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时代汉文史籍对卫拉特蒙古诸部的能称,蒙古语oira (复数为oirad或oyirad)的汉译。蒙元时期译为斡亦剌、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偎剌,时代译为瓦剌,清代译为卫拉持、额鲁特、厄鲁特等。汉语意为“亲近”常引申为近亲者、邻近者。有的学者认为其名来自“oi-yin-arad(森林民)”一词,即拉施特《史集》所说的“林木中百姓”。此外,还有其他的解释,不一一列举。 在有明一代两百多年中,瓦剌既有千军万马乘风驰骋,大地为之颤动的强盛时期,又经历了四面受敌,陷于困境的艰苦岁月,但瓦剌人民始终顽强不息的拚博、奋斗着。本书就是要提示这一历史进程,并触及瓦剌社会生活诸方面,以献给至今尚生息繁衍在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卫拉特蒙古族人民。
《拉达克王国史(950—1842)》是意大利杰出藏学家毕达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为罗马东方丛书之一于1977年由意大利中东和远东研究所出版。这是一部关于拉达克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迄今为止依然是有关拉达克历史的 的作品。著者以《拉达克王统记》及其他数十种相关的藏文文献为主要资料,并充分利用当时所能见到的其他多语种文献资料,并充分吸收前人对拉达克史的研究成果,对文献和史实做了十分全面和细致的收集、整理和校勘、订正。对拉达克历史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研究和建构,其研究水准达到了一个 的高度。它主要关注拉达克地区的政治史,精炼地描述其政治制度和 情况,旨在提供有关拉达克王国从肇始到垮台之历史(公元950—1842年)的一个不间断的记载,同时对拉达克与后藏地区 的交互影响也做了重要补充和系统整理。《拉达克王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