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从藏族起源的神话开篇,讲述了吐蕃王朝逐渐走出狭窄的雅隆河谷,建立起纵贯雪域高原的强大帝国,又一步步跌落云端,在佛、苯的激烈斗争中逐渐走向衰落和分裂的历史过程。其中,力挽狂澜的松赞干布、敲响王朝丧钟的朗达玛、精明智慧的太后赤玛伦、远嫁异域的文成公主、权倾朝野的战神噶尔?钦陵……君君臣臣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创造着吐蕃的历史与辉煌。
本书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大众读物。全书撷取从史前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定56个民族为止漫长的历史时空内,中华民族成员间发生的影响民族史进程的重要事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现中华民族从古代几百上千个大小不等的族群,经过不断分化、重组、融合、演变,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发展成为今天56个民族相依相偎、血脉相通、文化相同的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 全书共 6 卷,各卷书名及主要内容如下: 卷:《根的记忆》。讲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祖先的故事。 第二卷:《天下万邦》。讲述夏、商、周时期大约 1300 年间众多民族的故事,中华民族早的核心族群——夏族形成。 第三卷:《从华夏到汉族》。讲述从春秋战国到汉朝大约 1000 年间的民族故事,中华民族的核心成员——汉族形成。 第四卷:《华胡混血》。讲述从三国到五
在中国历史上曾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族,其早期历史过去学界研究不多,且因史料阙如,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然而,早期党项史(即在西夏政权正式建立前的党项史)对于中国民族史、隋唐五代史及西夏史、宋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1988年本书作者曾经出版了《唐代党项》一书,获得学界好评。十余年过去了,随着西夏史(包括西夏文献)研究的深入,新出土的文物考古资料不断发现,有必要对《唐代党项》一书进行增补。本书利用新的文物考古资料及西夏学研究成果,增加了五代后至北宋初(1032年)的内容,解决了许多过去早期党项史中的疑难问题,阐发许多个人的新见解,可以说是目前外相关研究中学术水平较高的著作。
你有没有曾经注视过镜中的自己,虽然皮肤不算白皙却应该怎样也称不上是黄,然而东亚人长久以来却都被称为“黄种人”,这种说法显然不是在客观描述我们的肤色,而是冲着西方“白种人”而被“发明”出来的。 此书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对东亚人群进行描述和理解的观念史变迁,考察了“黄种人”观念的起源,人种分类理论中“黄色蒙古人种”在西方科学界的定型,以及这一学说如何传播至东方并为东方社会广泛接受的知识过程。只有深入了解种族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才能知道种族观念、人种分类知识是多么的荒谬和危险。
本书从新的视角深入和系统研究满族与长白山历史与文化的密切联系,除了将肃慎——满族族系在长白山地区发展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过程作为主要内容之外,还应该从更为广泛的方面进行探讨,对凡涉及的满族与长白山关系的种种方面都应该进行全面与深入的研究。这些方面包括满族在长白山地区的民族发展史、满族在长白山地区的生息活动地域、满族生产生活习俗的形成与长白山环境的关系、满族在长白山地区所形成的宗教信仰、满族文学作品中对长白山的描述与崇拜,以及长白山在满族整体民族意识中的神圣地位诸方面,从实际情况和理论认识的角度给予客观的阐述。
《西南通史》所说的西南地区,指的是古代中国的西南部边疆地区,即历代封建王朝疆土的西南部边疆,包括今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以及在各个朝代受封建王朝或西南地方政权统治的中南半岛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各封建王朝对西南地区沿边地带的统治,在地域方面有盈缩的变化,因此,各个时期西南地区的西部与南部,其范围也有相应的改变,已脱离封建王朝或西南地方政权统治、今在境外的地区,从脱离时期起归人邻邦的范围叙述。西南地区的西部与南部,其各个时期辖区变化的情形,以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述为准。 西南地区历史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并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一些特点。为兼顾各方面的内容并突出边疆地区的特色,《西南通史》的阐述大致包括以下的内容: 1.政治状况。 2.经济
《藏族史纲要》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藏族古代、近代及现代发展概况;全面深入地掌握有关藏族社会的一般历史知识;也比较系统地了解以藏传佛教为核心内容的藏文化形成的历史原因、发展脉络及其基本内容等。全书重点突出历代中央王朝对藏区的治理管辖的历史史实,并注重把区域民族历史放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总进程的基础上分析探索,旨在使同学们始终把握住藏民族历史发展脉络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