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30-4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40元40-60元6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
筛选:
    • 从晚清到民国 50万册纪念版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756 条评论 )
    • (美)唐德刚 /2019-12-01/ 中国文史出版社
    • 曲折动荡的长江三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目前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十九世纪开始的中国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 年的一场战争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长河须历经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通过三峡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了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

    • ¥33.3 ¥68 折扣:4.9折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6 条评论 )
    • 陈旭麓 著 /2015-07-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认为,“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它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不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复杂性所在,在本书中,作者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命题,进行了具体而有说服力的辨析,在在发人深省。分析精当,文笔生动。相信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脉动,进而增进对这段屈辱与奋斗的认知度。

    • ¥32 ¥71 折扣:4.5折
    • 近代中国东北日本人早期活动研究 王希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版保证】
    •   ( 3 条评论 )
    • 王希亮 /2017-01-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通过强租关东州,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各种手段扩大满铁附属地,行使非法的行政权、驻军权和警察权,构建起中国主权、排斥中国法律约束的“独立王国”。在此基础上,日本国家资本与财阀资本相结合,插手交通、金融、工矿、海港、轻化、商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步掌控了东北经济的命脉。与此同时,日本各色人流涌进东北,积淀了大陆扩张和侵吞东北的社会基础。经过25年的殖民经营,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基础等各方面均占据了强势地位,这也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轻易占领东北不容忽略的深层次原因。

    • ¥34 ¥123 折扣:2.8折
    • 赵钧日记 温州市图书馆 编,陈伟玲 整理 中华书局,【正版保证】
    •   ( 3 条评论 )
    • 温州市图书馆 编,陈伟玲 整理 /2018-02-01/ 中华书局
    • 赵钧(1786—1866),字石渠,一字石臣,号定斋,别署小岐山房主人,又号水竹居主人,庠生。历任瑞安、上韩等地塾师。虽未显达,然亲历道咸时期重要历史变革,且其日记记述详细,对研究近代史不无裨益。相对于史料留存较为丰富的晚清光宣及民国时期,道、咸、同时期的社会史料相对缺乏。赵钧生逢其时,其翔实的记载为研究这一时期地方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被称为“清后期浙南社会缩影”。周梦江曾将其中一部分整理成《赵钧 过来语 辑录》发表于《近代史资料》,受到研究者重视。今将其现存稿本系统整理,为学人提供珍贵的史料。

    • ¥36 ¥79.37 折扣:4.5折
    • 朱维铮学术讲演录
    •   ( 13 条评论 )
    • 朱维铮|责编:陈佩钰 /2020-08-01/ 浙江大学
    • 朱维铮先生(1936—2012),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曾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均有造诣,本书即收录了他在这些领域的演讲录,分为“解经典”“析文化”“探思想”“论学术”“衡国学”“通中西”“读近代”“求文明”八篇,展现了朱先生作为一个历史从业者深切的社会关怀。

    • ¥38 ¥78 折扣:4.9折
    •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 15 条评论 )
    • 黄黎 /2017-08-01/ 福建教育出版社
    • 本书 以十四年抗战,即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至 1945 年 9 月日本投 降为研究时段,以《历史决议》、中央有关文件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以权威档案资料作为参考,准确把握以国共两党 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主题,详述在十四年的抗 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合作成果,在突出中国共产党 中流砥柱作用的同时也翔实阐述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作用,展现了国共合作共同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程。

    • ¥35.1 ¥78 折扣:4.5折
    • 甲午战争 其他
    •   ( 6 条评论 )
    • (日)陈舜臣 /2018-09-01/ 其他
    • 在这场战争中,中日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内幕?朝鲜又扮演了怎样的关键角色? 本书以袁世凯、李鸿章、日本的陆奥宗光、朝鲜的金玉均为中心,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为始,详细讲述了自朝鲜的壬午兵变到甲申政变,从日本处心积虑发动战争到最后李鸿章出面收拾残局,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整部小说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作者引用大量史料,客观地描写了那个特殊时代不同利益团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刻画出垂老的晚清是如何被青春萌动的明治日本打败的,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追问。

    • ¥37.9 ¥79 折扣:4.8折
    • 1901—190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西奥多·罗斯福与中国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 13 条评论 )
    • [美]格雷戈里·摩尔 /2021-12-01/ 江苏人民
    • 摩尔阐明了1901—1909年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复杂的历史和演变。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大量援引档案资料,同时注意到重要 事件和 挑战对美国制定亚洲政策目标的影响。他认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在亚洲追求的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外交政策目标。鉴于当时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有限,罗斯福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捍卫平等的在华贸易机会,同时在口头上承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认识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后,罗斯福政府调整了门户开放政策,让日本充当缓冲,以遏制俄国对中国的野心,从而将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风险降到 。摩尔的结论是,西奥多?罗斯福政府虽然务实,但处理中国问题时存在局限性和刻板印象,没有察觉到那里正在浮现的革命力量和革命情绪。因此,决策者并没有充分理解清朝末年所发生的事件,阻碍了 积极的外交政策的制定。

    • ¥35.88 ¥78 折扣:4.6折
    • 1901—1909年的门户开放政策:西奥多·罗斯福与中国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 2 条评论 )
    • [美]格雷戈里·摩尔 /2021-12-01/ 江苏人民
    • 摩尔阐明了1901—1909年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复杂的历史和演变。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大量援引档案资料,同时注意到重要 事件和 挑战对美国制定亚洲政策目标的影响。他认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在亚洲追求的是被动而非主动的外交政策目标。鉴于当时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有限,罗斯福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捍卫平等的在华贸易机会,同时在口头上承诺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认识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后,罗斯福政府调整了门户开放政策,让日本充当缓冲,以遏制俄国对中国的野心,从而将美国进行军事干预的风险降到 。摩尔的结论是,西奥多?罗斯福政府虽然务实,但处理中国问题时存在局限性和刻板印象,没有察觉到那里正在浮现的革命力量和革命情绪。因此,决策者并没有充分理解清朝末年所发生的事件,阻碍了 积极的外交政策的制定。

    • ¥37.04 ¥78 折扣:4.7折
    • 谢天佑著作集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   ( 54 条评论 )
    • 谢天佑 著 /2021-05-01/ 广西师大
    •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臣民心态的种种表现。 作者着眼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心理刻画,以读史札记的形式,分析从先秦至清代君臣间的心机和智术,以及忠臣义土的应对苦心,别善恶,寓褒贬,辛辣精准地揭示了制度之弊如何激发人性之恶。史论结合,展示了古代朝堂上的生存法则,以及集权政治下的君臣博弈。

    • ¥33.32 ¥68 折扣:4.9折
    • 走向辛亥 从孙文崛起看晚清日落 (日)陈舜臣 著 黄哲昕 译
    •   ( 2 条评论 )
    • (日)陈舜臣 /2019-10-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慈禧太后在晚清危亡之际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康有为要对戊戌变法的失败负多大责任?李鸿章为何自称“裱糊匠”?孙中山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民国“国父”的?《走向辛亥:从孙文崛起看晚清落日》以辛亥革命为契机,百科全书式展现了从晚清到民国的军政、经济和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书中对慈禧、李鸿章、康有为、孙文等人进行了细致刻画,对各派系间的斗争进行了深度还原,并补充了一些被忽视的关键细节,是了解这段历史的通俗读物。"

    • ¥37.92 ¥79 折扣:4.8折
    • 帝国的崩塌(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精)
    •   ( 9 条评论 )
    • 徐飞|责编:方程 /2022-06-01/ 浙江人民
    • 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封闭落后的中国从此劫难不断。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大清帝国垂死挣扎,试图自救,在中央,有李鸿章、奕?这样开明的洋务 ,在地方,有张之洞、刘坤一这样务实的革新力量,在民间,有康有为、谭嗣同这样热血救国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的种种努力, 终没能挽救这个奄奄一息的帝国。本书将梳理和剖析晚清自救运动中诸多重要人物对于现代化的种种误解,以及这种种误解 终推动大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历史进程。任何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本书也将追根溯源,探究种种误解的由来,讲述清政府在灭亡 关头,濒死挣扎的历史细节。

    • ¥39.16 ¥88 折扣:4.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