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记忆:〈人民画报〉820期封面故事精选》是从《人民画报》创刊以来的820期封面中精选92幅,并配上封面背后的故事及相关图片精心编写而成, 由《人民画报》诞生记、封面解读、国家印迹、风流人物几个部分组成,梳理、展示和回望了新中国历史上那些真实的人与生动的事。通过将《人民画报》封面及其背后的故事串联起来,读者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本书不仅是新中国的记忆,也是一场视觉分享的盛宴。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不仅让中国读者,也让外国读者跟随一幅幅图片了解新中国的发展进程。
......
本书为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著,朱滋萃翻译。在书中,作者详细梳理了古代至十九世纪中叶以前欧人对中国历史文明的了解发展情况,展示了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情况及汉学研究不断繁荣发展的盛况。对后人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有一定启示和帮助作用。
......
本书在当代学者反思 《家语》王肃伪作 说的基础上,立足于古典文献学史与学科理论,对这一《家语》伪书说的演进历程、概念内涵,以及前人论证此说的方法逻辑、心理意图与研究实质等问题再做检讨。结论认为 《家语》王肃伪作 说于清乾隆年间论定,强调王肃从诸多古书中选取素材,有目的地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改动以伪造《家语》,从而使得此书在整体上反映王肃个人的观点意见,带有其自身的风格色彩,应当被视为其个人的创作。以范家相、孙志祖为代表的清代《家语》辨伪者在阎若璩所开创的疏证辨伪范式的影响下,以比勘疏证的方法尝试对《家语》中王肃作伪的痕迹进行清理,以此证明 《家语》王肃伪作 这一命题。然而他们在辨伪中存在着预设立场以循环论证和过度推衍以强行将王肃与伪迹相绑定的情况,其实未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
本书图片涉及二十世纪自老罗斯福至克林顿的所有美国总统,内容从他们青年时代的旧影,到入主白宫的精彩瞬间均有包括。其中半数以上图片由美联社,玛格南图片社等国际权威图片机构提供,具有极高的新闻与艺术价值。
吕思勉编著的《史学与史籍七种(精)》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历史研究法》、《史籍与史学》、《中国史籍读法》、《史通评》、《文史通义评》、《古史家传记文选》、《史籍选文评述》等。其内容大都是吕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史籍、开示史学研究门径而作,对于年轻一代的史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文史资料选辑》是1959年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下,由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发起,以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生动鲜活地记录戊戌以来中国社会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连续性出版物。本辑收录的主要文章有: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对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回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讲述中国探月工程的缘起;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先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回忆等。
滇西各族人民的苦难是从日本轰炸滇缅公路开始的。1940年10月18日,日军出动飞机轰炸滇缅公路,1942年5月4日,日军对滇西重镇保山的轰炸是其中最为惨烈的一次,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空袭造成伤亡及财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大轰炸——滇西的血色记忆》所收录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留下了滇西各族人民在日军的空袭面前顽强生存的血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