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 反封建 平等 这类 关键词 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 租佃神话 和 宗族神话 ,主张在社会 经济分析与思想 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 反儒 与 尊儒 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 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以 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 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 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 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 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 的讨论》《瑞士之路》),订正了原有版本的一些错讹。
《霓虹灯外》是一部系统研究近代上海市井生活的著作。本书梳理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转变的过程,分析了民国时期上海各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层次,并以人力车夫为例,描摹了移民群体在当时的生存状态。通过对上海棚户区及石库门里弄的生活场景再现,卢汉超对上海中下阶层市民的居住空间和日常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叙述和细致的描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近代上海市井生活的 清明上河图 ,全方位展现了传统力量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非凡韧性。
《资治通鉴名句选(上下)/中文经典100句》由 历史专栏作家公孙策编著,从《资治通鉴》中精选经典名句200则,通过“名句的诞生”“ 读懂名句”“名句的故事”“历久弥新说名句”等版块,对经典加以注释,讲述名句相关历史故事,介绍名句的用法。内容文字活泼,揉合现代人阅读的特点,趣味性高,是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入门引导。在其笔下,名句精华 显神韵, 易读能懂。作者着眼于历史,也深刻批注历史内涵,尤其在“历久弥新说名句”中,作者讲述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故事,让读者真切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加能够领会读史的作用——以史为鉴,勿犯前愆。
玄奘西天求法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但那是神话。历 真实的玄奘,从印度归来后写成过一部奇书《大唐西域记》,记载他一路的见闻,讲了许多奇异的故事。本书选取其中一些故事,有龙马,有仙人,也有观音,还有东国的公主和海岛上的罗刹女,结合古代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细加解说,既是“故事新编”,又是历史重现。
《文白对照史记(共4册)》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包括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除了在历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外,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史记》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鲁迅誉之为“史家之*唱,无韵之《离骚》”。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撰,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主要叙述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南朝宋裴松为之注,引魏晋时人著述两百多种,丰富了陈寿《三国志》文本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