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辞典(三册) 《中国历史大辞典》于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中国历史学界众多名家参与,整个编纂出版过程历时近二十年。本典共收词目67154条,900多万字,包含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容,全面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历史的概貌。全书条目涵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法制史、科技史、民族史、风俗史、宗教史、外交史等各个领域。原出的分卷本依据历史朝代和专门领域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下)和民族史、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等十四卷。其后又出版有汇编本、音序本等不同版本。 《中国历史大辞典》全面发掘和整理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反映和总结了以往中国历史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泱泱古国的历史文明,放眼世
《中国货币史》,于1943年开始撰写,初稿十几万字,作者经过数十年的修改和补充,1965年出版时,全书已近77万字。是一部真正钱币学巨著。更是中国国货币史与钱币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划时代著作。 本书从上古时代使用的贝币写起,以近代银元、纸币为结点,清晰、详细地梳理了中国自有交换、买卖以来,钱币变更的历史,其中也大量提及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历史。 作者学识渊博,引用广泛,对古今中外的相关书籍进行了详细的借鉴与研究,还配备了相关的钱币实物图像,更简单直观的展示出中国钱币从古至今的变化与发展。
进入20世纪以来,流行风潮跌宕起伏,成了时尚的风向标。 20世纪初,西方的女装抛弃了传统的紧身胸衣,吸收了东方文化;一战后,西方女性追求独立,平胸、低腰身、裸露小腿的短裙成了新的时尚。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30年代的女装一度回归修长的淑女风貌;二战又迫使女装向机能性的男装靠拢。 50年代,半个世纪前强调女人味儿的优雅风貌重新流行;60年代,超短裙、包臀牛仔装、T恤在年轻人中大行其道,时尚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70 年代的民族风、80年代的复古潮、90年代的全球化、21世纪的互联网,这些因素促使流行周期缩短,流行普及加速,流行源头更加多元化,时尚产业、时尚品牌的文化属性更加引人关注 《百年时尚》生动地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尚变迁
树皮船与兽皮船的历史不仅是船只历史,也是几千年来建造和使用这些船只掌控水道的人类历史,这是人类在河流渡口迁徙、捕鱼、贸易和捕猎驯鹿的历史,也是在海湾和海洋捕猎海豹、海象和鲸鱼的历史。如果没有树皮船和兽皮船的发明和改进,猎人和渔民及其族群根本无法在欧亚大陆北部恶劣的气候和环境中生存。 《欧亚大陆北部的树皮船与兽皮船》论述了从北欧到白令海峡和远东地区40多个土著文化和民族的树皮船和兽皮船,资料翔实且论证严密,详述了欧亚大陆北部广阔区域的各类小船的制作和使用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多种经济文化模式。
中国机构编制史是研究国家机构、职官与职能发展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国家机构编制主要围绕如何巩固王权、皇权等政权而不断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中枢机构的不断调整上。当皇权与相权产生矛盾,当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时,皇帝就会将身边的服务机构与服务人员由内官推上前台,使其逐步变成国家的中枢机构。当这一中枢机构对皇权构成威胁时,又会被新的中枢机构所取代。地方政权也是同样。在地方政权高一级的机构出现尾大不掉从而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时,统治者就会加以调整。当调整失败,皇帝也就会被取代。在地方机构编制中,县一级政权机构之所以延续两千余年不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对皇权构不成威胁。国家机构编制围绕皇权而不断变化调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机构编制史的一条规律。中国机构编制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完
我们都知道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 汉语词 ,这里所说的 汉语词 ,既有源自中文的――自古以来吸收中华文明的产物,也有日本为表达新生事物而独自创造的。随着近代以后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进展,这类 汉语词 往来于两国之间,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日同形词,于是就有人会问:这些同形词中哪些是出自中文的,而哪些又是来源于日语的呢? 同样,站在日语研究的角度来看,一个主要方向就是搞清楚哪些 汉语词 是中文本身固有的,或在日语语境中变化产生的,哪些是日本独自发明创造的,而且后来还传到中国,成为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本书从语言史上探讨了这一问题的起因以及演变的脉络,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如 主义 )等词来看如何正确处理词源验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全书共收录文章13篇。诚如作者所言,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制度建设、社会运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关乎国计民生。历两千余年,时至今日,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民众,知者寥寥。作者因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课程,在备课的过程中,开始接触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积累有年,撰写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学术分量的文章。本册所收文章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高考模拟及统考中涉及的中国古代“建元与改元”问题,做出了一位历史学家对高考命题的回应,进而对中学历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野与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对都柳江下游、南岭山脉以南地区的 峒地 村寨人群进行历史民族志书写,以此反映从明代中后期以来,栖居于该地区的村寨民众在祖先源流、家族组织、婚姻网络、信仰空间、仪式传统等文化实践方面的历史变迁。主要将该地域各族类人群的历史记忆、文化实践与族群关系,放入明清以来王朝国家对这一地区进行控制与开发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考察, 透视 峒地 村寨人群如何组织、管理和控制村寨社会,参与地方经济网络,并且不断运用文字和礼仪手段与王朝官员、外来商贩和移民进行沟通与互动,在吸收和包容官方推行的 大一统 文化的同时,更形成和发展出拥有自身特色的 信仰 、 宗族 和 民族 文化,以此来探讨南方山区人群身处王朝国家统治下的多种可能性和多元化途径。
汽车运动相伴汽车而生,成为汽车历史文化中最为夺目的一部分。构成汽车运动的那些元素:名车、赛车手、传奇赛事,不但是诠释汽车文化的途径之一,也折射出整个时代社会的面貌。我们从赛车运动中可以窥得有血有肉的故事。本书截取赛车运动从1894年到1994年这整整一百年中的精华部分,以及背后的的汽车技术发展、赛车规则沿革等,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赛车历史百年发展图卷。
阅读史是书籍史的一个分支,它能揭示书籍在历目前的实际作用。本书的初衷是讨论阅读史的研究方法,文献来源于英文专著或欧洲其他语种专著的英文译本,探寻的主要是大西洋两岸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阅读史和书史,并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寻求启发和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稿根据一个史学学科应有的要素和研究实践的逻辑设立章节,共分九章。靠前章讲阅读史家面临的理论困境;第二章讲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贡献和缺憾;第三章讲阅读史家如何改造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适应史学规范;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阅读史的学科界限、研究的问题、基本操作规范、可用史料和研究方法;第九章评述阅读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赘语除了总结前九章内容,主要评述近年欧美学者对中国书史和阅读史的研究,重申阅读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科界限。
《海洋史研究》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创办的专业学术集刊,自2018年起每年出版两辑,每辑收入约20篇学术文章,设专题笔谈、专题论文、学术述评等栏目,根据学届关注点的变化收入相关的专题论文,体现了海洋史研究的学术前沿。本辑是集刊《海洋史研究》(第十五辑,)收入海洋史研究专题论文20多篇,主要探讨大航海时代亚太海域海洋贸易、航海活动、技术交流与海图研究,东南亚地区海港城市发展、中国海域海洋问题,海关史等,研究深入、见解独到,体现了海洋史研究学者的学术水平。