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日本历史。第一部分从日本人独特的性观念切入,分析日本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简述从绳纹时代到明治维新的历史,重点是分析日本为什么进行大化改新,以及大化改新何以失败,对比日本历史轨迹与中国的相似之处;第三部分分析日本人的世界观念以及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第四部分则总结日本国民性的成因及特点。 本书以多元视角与理解路径,解答关于日本的困惑,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一个参照物。
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本书从四个维度为读者呈现了一部立体而丰富的
《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是作者约翰·W.道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结束后的日本的杰出研究。书中大量引用日文材料,并有数十幅精心挑选的档案照片。它是关于长达六年之久的美国对日占领最完整、最重
1839年,一个名叫常野的日本女人逃离家乡,从乡下徒步前往首都江户。这一年她35岁,离了三次婚,她的家人急着再把她嫁出去,无论对象是谁。 在江户,日子比在乡下要苦得多,常野只能住在三叠大小(约5平方米)的房间里,甚至没有一件可供换洗的外套。作为外乡人,她的生活脆弱如浮萍,火灾、饥荒、幕府改革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毁掉她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家乡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常野认输回家,可是她没有。
日本 近代 的模式范本 欧洲的 近代 是什么?政党政治是如何在日本产生的?资本主义在日本如何形成?日本为什么会成为殖民帝国? 殖民 的影响是什么?天皇制对近代日本的意义何在?日本将走向何处? 日本的近代化,是依照19世纪后半叶欧洲先进国的模式进行的。白芝浩提出的欧洲 近代 的概念,以 基于讨论的统治 为中心,以 贸易 和 殖民 为系列概念组合而成。本书的课题,即参照白氏的 近代 概念,尝试阐明日本 近代 的特质。在重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础上,关注使日本近代国民国家形成的政治向心力,经谁人之手、为什么及如何形成;从问题史的角度考察政党政治、资本主义、殖民帝国、天皇制这四个日本近代的主要因素的形成过程;并尝试解答日本近代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将去往何处。
这是作者写给 15 岁正值初中毕业的女儿的一本书。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了剑、心、宝、锄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日本从古代到中世的历史(明治维新以前),讨论了日本的国家形成、历史建构、宗教信仰、社会变动等方面的议题,涉及遣唐使、圣德太子、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幕府更替、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诸多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并对日本中心论等流行观点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全书将被分解为琐碎断代的历史重新整合,展现出其整体面貌。作者通过本书,希望传递给读者的不仅是日本史中具体的细节,更强调看待历史的角度与解读历史的方法,以宏大的胸怀与视野走近历史。
本书接续前作《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只选取事件大纲,向 16 岁的女儿讲述错综复杂又充满争议的日本近现代史。作者从比 开国 更早的 18 世纪末的宽政教育改革说起,透过近现代史上纷繁的政治事件,关注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围绕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等主题,以思想史家的敏锐,展开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观察与思考。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正视了 18 20 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史实的呈现,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认并引导他们反思 大日本帝国 加诸亚洲各国的侵略伤害。希望读者能够以更理性、更坦诚、更深刻的眼光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真田幸村力战到死的大阪夏之阵,拉开了丰臣氏灭亡的序幕。实至名归地掌握天下大权的德川家康于同年颁布了武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以此确立了在全国大名及朝廷间的统治地位。翌年1616年家康死后,秀忠、家光继续强化幕府政治,并逐渐建立起作为政权基础的老中制,由此即使将军卧病在床,政务也能毫无阻碍地进行。本书是明确解析了长达二百六十余年的江户幕府之强盛的名作。
明治宪法颁布后,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西园寺公望等八位元老作为天皇的特别辅助相继登上政治舞台,全权掌管选任首相、内阁存废、战争、修改条约等重要国务,左右了近代日本的发展方向。他们是 政界黑幕 还是民主政治的先驱?元老在天皇与内阁之间如何自处?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元老集团因何成为近代日本真正的指导者?元老位居日本权力中枢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其存在投射出近代日本政党政治不成熟的阴影,但它对于日本近代化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丰富的地热资源造就了日本列岛的温泉文化。从神话时代到现代,跨越时空的 汤治 成为每一页日本史的共同坐标。紫式部在温泉疗养中写出《源氏物语》,高僧空海留下各地开发温泉的传说,名将武田信玄将 隐秘温泉 作为士兵的秘密疗养所。有马、箱根、草津、热海 今日的热门旅行地,曾是许多经典时刻的见证者。 泡汤 已成为日本文化符号,温泉的历史正是观察日本史的绝妙维度。 温泉学者、日本温泉地域学会会长石川理夫从历史记载出发,追溯日本温泉的起源与变迁。从江户时代的全国温泉排行榜,到现代的大规模温泉铁路、旅馆建设热潮, 泡汤 已深入日本社会的肌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带有硫黄味道的氤氲热气,是日式生活方式与物质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温泉信仰的由来、民俗小镇与温泉的共生关系等持续至今的话题,使得温泉在现代包装下,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本质与原理的研究,材料丰富,观点明确,有很强的可读性,它分为六个章节,层层逼进,引人入胜,研究深刻而且透彻,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与思考一个彻底清楚的解释。
凯利.E.克拉格通过查阅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 “失落的营”成员的口述,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 作者着重研究了来自得克萨斯第131野战炮兵团第2营的战士们在成为日军战俘后的悲惨遭遇。这个群体从参军、作战、被俘、经地狱航船到樟宜战俘营、被迫修建缅泰死亡铁路,直到最终获得解放,无一不得到充分的描述。来自得克萨斯的这些战俘们,要与饥饿、疾病作斗争,要与日本看守加诸在他们身上的不平等作斗争,要与日本看守对他们的漠不关心作斗争,要与日本看守随时随地的残酷虐待和肆意杀戮作斗争。他们有一部分长眠在战俘营中以及缅泰死亡铁路的工地上,但他们以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相互照顾、永不放弃的精神与行动,创造了84%的存活率。他们——无论是死难者还是幸存者,都是当之无愧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