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吕思勉史学代表性的学术论著。上半部分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半部分按历史顺序叙述了中国政治历史的变革。 独特的体例结构与内容编排,展现了吕思勉作为历史学家的学术追求: 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
本书以秦晖在清华大学讲授“秦汉史”课程为蓝本,增加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考古资料,几经整理修改而成。不同于最初的课堂录音,此次成书比录音记录多出近一倍内容。而且,不同于传统的断代史著述,本书略于政治史,而从纵(时间上的周秦、汉唐对比)横(空间上的秦汉与罗马帝国对比)两个维度来探讨秦汉帝国那套政治经济制度和观念的由来,以及它们在秦汉以后的影响,高屋建瓴,对于当下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生动翔实地还原了毛泽东从建国前夕至其去世这段时期走过的历史历程,真实再现了1949年到1976年共和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国事风云,生动讲述了伟人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伟人有血有肉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记录了伟人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书中载入多幅毛泽东这段岁月的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许多照片是首次公开发表,有的照片还是首次还原色彩,全书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
为什么说看完了河西走廊就看完了全中国?古代如何走海路从印度回到长安? 秦岭为什么又被称作 中华龙脊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原来不止一条? 洛阳凭什么成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强盛的王朝一定要控制西域? 刘邦为什么要定都长安而不是洛阳?为什么古代的名臣名将总是扎堆出现? 《地理中的中国史》以 自然 人文 为主题,结合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南北方、边疆内陆等区位,共计36个地理单元专题,地形地貌、局势等近40幅地图,讲述中国近三千年的历史演进、人文现象;从空间角度解读地理条件制约与变化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偶然与必然。透过这本书,在朝代更迭中寻找共同的人文归属,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书首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 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中国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 全书在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文化精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至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奋斗者是精神为富足的人,也是懂得幸福、享受幸福的人。”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所有的奋斗者,都是新时代的楷模。本书通过《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团队亲身采访、深度挖掘,精选了30余位科学界功勋模范人物,既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又有“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用事迹和感人故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守爱国情怀、坚定奋斗意志,激发各行各业的人士更加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书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僅举大纲,删其琐简,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
看半小时漫画,通五千年历史,用漫画解读历史,开启读史新潮流。仅仅通过手绘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就清晰地捋出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没想到我们的祖先可能来自非洲;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夏朝就是一本人肉错题集;西周分封制其实就是在玩斗地主;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楚汉之争八卦多;三国就三大战役;大唐盛世开门红;两宋繁荣特有钱;元朝皇帝换得快;大明皇大多逃不开斗外敌、斗奸臣、平内乱三件事;清朝皇帝非常努力,但挡不住世界改革的浪潮……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不知不觉通晓历史!
本书可说是自有为张居正立传以来最深入、最公正、最能“美恶不掩,各从其实”的巨著。(台湾学者徐泓语) 它不同于前人作品的优选特点,在于作者运用了丰富而罕见的史料,除实录、政书等官方出版品外,引用的私人笔记、文集、书信达150余种,以明代为主的地方志达65种。因此能深入许多以前学者所未谈到的细节。 对张居正在改革中所要面对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作者分别立档,上有皇帝、太后,旁及宦阉权竖、外戚、各派言官,特别是与之曾共事的历届内阁大学士、重要文臣僚佐都有叙及,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皆为同类著述所罕见。 同时,书中提出了“隆万改革”的新判断和新概念,重新审视后发现,高拱和张居正在隆庆时期已经联手进行重大的改革,在吏治、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使垂危的明王朝出现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荒野上的大师》讲述的是1920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作者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这四大机构走出了诸多考古名家,(李济、赵元任、吴宓、贾兰坡、夏鼐、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等等),作者以细腻感性的笔法,讲述了他们在考古现场和学术书斋中的工作与贡献,突出了他们在逆境中开辟新天地的勇气和毅力,表现了他们在内忧外患之际凭热血和专业为国效力的事迹。《荒野上的大师》还描绘了当时的诸多重大发现,这些发现让中国在世界考古舞台上有了话语权。值此中国考古百年,《荒野上的大师》意在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希冀今人再创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它们是近代中国文化目前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全书采用黄帝与岐伯问答的方式,总结古代医家长期的医疗实践,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而成。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这一理论体系的建立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目前的著名医家和医学流派,都是在《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内经》为医典之祖。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硬面精装,装帧高雅,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