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简介:《晋国600年》分为四册,生动讲述了先秦时期晋国六百余年历史,厘清了晋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逻辑,深刻剖析了晋国兴、盛、衰、亡的历史原因。作者立足于古籍史料,同时参考了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晋国权位之争、制度之变和春秋争霸故事,并常佐以精彩点评,以晋国的霸业兴衰为中心展现了春秋时期云谲波诡的历史画卷。分册简介:《晋国600年1:周礼秩序的解构与重构》聚焦于晋国从开国到晋文公时期初步确立霸主地位的历史进程,讲述了从唐叔虞到晋文公的具有代表性的晋国王侯将相如何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历经纷乱,治国强国,以 法令的形式确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 行政运行机制。第二册《晋国600年2:中原霸权的兴盛与衰落》聚焦于自晋文公城濮之战到晋平公十二年晋楚弭兵会盟这一时期,生动讲述了晋国与秦、楚、齐三
以三国为历史背景,重点刻画从汉灵帝执政后期到三国归晋的100年间的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其余的人和事多为简要写法,带有三国简史性质。世人皆谈三国,但很多人都因虚构演义的精彩而弱化了对历史的认知,似乎这些才是人们茶余饭后所谈的“三国”,但历史不是演义,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揭开一个个有关三国的未解之谜,告诉您一个被复杂表象掩盖下的真实的三国。本书用通俗轻松的语言娓娓道来,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历史,叙说那被隐藏了1800年的真相。
陈寿所作《三国志》过于简略,经裴松之作注,内容充实了很多。但裴注主要充实了史实,典章名物方面尚多缺失。近人卢弼先生博采众书,精加校释,误者正之,缺者补之,核正地理,诠释名物,大大有益于本书的研究者。此次出版,又经著名学者钱剑夫先生作了标点整理,读者更为方便。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以“三国归晋”的雄壮篇章收场了,然而“归晋”之后的历史,分合大势,却少有人知。 一段汉人与胡人对峙的历史,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一部号角伴钟声共鸣的诗篇,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收场的呢? 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讲述了三国之后一个半世纪壮烈的十六国纷争的历史。
《八十自述:走在思考的路上》是国内著名学者、南开大学荣誉教授刘泽华先生的回忆录,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谈的是自己八十年的人生经历:从出生写起,在历经少年时期的恐惧、青年时期对红色的追求乃至“文ge”时期的种种磨难后,开启了萌动于“文ge”后期的个体的文化反思之旅,并由此转向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相关领域研究,创造性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以“王权支配社会”为主要观点的中国王权主义学说这是该领域研究的重大突破与转折,引发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界广泛而深入的热烈讨论,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下编,详述了自己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概要性介绍了中国王权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这一学说的认识和理解。
《国史通鉴》第三部《乡关何处:两晋南北朝卷》共十九讲,从西晋灭吴结束三国分立局面开始,到“八王之乱”、“永嘉之变”引发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与融合,至隋文帝统一中国止,择取其间对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讲述,分析得失,以史为鉴。严谨的学术态度、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本书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