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是一柄双刃剑,有人视之为潮流,有人则视之为旋涡,在后者眼里,中国从近代向现代转型,所感染的一大病症即可形容为 激进之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 告别革命 的呼喊声中,对激进主义的剧烈批判构成了中国学界与舆论界的主流。可是,如果不能洞察激进的起源,如果不去追究 说什么激进 背后的 为什么激进 ,如果不愿设身处地去追索为什么众多国人会投身激进之河,那么不管后世的批判多么慷慨激昂,多么痛心疾首,都无法驱散激进的身影
中国 近三百年的历史中,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 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代。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 有活力的一个时期”。本书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 加多元化”。此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本书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
李礼,资深媒体人,法学博士,现任《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著有(含编著)《27站,中国近代史之旅》《民国前传》《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等。
本书主要从新闻生产的角度,聚焦莫理循在华生涯中的《泰晤士报》记者阶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探究莫理循的报道本身及其背后所涉及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点、组织形态、人际博弈、个性特征等因素,理论与史实相结合,还原和评价莫理循在清末政治中既以舆论议政、又以西方名记身份亲自参与如苏报案、丁未政潮等清末政治事件并间接影响事件走向的双重角色与作用。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天国梦魇》本书是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系列的第二册,图文并茂,解说生动,主题为太平天国运动,系统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对清朝统治的冲击,以及清政府的应对中暗含了哪些玄机,汉族官员势力兴起对之后的形式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等等,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军事斗争的乱象和联系。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三垣笔记》为元明史料笔记之一种。作者李清曾任明朝刑、吏、工科给事中,明亡后隐居故里,著书自娱。《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三垣笔记》大都是他任三科给事中时耳闻目睹有关朝章典故和当时朝廷重要官员的言论行事,以目睹与耳闻分为“笔记”和“附识”两大类,足见作者之谨严。《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三垣笔记》提供了明末崇祯、弘光两朝各方面的真实史料,或不见它书记载,或它书言之简略此独言之详悉,足见此书之价值。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命题,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在在发人深省。分析精当,文笔生动。相信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脉动,进而增进对这段屈辱与奋斗的认知度。 推荐购买 : 《绝版甲午(全新修订版)》
《 战争:雅典人和斯巴达人怎样打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之间长达27年伯罗奔尼撒战争进行了再解读,作者从现代人的角度对这场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的新颖性。书中时时透出对于武力与文明之间关系的担忧,以及将雅典与当今美国的对比,让人看到作为一名军事史专家的维克多·汉森对于美国未来的担忧。
《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作者曾任孙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亲历过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重大事件,从而收集了革命活动中的大量报导、通讯、私人文件和当时党内人士的回忆录,利用这些资料,并根据其对民国成立前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广泛知识,撰写辛亥革命前的革命党史及其活动,所述事件皆有所本。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现收入“辛亥记忆”丛书。
考察从清代到民国初期的中国传统仕女画、年画、画报、期刊漫画、月份牌广告画等图像资料,结合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社会背景,可以发现,缠足由盛转衰(倡导“天足”)、提倡“天乳”与“曲线”的革命、女体的公开、近代女性服饰的选择,以及女性与家庭的关系,这几个方面尤其能够体现社会与男权对女性及其身体的塑造,女性的觉醒和自觉或不自觉的抵抗在这几点上也表现得最突出。正是在这几个点上,作者通过对相关图像的研究,展现了她对20世纪前后出现的女性题材绘画图像中女性人物身体形态转变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插图本)》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命题,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在在发人深省。分析精当,文笔生动。相信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脉动,进而增进对这段屈辱与奋斗的认知度。 推荐购买 : 《绝版甲午(全新修订版)》
《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修订版)》是一本以茶叶为主线的书,讨论这样一个主要命题:为何英国以茶而富强,而晚清却因茶而走向衰亡。故事时间节点由两部分组成,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前后与1888年的英国入侵西藏前后。让我们去体会茶运与国运的纠葛。 透过一杯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衰败的王朝,收获的也不只是那些廉价的屈辱,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那杯茶,是怎样到了手中,又是怎么丢失的。所谓的全球化,在那个时间里,又是怎样展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