空间”部分,作者考察“封”“疆”“界”的含义,并分析“越”的历史空间内涵。在“制度”部分,作者描绘秦代县级行政机构的总体图景及其运行机制,考察唐宋时期厢、乡里制度及新县的置立,关注王朝 自上而下的制度,也在意民间社会自生、内在的制度,诸如中国农田水利规章中体现的民约。在“社会”部分,作者关注被归属于某一阶层的人的生计与身份,探讨中国古代早期庶人的“名”与“姓名”,以及秦统治下人民的身份与社会结构。
本书围绕对十九世纪到当代的德国历史观和德国民族史学思想传统的讨论,追溯了德国自由主义的悲剧性历史,考察了使德国民族主义的反民主特征得以合法化的历史观。当现代历史研究十九世纪首先在德国大学中被职业化的时候,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与正在上升的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德国的历史研究绝非如德国历史学家们声称的那样科学和客观,而是受到了对德国民族性认同的深刻影响,这种“历史主义”虽不能说直接导向了主义,但在很重要的方面为1933年德国抛弃民主制度和确立主义的恐怖统治扫清了道路。
辽夏金元史学增添了民族特点,呈现出新的气象。其中,少数民族史学批评的开展为民族史学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经典的阅读与流传,造就了各族知识精英,有力地推进了多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发展。这一时期史学批评成果尽管不能宋代相比,但具有史学批评内涵的言论、论著也彰显了辽夏金元的史学观念,只是各族批评者史学素养参差不齐,见解精粗相杂,显示出多层次性。本卷阐释了其时史学批评的主体内容、基本特点和重要意义。
青岛地区是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重要集结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即墨北阡遗址、胶州三里河遗址和平度东岳石遗址为代表的东夷文化精彩纷呈。逮至周秦汉时期,以即墨、琅琊和不其为代表的城市文明异峰突起,呈现了海陆一体化的文化视野,在文明对话与文化自觉方面蕴含着诸多有益于未来启示。本文分“海洋聚落:东夷文化在青岛”“周秦汉时期青岛地区的城市文明”两篇,探讨了青岛地区东夷文化暨早期城市起源问题。
从岩石上的神秘图像,到陶器、建筑上的纹饰与壁画,绘画的二维平面如何产生?从陶瓮上的鹳鱼石斧图,到彩绘漆盒上人物与时空交叠的空间性图画,器物表面的写实绘画如何引发了画像的独立?楚汉墓葬礼仪艺术展现的 个绘画高潮如何联系着后世佛教壁画和卷轴画的繁荣发展?名家辈出的宫廷艺术与臻于极盛的公共宗教艺术在朝野间的争奇斗艳如何塑造了富有变化和新意的盛唐气象?在中国绘画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以唐末为节点的早期绘画担负着开发绘画媒材的宏大历史职责,无名画家的集体创作在日常生活和宗教礼仪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于以卷轴画为大宗的后世绘画,考古材料中所反映出的不同时期、地域和画手的风格变化,使得这段绘画史具有了研究方法上的独特性格。
《唐代妇女生活》包括唐代妇女社会面貌概说、妇女阶层与群体、妇女生活与习俗、妇女教育与女教著述、妇女社会活动、妇女才华与业绩、唐人的女性观七章内容,每章又分为若干节进行条分缕析的论说。附录为作者撰写的《风流女冠鱼玄机传》。作者通过对唐代妇女生活多方位的观察,力图为唐代妇女勾画一幅群像,还原唐代妇女的生活样貌,丰富人们对唐代社会的理解。《唐代妇女生活》立论角度高、分析透辟、文笔优美、可读性强。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史书、诗文、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之外,还采用了许多墓志文献,取材广泛,内容扎实,论述严谨。
你知道吗?在宋代,燃放烟火是市民生活技艺的一种,由此出现了职业“烟火师”。 你知道吗?至少在宋代,就有比较明确的以说唱乞讨为生的“艺术乞丐”。宋代以后,有些乞丐以传统曲艺“莲花落”乞食,也就是说,当乞丐,是需要拜师学艺的。 ?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常用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蝴蝶装”(像两只蝴蝶一样,对折起来再装订),这也是宋代人发明的——这是阅读书籍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上述这些内容,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市民生活研究专家伊永文教授 力作《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中读到。该书收录了伊永文教授写作的读史札记、专栏随笔、学术论文,文笔通俗流畅优美,每一篇作品都能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余有所收获。
天文分野是由中国传统星占学衍生出来的一套认知天地对应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既是传统星占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书从历史学的视角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天文分野的历史演变、理论模式及其政治文化涵义做了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天文分野学说的起源、释义和理论类型,重点考察影响z大的二十八宿及十二次分野体系的形成、定型与衍变,以及在古代王朝政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折射出的天下观思想,进而透过天文分野的视阈对东西方世界观试作比较,体现出一种全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